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走廊”第一灯

2018-06-13 15:27  浏览:  

三个月前,在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亲自签发授予萨希瓦尔电站“杰出成就奖”、“中巴经济走廊第一个竣工项目”称号的一刻,华能山东如意巴基斯坦公司萨希瓦尔电站所有员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至高的荣誉,是对华能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艰辛付出的极大鼓舞,也是萨希瓦尔电站项目工程部的骄傲。作为萨希瓦尔电站的首批开拓者,工程部的18名职工以“拓荒牛”的精神,为中巴经济走廊首座大型清洁高效燃煤电站建设奉献了无数个日夜,演绎出难以忘却的温暖故事。

以苦为乐守阵地

2015年5月1日,萨希瓦尔项目工程部18名职工,作为“先遣队”,踏上了巴基斯坦萨希瓦尔这片热土。

虽然对工作环境早有耳闻,也做好了吃苦打硬仗的思想准备,但真实的现场给了“先遣队”一个下马威:四十多度的高温下,热浪滚滚,白花花的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睛。露天工作,护目镜被晒得变了形,胶鞋被地面烫得开了胶。蚊蝇肆虐、毒蛇出没、不合胃口的巴餐、极度匮乏的物资……条件艰苦,远超出大家的想象。

刚到工地现场,理发成了大家的难题,没有工具和理发师,大家就互相帮忙,剪得难看,但也换来了些许清凉。

现场临时办公场所是两个集装箱,里面没有空调和风扇,坐着不动也汗流浃背。工地上网络信号很差,为了把编制好的日报及时发回国内,大家经常手捧电脑,与高举着铜线竹竿的同事一起,在土路上寻找信号,日报一发就是六七个小时。

为了确保安全,工程部将驻地安排在离厂址15公里外的一个军营,并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生活纪律。大家每天由军队护送着上下班,工地、驻地两点一线。驻地的房间阴暗潮湿,蚊虫乱飞,营区外的荒山常有眼镜蛇出没。

2015年7月的一个傍晚,大家陆续走出集装箱办公室,准备在警察护送下集体下班,可是突然传来消息,工地外一座公路收费站附近发生暴乱,返回驻地的道路临时封锁。应警方要求,大家在原地等了七八个小时,一直到次日凌晨1点半,车队只能绕行乡间土路。颠簸两个小时后,大家回到了驻地,紧接着又争分夺秒编辑工程日报传回国内,黎明将至时,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条件艰苦,加之工作繁杂,很多人到现场不久便出现了发烧、腹泻症状,燃料专工邵勇一个月就瘦了20余斤。大家开始想家、想念亲人,有的甚至对远赴巴基斯坦产生了怀疑,但最终都选择了坚守阵地。“既然选择出来,就要干出个样子,不然有什么脸面回去。”

团结协作铸精品

工程部所有人员都是初次出国,工作中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工程科研、初设、施工、调试,各个环节都要付出额外的艰辛。

萨希瓦尔现场的环境温度极高,真空泵设备举足轻重,直接决定着夏季工况下发电机组能否满发。为了保证真空泵的性能可靠,工程部汽机专工谭建亮“瞒着”投标厂家,回国赶赴设备使用电厂实地考察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三天,他跑了3000多公里,跨越鲁鄂苏皖等省份,跑遍了6家电厂收集资料。

项目现场土质疏松,建厂房必须进行30多万方的基础换填。2015年8月,现场基坑开挖,最深处达15米。恰逢大雨,坑里的地下水、雨水抽不及时,基坑就可能出现塌方。大家冒雨三天三夜轮流蹲守在基坑旁,一边用潜水泵抽水,一边查找裂缝。渴了喝口基坑的水,饿了啃口干馕,最终保住了基坑。

巴基斯坦基础工业薄弱,项目建设中88%的设备和材料要从国内调运。但海运到现场至少要45天,既要保质保量,又要加快速度,怎么办?除了严把质量关、督促生产进度,工程部所有人员为了施工需要都当起了搬运工。不管谁回项目工地,行李箱里装的不是国内的土特产,而是图纸、备品和配件。两年间,他们“背”到现场的图纸、零部件达上万件。

协议签署、设备提资、图纸审查,设备招标、催交催运、质量验收……一项项工作忙而不乱,大家保安全、抢工期、抓质量、控造价,一项项纪录被陆续刷新。

8月的巴基斯坦,酷热难耐,化学制出合格水节点日期进入“倒计时”。为推进工作,工程部组织监理、施工方到现场督促,制定工作推进计划,约束巴方施工队伍必须按工艺要求如期完成施工,每天必须核对质量与进度。项目进入施工调试阶段,施工现场正午气温达到60多度,大家一天要在90多米高的锅炉上爬几个来回,每人每天在现场平均要走两万多步。

