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靖江:推动装备制造业与锂电、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产业互为配套

2024-11-12 14:50  浏览:  

11月6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靖江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文件提出,持续深耕工程机械、电机电器、节能环保、冶金电力、能源石化等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发展高端物流装备、精密测控装备、储能装备、医疗装备、重型成套设备、特色专用设备等高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对于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与锂电、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产业互为配套,加快布局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依托新能源装备产业基础,鼓励企业加强与新能源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合作,主动参与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项目,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加快进军商用车氢燃料电池电机等新能源领域。

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安全低耗的高密度、轻质固态氢储运技术研发,发展轻金属合金储氢罐、船用储能集装箱等装备产品,打造新能源系统集成供应商和单项冠军、专精特新零部件企业。

加快推进信控航天动力产业园项目建设,拓展上游产品和商业航天火箭、卫星等项目落地;聚焦航天密封固定件、结构支撑件及智能成型装备、低空经济等领域,抢占商业航天发展“新赛道”。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学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向半导体蚀刻装备、数字娱乐和车载显示背光源、测试控制等方面深度拓展,着力发展智能元器件、智能终端、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深度融合,适度超前进行信息技术前沿攻关,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用场景,加快实现产业规模和质态提升,因地制宜抢占产业未来发展先机。

原文如下: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靖江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单位):

《靖江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靖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0月31日

靖江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的重大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巩固“船车装金”主导产业优势,以优势龙头拉动产业链聚势成型,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卡位入“链”,扎实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势,有力打造“海陆空天”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到2026年,全市制造业开票销售规模突破2200亿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质量效益优。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5万元/人,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韧性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0%,重点产业核心环节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水平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彰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1%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较大增长。

——数实融合深。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显著壮大,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达5%左右,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绿色发展好。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每年降低3.5个百分点,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

——竞争实力强。优质企业梯队规模持续扩大,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7家,形成一批国内国际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企业。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指标体系

到203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产业集群具备较强竞争力,领航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群体不断壮大,靖江制造向靖江创造、靖江智造、靖江品牌跃升。到2035年,新质生产力基本形成,实现新型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市行列,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重点任务

(一)链群升级行动

1. 巩固主导产业集群优势。围绕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及制品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壮大规模体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切实巩固优势地位。到2026年,四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突破1600亿元。高技术船舶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骨干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主业,提升LNG双燃料动力船、大型气体运输船等“两高”船型占比,牵引带动关键核心材料和高端装备产业集聚,构建配套支撑体系,打造现代化船舶产业链和供应链。抢抓造船景气周期,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提升高端船型市场规模、产业配套能力、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塑造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巩固靖江造船在通泰扬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中的核心支撑地位。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动智能船舶领域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技术应用。到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45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聚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方向,持续延长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系统、转向系统、变速箱系统、轻量化车身等核心关键产品,逐步向智能驾驶、电机电控系统、能源管理、一体式压铸等方面转型。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全面推动本土企业与头部企业联合研发、技术共享、资源互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度嵌入头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到2026年,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机械装备产业,加快构建以智能化、成套化、服务化为核心特征的高端装备产业体系,将靖江建设成为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持续深耕工程机械、电机电器、节能环保、冶金电力、能源石化等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发展高端物流装备、精密测控装备、储能装备、医疗装备、重型成套设备、特色专用设备等高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依托重点园区,高标准加快建设精密制造产业园、电机电器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厨电产业园、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高端智能铸造基地、暖通空调产业基地。到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聚焦核电、航空航天、船舶海工、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突出应用需求带动,强化关键材料保障,打造特种钢材、高性能合金材料、电子专用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持续推进青山(靖江)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加快集聚上下游企业,向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到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45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开发区、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以下均需各属地落实,不再列出)

2.拓展新兴产业链成长空间。围绕大健康、新能源、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新兴产业链,着力培育核心企业,强化创新能力,拓展市场空间。到2026年,四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突破300亿元,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控力持续增强。大健康产业,策应泰州大健康产业发展布局,以重大项目增量注入为核心抓手,集中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加快形成集科技创新、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健康美食、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一园四优”大健康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精准营养品、健康食品、健康装备、合成生物等细分领域,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向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等预制菜产业转型发展。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与锂电、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产业互为配套,加快布局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依托新能源装备产业基础,鼓励企业加强与新能源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合作,主动参与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项目,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加快进军商用车氢燃料电池电机等新能源领域。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安全低耗的高密度、轻质固态氢储运技术研发,发展轻金属合金储氢罐、船用储能集装箱等装备产品,打造新能源系统集成供应商和单项冠军、专精特新零部件企业。航空航天产业,紧抓国产大飞机配套发展机遇,积极拓展飞机平尾、机身、机翼、发动机短舱等领域,形成涵盖行业龙头企业、外来生产制造供应商、本土加工配套企业的航空装备制造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加快推进信控航天动力产业园项目建设,拓展上游产品和商业航天火箭、卫星等项目落地;聚焦航天密封固定件、结构支撑件及智能成型装备、低空经济等领域,抢占商业航天发展“新赛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学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向半导体蚀刻装备、数字娱乐和车载显示背光源、测试控制等方面深度拓展,着力发展智能元器件、智能终端、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深度融合,适度超前进行信息技术前沿攻关,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用场景,加快实现产业规模和质态提升,因地制宜抢占产业未来发展先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

