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开始,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新政将正式实施,新政对于续航里程有了明确的划分,简单来说就是续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上的补贴有所提高,低于300公里的补贴降低或者取消,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到现阶段,政策导向的有意“跳转”。
从2010年到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补贴政策的作用功不可没。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行业,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这一行业最重要的核心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起步阶段,不仅营造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氛围,也引导了车企有意识向新能源汽车方面倾斜。
八年过去,新能源车市场已是另一番江湖。传统车企加码新能源已从“战略”跨入实操,造车新势力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新能源车市场江湖风起,简单补贴战略也是时候淡出江湖“改头换面”了。
对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说,补贴使用者的决策调整意味着决策者在继续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同时重新调整了发展策略。与政策调整的重要意义不相称的是,新政并未在业内激起多大反响,反倒被视为顺势而为。
因为所有车企都明白,补贴使用者始终无法带来真正的大市场。真正的大市场只能靠过硬的产品来争取,传统补贴可以完成消费意识的大规模引流,却无法促成落实消费行为的大规模转向。
新能源车要取代汽油车,在实用性、可靠性、价格方面突破,这并不容易。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高目标,高消费期待”与“低品质,低口碑预期”的现象,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尚不成熟,补贴使用者与补贴研发仍是市场关切的焦点,这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购车时机,也关系到车企能否做出成熟的产品;另外,国内电动汽车产品有不同的消费层次,有声音认为补贴范围应扩大到补贴中高端的电动汽车;并且,只补贴新能源汽车,不补贴充电站等配套设施也被公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注重电动车的经济性,市场依旧很难爆发。充电桩市场仍然面临使用率低、效率不高的现实情况,动力电池行业海水和火焰并存,一边是大公司继续大规模扩充,另一边是小企业进入洗牌期。
作为“奢侈品”存在的汽车充电站建设,一度只是重大活动的配套项目,或者是城市公交线路极小范围的示范点。这表明充电站既寄托着社会节能减排的愿景,也透露出它的弱点: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进入市场。补贴政策“调头”如何激起新能源车市场真正爆发,光有造车新势力的跃跃欲试显然不够,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全方位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