每天回到驻地,大家脱下衣服时才发现,衣服后背、前襟等部位早已变成硬壳。

负责化学制水的工程部主管孟骋频繁穿梭在监督、检查、管理和协调一线。没有会议室,他组织参建方站着开会;晚上没有正式照明,就打着手电梳理工作。经过两个月鏖战,2016年10月30日,当他捧着现场制出的第一批合格水时,激动得两手颤抖。

2017年除夕,萨希瓦尔项目倒送厂用电一次成功。为了这一天,工程部连续奋战100多个日夜。电气专工周鹏林高烧坚守现场3天3夜,倒送厂用电成功后,他吃不下一口年夜饭,顾不上给家人拜年,沉沉地睡着了……

2017年5月24日和6月8日,工程两台机组分别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验,建设工期仅用了22个月零8天,比计划工期提前了200天。面对一封封喜报,大家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任凭泪水流淌。

2017年7月3日举行的项目庆典仪式上,巴基斯坦前总理谢里夫称赞,项目创造了巴基斯坦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

舍家为国写忠诚

在推进萨希瓦尔电站建设过程中,工程部职工以“高温高速高效、争先争优争光”的工作作风,以“艰苦不怕辛苦,舍家不舍丝路”的家国情怀,铸就了“萨希瓦尔精神”。

2016年冬天,工程部主任兼支部书记孙传庆家中三个老人相继住院,孙传庆知道后焦急万分,即牵挂又愧疚。除夕夜,病床上的老母亲忍着病痛,与远在异国的孙传庆视频,告知儿子自己身体没大毛病,让他不要牵挂。孙传庆对着手机屏幕泪流满面,只能把对家人的牵挂藏在心底。

锅炉专工汪中宏父亲摔伤、母亲住院,他没能服侍;妻子怀孕,他没有陪伴,孩子出生,他没照顾几天;小女儿烫伤,他没能安抚拥抱。每天看着他的得意之作——萨希瓦尔锅炉,他无怨无悔,只将愧疚放在心里!

汽机专工孙永军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我最想干的事》的作文里,他写道:“我想把一卡车冰块运到巴基斯坦,让在那里工作的爸爸凉快一下。”孩子懂事又天真的话语,让大家心里酸酸的。

正月初六,念高三的儿子开学,热工专工姜波忠又在调试现场度过了一整天。晚上他拨通了儿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儿子“嘱咐”他要在现场照顾好身体,过年吃好一点;自己很好,开学第一天很顺利,请他不要担心。电话这头,姜波忠早已泣不成声。

土建专工周玉沛因工作需要,要值班到除夕前夜。在工地上待了整整180天之后,他风尘仆仆赶回家过年。谁料想,由于设计变更涉及土建交安,急需他现场处理,接到返岗命令那一刻,周玉沛不敢正视母亲和妻子,来不及吃上一顿团圆饭,又默默收起行装奔向一线,这一走,又是一个180天。

脱硫主管贺同生,工作之余一直与妻子视频交流,可有段时间妻子只打电话,不用视频。当他强烈要求妻子打开视频时,才发现妻子的右胳膊打着绷带,脸部大面积擦伤。原来,妻子摔伤已经一个多月了。

消防主管贾克勇是独子,今年三月下旬,他接到姐姐电话:“母亲病危,速回。”项目部安排他乘飞机连夜赶回国内,还是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

华能人和他们的故事,创造出萨希瓦尔速度,钩织出萨希瓦尔精神,更铸起了中巴经济走廊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面对今年外贸形势企业将迎来哪些“政策红包”?

面对今年外贸形势企业将迎来哪些“政策红包”?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当日召开的“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外交部: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

外交部: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

华春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发展的“一带一路”,更是绿色的“一带一路”。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与相关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发展目标。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是中方在“一带一路”电力合作的主要领域,帮助东道国能源供给向高效、清洁、多元化方向加速转型,带来了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让每天停电的日子成为历史——记中巴经济走廊电站项目建设者的坚守

让每天停电的日子成为历史——记中巴经济走廊电站项目建设者的坚守

对锅炉等设备进行晨检、参加早会、布置部门工作……伴随着习以为常的忙碌,赵元建在巴基斯坦迎来又一个中国春节。今年春节是他在巴度过的第四个春节。
中欧班列见证“一带一路”8年巨变

中欧班列见证“一带一路”8年巨变

2月12日下午,一列满载电子、机电等产品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平湖南站,奔赴13438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这是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出的第40趟中欧班列,较去年同期增长471.4%。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