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上首个热采试验区——南堡35-2油田南区热采累产原油突破120万吨。
我国海上首个热采油田
南堡35-2油田作为渤海地区较早投入开发的稠油油田之一,其南区地层原油黏度达400至700毫帕秒,常规开发的采油井产能和采收率都很低。如果在油田南区单纯实施注热开发,受所在区域原油埋藏深、储层薄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热量损失的问题,导致热采效果不佳。
为推动稠油“动起来”,生产科研人员持续推进技术攻关,开展多元热流体吞吐及转蒸汽驱开发系列试验,通过围绕不同的注热介质进一步研究,对国内外18个典型稠油热采油田的开发历程进行系统分析,并采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将注入蒸汽、热水、二氧化碳、氮气等不同介质油田的开发效果与经济性进行对比,优化形成“热水+氮气+二氧化碳”的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产生“降黏+增能”的双重积极效应,从而有效改善了稠油的流动性,让稠油成功“动起来”。
热采工作人员在调节注热流程
目前,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已为南堡35-2油田累计贡献原油超80万吨,有效助力南堡35-2油田南区稠油实现高效开发。
随着稠油开发的不断深入,为了加大驱替力度,让剩余油“跑起来”,科研生产人员不断追求技术突破,持续开展吞吐转驱理论研究,推进设备升级、管理升级,分区块的差异化调整,逐步形成以“蒸汽腔均衡扩展调控策略研究、注采结构调整改善水驱效果研究、井筒举升问题诊断、三类井综合治理研究、地面流程优化调整”为核心的研究策略,以及“单井、井组、区块”为分析主体的“5+3动态会诊法”,实现了海上首个过热蒸汽驱试验项目、海上首批过热蒸汽吞吐调整井项目的成功应用。
工作人员现场检查运转设备
此外,生产科研人员因“井”制宜,落实“限高速、提低速”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引、提、控、调”的精细管理制度,科学实施流场调控策略,不断优化蒸汽驱地面工艺流程,持续开展热采一体化管柱和高温调堵新工艺试验和现场应用,狠抓单井和设备完整性管理,让被蒸汽推动的、“跑”往不同方向的原油更通畅、更均衡地流动。
据悉,流场调控策略已在近30井次中得以使用,提高了油田采收率,推动着渤海稠油储量不断“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