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产业实现高速增长,规模全球领先。展望2018年,产业发展从培育期进入快速成长期,随着“双积分”正式方案的落地、部分车企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等政策及做法,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更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对2018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1.6万辆增加到2016年的75.1万辆,近5年持续保持75%的年均增速。中汽协统计,2017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实现高速增长,分别完成51.7万辆和49万辆, 同比增长45.7% 和45.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7万辆和40.2万辆,同比增长54.7%和55.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为9万辆和8.8万辆,同比增长14%和11.2%。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纯电动乘用车依旧是市场主力,占比64%。预计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5万辆, 同比增长48%左右。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从市场培育期进入快速成长期,受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限行限购城市进一步扩容、“双积分”政策落地推行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双积分”正式方案的落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推动车企向新能源转型的决心,主流车企纷纷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投放;合资厂商、外资厂商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投资也更加活跃,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品质,带动行业规模成长。预计2018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幅为47%,产销量达110万辆左右。
乘用车是市场增长主要动力
2017年以来,新能源乘用车的持续增长。首先得益于一线限购城市需求的快速启动;其次是新能源车补贴和购置税免税目录的按节点发布。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销售相对集中,主要为自主品牌。随着“双积分”政策即将正式实施,合资品牌大众、通用、现代等车企也将陆续推出自己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双积分”政策有利市场发展
目前德国、荷兰、法国、英国等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制订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2017年9月9日,我国工信部提出将加入禁售传统燃油车的行列;9月28日,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确定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双积分”政策考核时间延期1年,从2019年开始考核。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力度加强,加大考核范围,加强对小企业的管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动力电池性能的不断提高和成本的不断下降。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性能、成本和寿命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纯电动汽车主流车型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大幅提升,已基本能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社会认可度快速提升。
但与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在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未形成有效布局。国产动力电池与国际先进电池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虽然国内大部分电池企业看好未来市场前景,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大多缺少核心技术。在车辆整体性能提升方面,还存在缺乏智能化水平不高,运行安全风险缺乏有效管控,新能源汽车国际知名品牌培育力度不足等问题。
车桩协同发展目标尚未达到
2016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已取得快速发展,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成规模化充电服务的网络。但与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量相比,仍然存在充电桩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维护不到位、老旧小区建桩难等问题,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建设积极性不高,前期投入巨大,短期内无法产生明显收益。此外,充电设施的使用便利性有待提高。现有充电配套设施数量少,覆盖范围小,利用率不高,导致消费者充电不便,对市场的撬动作用不明显。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亟待重视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成为行业内的重大议题。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届时动力电池报废量将超过24.8万吨,大约是2016年报废量的20倍,将迎来“报废潮”。我国废旧动力电池整体回收率低,利用处置技术水平不高,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首先,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尚不完善。其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缺乏动力电池回收、运输、拆解和综合利用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此外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国内针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工艺路线还处于探索阶段,以循环制造为目标的回收技术还没有开展。以及对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普遍停留在废物处理阶段。
产业发展环境有待完善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但目前的推广力度还不够,相关扶持政策仍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政策的衔接上仍有改进空间。对于新型商业模式的关注和支持不够,如共享租赁的停车场地问题、换电模式车辆的管理问题等。四是部分城市地方保护现象严重,增加了大量经济与时间成本,降低企业推广应用的积极性。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动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
应尽快形成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技术供给能力。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形成高水平的动力电池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大力实施锂电升级工程,加快动力电池生产关键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推进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前瞻布局。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布局基础前瞻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提升新能源汽车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研发先进充电技术。在进一步提高交流慢充、直流快充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无线充电、智能充电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充电设施建设企业创新商业盈利模式。鼓励发展充电服务企业与整车企业开展商业合作,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此外进一步加快充电设施布局建设,为满足未来大规模充电需求做好准备。
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监测评估的准确性和便利性。其次构建动力电池回收管理体系,尽力回收动力电池的剩余价值。并加大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研发。同时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商业化发展。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的激励实施细则,充分挖掘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
建立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创新发展环境。建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长效机制,做好补贴退坡退出后的接续政策跟进,稳步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研究建立积分交易经济奖惩措施,激活积分交易市场。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制定出台《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条例》,健全企业退出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此外加强统筹协调, 形成创新发展合力。
进一步增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研究制定《关于统筹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在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统筹,促进整个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破除地方保护,加强中央与地方政策的统筹,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快向支持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充电服务费等使用环节过渡。注重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统筹,合理布局锂资源的储备开发,完善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