3.增强链群竞争力。围绕产业链群发展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一链一策”实施强链、补链、固链行动,争取涌现更多核心企业。坚持“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协同化和品牌化发展,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主阵地。分集群搭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平台,支持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嵌入国际国内供应链体系。鼓励“链主”“链核”“链源”企业发挥产业整合力、影响力、吸引力,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销售和协同配送等应用,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链协作平台,加快与配套企业形成联动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商务局)

4. 完善链群工作机制。坚持用产业链的思维、产业集群的逻辑抓产业,聚焦链群培育,充分发挥链群发展磁场效应,深入实施“重大项目—领军企业—全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路线。建立产业链群“五个一”推进机制,逐链群明确“一名挂钩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张长短板动态表、一套专属政策方案、一个服务专班”,编制产业链群创新图谱、全景图、招商地图和规上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重点突破企业清单等“三图三清单”,推动产业链群持续壮大。加快集聚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科研支撑机构、科技孵化机构等要素资源,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群上下游、大中小、产学研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到2026年,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占比超过80%。(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科技局、商务局)

(二)园区提档行动

5.开发区。围绕港产城融合,大力发展高端重装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技术船舶、金属新材料、机械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大健康产业,加快新能源船舶智造、航天动力产业园制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航空制造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青山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先导区。依托一类开放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推动港口赋能制造业发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占地3亩以上工业用地亩均税收每年增幅10%以上。到2026年,开发区本部工业经济规模突破500亿元,形成两个超200亿级的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和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开发区,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商务局)

6. 城南园区。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微特电机、成套设备、光电信息、现代商贸物流四大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以新程、恒义为龙头引领,加快培育天龙、华宇等造车新势力,推动产业向轻量化零部件、压铸一体化等方面转型。积极拓展新一代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等新能源汽配板块,加大氢燃料电池生产技术储备力度,打造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基地。微特电机产业,靶向招引一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特种防爆电机生产企业,在电机与控制、机电一体化部件等方面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衔接。成套设备产业,大力发展制药、石化、环保、储能等行业细分领域,加快赛德力智能工厂投产达效,推动亚泰特种、迈能高科产品与零碳建筑、绿色建筑有机结合,拓展能源管理等领域。现代商贸物流业,依托美好冷链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产销冷链运输设施网络,规划布局预制菜生产以及现代冷链物流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加快城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半导体核心零部件、光电传感器、微纳光学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芯禾科技、瑞博光电等高成长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到2026年,城南园区工业经济规模达400亿元,形成超150亿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和超百亿级的成套设备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城南园区,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商务局)

7. 城北园区。全力打造电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暖通空调、电机电器“四大产业基地”。电子新材料产业,以永盛光电为“链主”,带动驱动芯片、液晶材料、半导体、电气元件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百亿级背光源科技智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推动向轿车总成自动冲压生产线和机器人焊装生产线转型,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铸造中心。暖通空调产业,引导产业向集约化、成套化、智能化、链动化方向转型,打造全国一流的“一体化”暖通空调产业基地。电机电器产业,发挥大中电机“链核”企业作用,引导企业向新能源船用电机等细分领域发展,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电机电器智能制造基地。2026年,城北园区工业经济规模预计达280亿元,形成百亿级的装备制造和50亿级的电子新材料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城北园区,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商务局)

8.新桥园区。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城”定位,大力发展先进金属材料、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智能厨电四大产业。先进金属材料产业,依托绿色智能铸造平台,引领铸造产业向海工装备、3D打印、增材制造等领域发展。环保装备产业,以环保装备产业园为核心,延伸环保科技上下游产业链,建设融生产制造、科技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端产业载体。新能源装备产业,依托飞煌智能装备产业园,定向招引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提速百亿级扬子泓远船舶制造基地建设,加快推动智慧循环经济产业园、重装集成港等项目落地,全力打造全省沿江区域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智能厨电产业,以智能厨电产业园为载体,高位嫁接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厨电产业向智能机器人等方向转型。到2026年,新桥园区工业经济规模达350亿元,形成三个超百亿级的先进金属材料、环保装备和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责任单位:新桥园区,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商务局)

