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于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太蓝新能源联合长安汽车发布固态电池新技术

2024-11-08 14:20  浏览:  

2024 年 11 月 7 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联合举办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

在技术发布环节,太蓝新能源董事长 & CTO 高翔博士发布了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太蓝首推锂电池 “减材制造” 理念,带来行业范式革命。

并且提出了其 4-3-2-1技术路线:在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基础上,第一步,减掉隔膜、部分电解液,用于最先量产、装车的半固态电池;第二步,减掉全部电解液,用于低空经济等领域全固态产品;第三步,减掉负极,用于未来无负极全固态产品,确定了从液态到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的产业路径。

据了解,太蓝实现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同等条件下,无隔膜半固态电池安全性能比液态锂电池大幅提升,电池安全测试远超国标要求。在成本控制方面,无隔膜技术减少对传统隔膜材料依赖和部分电解液,原材料成本降 10% 以上,提升生产效率。

此前,长安汽车入股太蓝新能源,双方就“联合研发+业务合作”等内容达成一致。会上,太蓝与长安汽车进一步明确了无隔膜产品量产时间表,无隔膜半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进行装车验证/测试,以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需求;无隔膜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在特殊领域开展示范性应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计划于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太蓝新能源联合长安汽车发布固态电池新技术

计划于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太蓝新能源联合长安汽车发布固态电池新技术

2024 年 11 月 7 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联合举办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在技术发布环节,太蓝新能源董事长 & CTO 高翔博士发布了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太蓝首推锂电池 减材制造 理念,带来行业范式革命。并且提出了其 4-3-2-1技术路线:在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基础上,第一步,减掉隔膜、部分电解液,用于最先量产、装车的半固态电池;第二步,减掉全部电解液,用于低空经济等领域全固态产品;第三步,减掉负极,用于未来无负极全固态产品,确定了从液...
阿贡团队开发出新型锂离子阴极双梯度设计

阿贡团队开发出新型锂离子阴极双梯度设计

美国能源部 (DOE) 阿贡国家实验室开发了一种新型双梯度阴极设计,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并降低其成本。有关双梯度工作的论文发表在《自然能源》上。下一代电池的正极需要更高的工作电压(≥4.5V),以实现高容量、长循环性和耐热性。目前的正极由于高电压下的结构和电化学应变而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导致容量衰减很快。我们在此介绍了一种具有连贯结构的正极,其结构范围从有序到无序框架,具有浓度梯度和可控的 Ni 氧化活性,可以克服现有正极...
单晶铜箔为减轻锂电池火灾和爆炸风险提供了新途径

单晶铜箔为减轻锂电池火灾和爆炸风险提供了新途径

最近的进展大大降低了锂电池爆炸的风险,为更安全、更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铺平了道路。研究人员已经证明,通过使用精确排列铜原子的金属箔来减缓锂枝晶的生长,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由韩国蔚山科技大学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的 Hyun-Wook Lee 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无阳极锂电池中使用了通过创新的非接触式热处理生产的单晶 Cu(111) 箔。这种先进的箔片有助于锂在电池表面均匀分布,有效防止枝晶形成。因此,无阳极锂电池的实施现...
Li-S Energy 公布锂硫技术突破

Li-S Energy 公布锂硫技术突破

Li-S Energy 宣布其锂硫电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其新型 10Ah 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 498Wh/kg。这一突破有望通过提高续航里程和有效载荷能力来增强无人机、国防和电动航空市场。该公司的创新方法使其处于行业前沿,引起了全球各行业的极大关注。
法国埃赫曼集团回购青山集团所持其子公司股份

法国埃赫曼集团回购青山集团所持其子公司股份

本周四,法国埃赫曼集团宣布以6.99亿美元现金回购了青山集团在其阿根廷子公司Eramine South America持有的全部少数股权,从而重新获得该子公司的100%控股权。埃赫曼集团执行总裁博列斯表示,此次回购正值锂价低迷之际,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他透露,埃赫曼集团将很快成为第一家使用新一代DLE技术以工业规模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西方公司,此举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锂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博列斯还表示,埃赫曼集团将继续与青山集团保持长期合作关...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