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针”电池复生 复旦方案登《自然》

2025-02-14 09:32  来源:央广网  浏览:  

锂电池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长久以来,容量衰减一直是它的痛点。随着频繁使用,不论是手机电池,还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都会续航堪忧,最终报废。

这一问题即将得到解决。

北京时间2月13日,《自然》(Nature)主刊发表了一项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成果《外部供锂技术突破电池的缺锂困境和寿命界限》。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提出了打破“电池基础设计原则中锂离子依赖共生于正极材料”的理论,通过AI和有机电化学的结合,成功设计了锂载体分子。

这种载体分子就像药物一样,可以通过“打一针”的方式注入到废旧衰减的电池中,精准补充电池中损失的锂离子,为“退役电池”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全新方式,也生动诠释了AI何以赋能科研。

“精准治疗”电池的大胆设想

锂电池工作时,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循环往复实现能量转化,这个过程中,锂离子不断被损耗,造成电池容量的衰减和报废。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智能终端迭代及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我们需要电池的循环寿命与能量密度实现数量级突破。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青年研究员高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1990年问世以来,电池的结构一直没变,它需要正极负极活性的锂离子来实现能量转化。报废电池其实就是缺少这样的锂离子。一枚报废电池,它的正负极可能都还是好的。这个情况让我们联想到,人生病之后,我们会给他输入药物,补充一些物质,进行精准治疗。那么,为什么不能像治病一样,对电池‘精准治疗’,为它输入锂离子呢?”

“无中生有”利用AI探索分子世界

可是,锂离子并不是医院里的药片、药水,并不能简简单单被电池摄入。输入锂离子需要合适的分子作为载体,去担当“搬运工”。高悦说:“实现锂载体分子的设想,需要分子具备严格且复杂的物理化学性质。咱们的‘搬运工’不仅要把锂离子带入到电池之中,还要将锂离子留下,最后自己还能马上出去。”

这样的分子闻所未闻,需要发明创造。这时AI发挥了作用。

团队利用AI结合化学信息学,将分子结构和性质数字化,通过引入有机化学、电化学、材料工程技术方面的大量关联性质,构建数据库,经过四年的努力,成功获得了锂离子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博士研究生陈舒、吴官滨向大家介绍:“AI可以帮助我们寻找一个可能的分子结构,通过数字化编码,搭建模型,算法模拟,最终获得我们需要的完美分子。”

合成这种分子后,团队验证了其性能,证实这个分子不仅成本低易合成,还能和各类电池活性材料、电解液等有良好的兼容性,成功在锂离子电池器件上实现应用。

“学以致用”开展全链条研究

在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的实验室,记者看到,这种载体分子可以通过为电池“打一针”的方式注入到废旧衰减的电池中,精准补充电池中损失的锂离子,实现容量的回复,对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而不是“宣布死亡”。

据介绍,使用这一技术,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展现出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2000圈提升到超过12000—60000圈。同时,基于这一技术,电池材料必须含锂的束缚规则也被打破,使用绿色、不含重金属的材料构筑电池成为可能。

高悦介绍:“我们试图把这个研究成果应用到大规模的储能上来。”目前,团队正在开展锂离子载体分子的宏量制备,并与国际顶尖电池企业合作,力争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商品,助力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引领性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投稿

WorldEnergy

相关推荐
甘肃高台县年产5GWh铅碳电池生产项目签约

甘肃高台县年产5GWh铅碳电池生产项目签约

2月27日,甘肃省高台县新能源产业再添强引擎——年产5GWh铅碳电池生产项目正式签约。太湖能谷作为技术主导方与核心合作企业,携全球领先的铅碳储能技术深度参与项目共建,与高台县携手书写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共赢新篇章。项目选址高台县南华工业园区,总占地600亩,规划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作为西北地区规模领先的铅碳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深度融合太湖能谷自主研发的电池电极拓扑控制技术,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石墨烯航空电池助力低空经济“高飞”

石墨烯航空电池助力低空经济“高飞”

2月8日,春节喜庆气氛尚未散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航材院)石墨烯航空电池研制中试生产线已正式开工。现场机器轰鸣,技术人员神情专注地调试着设备参数。这里制造的石墨烯航空电池将应用于混合动力无人机上。石墨烯被誉为新材料之王,拥有电热转换效率高、升温速度快等优异性能。航材院石墨烯新能源材料中心主任燕绍九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应用石墨烯等新型材料技术制造的航空电池相比传统电池,能量密度能提升50%以...
Scatec首席执行官:太阳能与电池存储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机会增多

Scatec首席执行官:太阳能与电池存储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机会增多

可再生能源开发商Scatec(SCATC.OL)的首席执行官Terje Pilskog近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随着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系统价格的显著下降,可再生能源在稳定能源系统中的作用正在不断扩大,为行业带来更多机遇。Scatec作为一家专注于可再生能源的公司,建设、拥有并运营着总发电容量为4.2千兆瓦(GW)的工厂,另有0.8千兆瓦在建,且近期有望再建成2千兆瓦的项目。其最大股东为石油公司Equinor(EQNR.OL)。Pilskog指出,过去两年中,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下...
“打一针”电池复生 复旦方案登《自然》

“打一针”电池复生 复旦方案登《自然》

锂电池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长久以来,容量衰减一直是它的痛点。随着频繁使用,不论是手机电池,还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都会续航堪忧,最终报废。这一问题即将得到解决。北京时间2月13日,《自然》(Nature)主刊发表了一项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成果《外部供锂技术突破电池的缺锂困境和寿命界限》。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提出了打破电池基础设计原则中锂离子依赖共生于正极材料的理论,通过AI和有机电化学的结合,成功设计了锂...
总投资50亿元的固态电池项目落地安徽

总投资50亿元的固态电池项目落地安徽

2月9日,在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聚力产业升级强化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道克特斯(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固态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项目总投资50亿元,分两期建设,主要建设年产200MWh全自动固态电池量产示范线及5GWh固态电池生产线,主要产品为固态电池,项目建成达产后预期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2.5亿元。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境内‌,北临长江,南依九华山,东邻铜陵市,西接池州市区。据了解,道克特斯(天津...

推荐阅读

热门关注


核电设备 石油 天然气 国家电网 储能设备/系统 制氢 特高压电网 观点 氢能项目 泛在电力物联网 新基建 节能环保产品 华龙一号 综合能源服务 地热 储氢 特变电工 SNEC 施耐德电气 南方电网 大国重器 智慧能源 一带一路 OPEC 油价 双碳目标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