9. 持续突破产业项目。充分发挥经济部门链群牵头部门作用,坚持以园区为主力军,推动招商阵地前移,持续推进项目突破。坚持大中小项目齐抓,充分运用科技招商、产业链招商、孵化器招商、以商引商、资本招商、产业大脑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以园区为载体,策划组织系列招商对接活动。支持各园区突出基础优势和主攻方向,聚焦产业细分赛道,主攻产业链细分领域,引入头部招商开发主体,对标外地先进园区运行管理模式,导入先进制造项目,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园区。鼓励项目跨区域流动,项目首谈引进地区和注册地区实行利益共享。建立重大项目联合评审机制,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着力招引技术含量高、增加值率高、财税贡献高、能耗水平低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项目全链条管理,全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应统尽统。力争新建项目投产后,实施单位全部进规,1/3以上的企业3年内成为高新技术企业,1/4以上的企业4年内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工信局、开发区招商局)

(三)创新强基行动

10. 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实施“一企一中心”工程,鼓励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链群培育关键环节,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引导“链主”型企业牵头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同突破技术瓶颈。鼓励骨干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鼓励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持续提升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撑,推进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力争到2026年,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130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件/万人。(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11. 做强科创载体孵化功能。嫁接省、泰州产研院创新网络,加快推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引导更多创新成果在靖江落地孵化。统筹全市资源,围绕链群培育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具有较大行业影响力、标志性的科创孵化平台,推进中科光电(靖江)研究中心、西来光电产业园、东兴科创园实质化运作,按照“项目孵化+企业加速+产业化”路径,推进科创型、先导型项目落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西三角经济圈重点城市战略对接,依托靖江(上海)离岸创新中心等离岸基地,探索形成“离岸孵化+产业协同”“市外创造+市内制造”新模式,推动离岸孵化项目落地。力争每年落地科创项目50个以上,至2026年,全市各园区实现孵化器全覆盖,建成市级以上孵化载体8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四)高端跃升行动

12. 加快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加快推进制造业产品从零件向部件、部件向总成方向延伸,引导企业运用尖端工艺、打造高端产品、探索终端应用,提升产品价值。鼓励龙头型、“链主”型企业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加强上下游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深入推进制造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集群品牌、区域公共品牌发展,大力培育一批自主制造业品牌,支持企业积极争创中国工业大奖、国省市三级政府质量奖、江苏精品、省质量信用AA级及以上。到2026年,力争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5个,创成省长质量奖(含提名奖)1个、泰州市市长质量奖1-2个,新增“江苏精品”2个、泰州品质4个、省质量信用AA级及以上企业3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

13. 深入推进数实融合。以设备互联、数据互通为重点,持续推动企业“上云用平台”。以生产设备、关键工序和业务环节为重点,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行动,鼓励传统制造业开展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生产设备和流程改造提升,推动中小企业轻量级数字化改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分类推进企业智能示范建设,每年新增省级以上智能车间10个、智能工厂(互联网标杆工厂)4个以上。到2026年,65%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

14.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逐步转变。推动重点企业开展产品碳排放对标和碳足迹认证,加强绿色低碳、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应用,滚动实施一批绿色化改造提升项目。引导企业聚焦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为主要方向,加快构建设计、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全覆盖的绿色制造体系。到2026年,创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1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

15. 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加快发展商务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大数据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服务要素供给,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关键支撑作用。围绕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重点领域,探索“产品+服务”和“制造+服务”发展新路径,重点支持装备制造、自动化和信息技术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每年培育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3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

(五)企业成长行动

16.打造领航企业。实施领航企业培育计划,分产业构建亿元、5亿、10亿、50亿、百亿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全球行业100强、国内行业50强、细分领域5强企业和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鼓励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增强生产资源要素整合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单元”控制力。到2026年,引育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领军企业,新增亿元以上企业60家、5亿元以上企业10家、百亿级企业1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商务局、开发区招商局)

17.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快构建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一企一档”建立重点企业创新能力档案,针对性开展定向培育。实施创新型企业“十百千”工程,制定科创企业全链条培育推进方案,建立“科创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瞪羚—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梯次培育工作体系,打造具有持续创新活力、较大规模数量、较高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到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18.做强“专精特新”企业。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生态型链主企业”企业成长培育机制,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发展标杆企业。引导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中小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做强主导产品,提高细分市场占有率。到2026年,建成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19.鼓励小微企业上规模。对经营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微企业建立全市“小升规”重点培育储备库,对入库企业“小升规”提供财务、统计专项支持和服务,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统计局)

20. 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紧盯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新生代企业家青蓝接力工程,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骥商精神,定期开展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表彰,畅通政企联系渠道,激励广大企业家敢闯敢为、创新创业。加快新生代企业家传承接力,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责任单位:市人社局、科技局、工信局、人才办、团市委、税务局)

