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中国储能新闻频道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能 > 储能材料

稀土“打黑”风暴

2014-12-23  来源:互联网 

中国储能网讯:2014年12月6日,小雨。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一座稍显陈旧的小楼里,黄山市鑫茂矿业有限公司(下称鑫茂公司),一名财务人员正在无聊地玩着手机。就在当天,由工信部、公安部和国土资源部等8个部委组成的联合打击稀土违法违规检查小组来到这里,并很快从公司账目中发现涉嫌洗白“黑”稀土的证据。

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工信部等8部委联合开展新一轮打击稀土违法违规专项行动。

“目前全国经营稀土的企业,已降至900多家。虽然这很大因素是由于稀土市场价格疲软,但仍然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防止已退出的违规企业死灰复燃。”张凤奎说。

因为利益驱使,稀土黑色交易一直无法根治。自2011年5月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已连续4年开展稀土“打黑”专项行动。按照今年专项行动的方案要求,重点稀土产区需要重点查办2?3起典型案件。

“这次我们成立了4个组,每个组由8个部委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分赴安徽、江苏、广东、江西等7省,我们是最先出发的一组。”施耀强说,专项行动从开始就备受关注。

“黑”稀土

财务资料显示,鑫茂公司目前拥有库存稀土81吨左右,但这批稀土在收购过程中仅开具了普通增值税发票,而在销售过程中,却又通过开具稀土专用发票进入了正规的稀土流通领域。

“基本可以判断出,这家企业涉嫌"黑"稀土洗白。”江西理工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吴一丁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吴的依据来自稀土流通和销售的正常流程。稀土若正常交易,稀土开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就必须开具稀土增值税专用发票,缴纳矿产资源税,然后才能销售给贸易企业或稀土分离企业。如是私挖盗采的“黑”稀土,必然无法出具稀土增值税专用发票。当一些贸易公司收购了这样的“黑”稀土后,则可通过补缴矿产资源税,开具出稀土增值税专用发票,使“黑”稀土披上合规的外衣,进入到正规的稀土流通领域。

“这种洗白过程在没有实施稀土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很难被发现。”中铝稀土(江苏)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磊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事实上,在稀土增值税专用发票实施之前,稀土打黑工作一直缺乏明确的目标性。直到国家有关部门2013年启动稀土“打黑”专项行动时,国家税务总局提供相关数据,才使得全国1590多家稀土经营企业浮出水面。

发现鑫茂公司案件并非巧合。在2013年的专项行动期间,一家位于广东省平远县存在严重问题的稀土公司被查处,顺藤摸瓜发现了鑫茂公司。工信部原材料司稀土处调研员施耀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条线索尚未结束,资料显示,鑫茂公司的一批“黑”稀土,已销售给了江西赣州市寻乌县的一家综合回收利用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随后抽查的稀土贸易企业中,绝大多数都已人去楼空,甚至很多企业已注销了税务和工商登记。更加巧合的是,注销的时间恰好是本次专项行动方案刚刚发布不久前。

工信部原材料司原副司长、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专家组副组长张凤奎认为,这属于“此地无银三百两”。他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些涉嫌“黑”稀土的贸易企业都具有相似的特点。首先,办公场地小,隐蔽在偏僻的民居中,有的频繁更换办公地点。其次,经营时间短,一般在正式注册一年左右时间后就申请注销,而且公司的购销发票均不完备,存在缺乏进项或进项不明。更重要的是,这些贸易企业几乎没有实物的运输。

对于这些“游击”式涉黑贸易商,需要使打击常态化。在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支持下,对可疑的交易及时抽查。“改变现在打黑行动的开展方式。”施耀强说。

2014年12月7日下午,联合检查小组再次发现问题企业。

位于安徽和县乌江工业园区的安徽天泽矿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天泽公司),公司大门装修颇具规模,厂区道路宽阔、整洁,两个近篮球场大小的稀土分离车间,布局合理,设备较为先进。据检查小组介绍,这家企业的硬件设施比国内多数稀土分离企业都要好。

当地政府自查资料显示,天泽公司的这个项目是以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名义报由马鞍山市发改委批准。但很明显,“这家企业从设备到设计,完全是一家稀土分离企业,而且分离能力达到了3000吨/年。”施耀强说。

从这家企业的财务数据不难看出,其采购的稀土矿料近800吨无任何发票,基本可定为“黑”稀土。“一旦确认违法,这起案件的涉案金额可达亿元。”检查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对于打着综合回收利用的幌子,实际进行稀土矿分离行业乱象已引起了工信部的重视。施耀强介绍,当前国内稀土综合回收利用企业的回收能力,已是整个行业所能产生废料的一倍以上。这就意味着,很多企业并没有稳定的原料来源,而这些企业要生存下去,最简单的就是涉足稀土矿分离。其中,不乏有的企业抱着“先上船后补票”的想法。

根据工信部的部署,随着稀土6大集团组建落定,治理分离能力的过剩产能将越发严格,除了产能置换外,新的稀土分离项目基本不会再批。对于已经获批的综合回收利用企业,将加强监管,一旦发现违规情况,则严格查处。

着力点

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稀土管理在中央政府层面由工信部负总责,地方政府则对本地区稀土行业管理负总责,要层层落实责任制。

但对于很多并非稀土重点地区的地方政府来说,由于对稀土政策了解程度不够,难免会给一些违规稀土贸易企业钻空子。资料显示,有5家稀土贸易企业将注册地选在了西藏。

施耀强认为,“黑”稀土的利润空间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矿产资源税上比正规稀土少缴2.5万?3.2万元/吨左右,另一方面是在开采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任何环境成本,“黑”稀土即使在洗白后依然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这就使得稀土行业在近年来,一抓就涨价,而后又重陷盗采乱象、价格走低的怪圈。

“要打破这一怪圈,就必须持续保持打黑力度。”施耀强说。在目前专项行动中,选择从稀土分离企业向上游调查,一旦查实了一批“黑”稀土,就将根据矿产资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各个环节进行追责。比如,追缴矿产资源税,没收违法矿产品及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当违法金额超过一定额度后,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压缩“黑”稀土的生存空间。

在吴一丁看来,这场稀土行业的打黑效果还有待观察。尤其随着世贸组织(WTO)今年对中国稀土案作出了不利于中国的终裁,为了抵消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取消的影响,打击“黑”稀土已变得刻不容缓,否则整个稀土行业将变得更加混乱。

与此同时,稀土资源税计征方式的改变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可预见的是,随着资源税的调整,“黑”稀土与正规稀土之间的利润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合法企业或将因此陷入困境,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工信部的首要任务是先打黑。如果在出口配额和关税取消后,稀土行业没有出现出口暴增等乱象,那么就可抽出精力,进一步规范6大稀土集团。毕竟大稀土集团之间的相互压价也并不少见。”施耀强表示,稀土“打黑”已成为中国稀土行业的命门所在,而稀土价格能否稳定回升,则是检验稀土“打黑”成败的一个标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