(六)要素保障行动

21. 强化土地资源保障。全面推行“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地服务模式,强化用地服务保障,对纳入《靖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内集中建设区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全额保障项目用地空间。对泰州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免申即享、应保尽保”;靖江市级重大项目按序保障,先报先保障,不足部分积极上争省级统筹保障。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低端低效企业通过产业更新、增容技改、嫁接重组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提升亩均产出;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以减量化、土地收储、市场化回购等方式,推动低效产业用地退出。(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工信局、税务局)

22.强化人才支撑保障。深入实施“马洲英才计划”,用好“双创引进专项”支持政策,加快引聚一批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强化人才资源配置,构建“产业链首席专家+产业技术巡诊团+技术经纪人”动力机制,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深入推进“马洲精英工程师”引进计划,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定向储备一批工艺性工程师人才,培育一批专业性工程师苗子。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院地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改革实验区建设,实施靖江工匠“雏鹰培育”训练计划,年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2000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市人才办、人社局、科技局、工信局、教育局、团市委)

23.强化金融支撑保障。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聚焦链群培育,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智改数转、专精特新发展等推出更多特色金融产品,提高制造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比重,支持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动建立中小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池。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撬动作用,以资本方式支持企业扩大规模、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品质、建立自主品牌等,支持具有战略性产业核心技术、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优质制造业项目落地。健全完善企业挂牌上市培育、储备和激励机制,发挥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到2026年,上市企业突破7家。(责任单位:市政府办(金融监管)、财政局、工信局、科技局)

24. 强化资源汇集整合。积极对接高能级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动员企业整合资源的独特优势,掌握行业最新动态,链接产业链上中下游,推动更多优质人才、资源、项目向靖江集聚,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鼓励龙头企业在靖组织开展技术推广、产品推介、产业对接、订货会、经销商大会等展会活动。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重要展会、重点行业协会、供需对接平台开展的上下游产业链对接会。支持龙头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在靖举办年会、峰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工信局)

25. 强化精准惠企服务。集成数字工信管理,加强与泰企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的沟通联系,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多渠道征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按照“协同+闭环”原则,对资源要素、招才引智、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转型升级等企业发展问题,以及管理咨询、资质申报等诉求建议,快速响应、即知即办,确保企业反映问题件件有落实。整合政府和社会的涉企优质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金融、管理、技术等方面公益支持和“找得到、信得过、有保障”的专业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数据局,各涉企服务相关职能部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英国牵头启动全球清洁能源联盟

英国牵头启动全球清洁能源联盟

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英国首相正式启动了由英国牵头的全球清洁能源联盟,旨在加速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首批加入该行动的国家包括巴西、澳大利亚、巴巴多斯、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法国、德国、摩洛哥、挪威、坦桑尼亚和非洲联盟,同时美国和欧盟也将与英国合作实施该行动。这一新的伙伴关系将团结南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能源转型的挑战。各国联盟将分享专业知识,努力实现COP28上提出的使可再生能源增加三倍和...
中国方案“走出去” 助力巴西经济绿色发展

中国方案“走出去” 助力巴西经济绿色发展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中国与巴西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一些中国企业利用自身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参与到巴西当地的绿色能源项目建设。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这一项目将巴西北部亚马孙流域丰富的水电资源与巴西东南部巨大的能源需求连接了起来。日前,总台记者对该项目的里约换流站进行了探访。记者来到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的里约换流站。这个项目将巴西北部美丽山水电站产生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人口稠...
土耳其公布2035年能源转型战略,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土耳其公布2035年能源转型战略,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近日,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35年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战略》,计划到2035年实现120吉瓦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根据该战略,土耳其将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的占比,以确保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土耳其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已达58吉瓦,位列全球第十一位。预计到2024年年底,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的占比将达到45%,略高于2023年的42.7%。为实现2035年的宏伟目标,土耳其需每年至少增加7.5-8吉瓦的风能和太阳能...
智利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能源转型动力十足

智利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能源转型动力十足

2024年10月18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称,智利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和较强竞争力。作为拉美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智利政治环境稳定,市场规范程度高,正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吸引了包括中资能源企业在内的众多投资建设者。智利能源结构独特,多水、多风、多光,但化石燃料产量低,主要依靠进口。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数据,2023年智利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64%,预计到2030年将至少达到80%。智利北部拥有广袤的阿塔卡马沙漠,...
中国中车集团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中车集团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1月12日,中国中车集团与青海省政府在西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中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与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座谈,并共同见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青海省副省长刘超参加座谈并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中国中车总经济师邵仁强、青海省政府秘书长苏全仁参加座谈。孙永才对青海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国中车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介绍了中国中车经营发展...
11-17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