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直流联网蓝图 赋能能源协同发展

2025-02-26 10:18  来源:盐城供电  浏览:1188  

报载:为进一步推动能源互联互通发展,最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部在南京召开鲁苏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议,将加强区域间的能源协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知道,鲁苏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作为国家能源局提出的12项灵活互济工程之一,作为一条能源纽带,将山东与江苏紧密相连,肩负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电网稳定性与灵活性的重要使命。会议所提出的三项工作要求,深化系统方案研究,优选山东侧接入站点,综合考量电网布局、电力负荷特性、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不仅能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力传输效率,还能与现有电网体系无缝对接,增强整个电网的稳定性,为工程后续推进指明了方向;加强江苏境内换流站选址的方案比选,对工程的建设成本、施工难度、运行维护以及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产生显著差异,通过全面深入的比选,能够筛选出最优方案,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确保工程的综合效益最大化,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尽快完成预可研收口并启动正式可研工作,经历时间与质量的双重考验,扎实做好前期研究,系统梳理与总结预可研前期研究成果,深度剖析工程可行性、最终决策和实施路径,为正式可研的后续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在此次评审会议上,国网经研院的成果汇报,为工程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勾勒出了初步轮廓,而各方参会单位的热烈讨论,更是集思广益,充分体现了群策群力、协同推进的工作理念,为完善工程方案注入了多元智慧。

总之,鲁苏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的建成,将对江苏、山东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有力促进区域间能源的协同发展,加速清洁能源的消纳利用,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进而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投稿

WorldEnergy

相关推荐

国网江苏电力营销部:非工空调小调控 电力保供大担当

报载:最近,江苏省气温骤降至-3℃及以下,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果断指导全省100栋楼宇的非工空调开启柔性调控,通过对多联机、分散式空调的细致调控,将高于20℃的温度统一调至20℃,并下调中央空调机组出水温度1℃,让非工空调负荷大幅下降0.29万千瓦,负荷压降率达36.71%。我们知道,在日最低气温达到或低于-3℃的寒冷时刻,正是用电需求高峰,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迅速行动,积极响应江苏省工信厅前期印发《2024年迎峰度冬节约用电助力...
03-07

国网江苏电力信息公司:科技创新赋能 筑牢安全防线

报载:国网江苏电力信息公司选择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借助国家电网光明电力大模型的强大力量,对输电异物隐患算法进行深度优化升级,将输电异物隐患识别准确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压降了无效告警数量,提高了巡检效率,构建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社会环境。长期以来,输电通道中的大棚、防尘网、游离异物等异物,看似微小,却可能成为引发严重电力事故的导火索。大棚薄膜在风中肆意飞舞、防尘网破损后随风飘动、游离异物意外缠绕输电线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状...
03-07

国网江苏电力信息公司:绘就环保监测新蓝图

报载: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创新转型之路,最近,在南京市鼓楼区政府科技创新推进会上,国网江苏电力信息公司与云境商务智能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电力环保监测平台的升级完善,这一通过跨行业合作方式,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担当。国网江苏电力研发的环保监测平台,是科技赋能环保领域的生动实践。自2021年起,该平台基于电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用电异常的精准关联识别,实...
03-06

国网江苏电力数字化部:创新驱动照亮数字电网新征程

报载:最近,国网陕西电力数字化部和信通公司主要负责人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研,一行先后参观江苏公司信通调控大厅、信息运维专区,听取公司整体业务情况介绍,了解江苏公司在物联工控化适配、自主化运维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对江苏公司在人工智能、数字电网等试点任务中的创新举措和特色做法尤为赞赏。国网陕西电力数字化部和信通公司主要负责人的来访,为双方搭建起了交流与学习的桥梁。此次调研,是对国网江苏电力数字化工作成果的高度关注...
03-06

国网江苏电力经研院:创新项目评审 精筑配网防线

报载: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研院开展以内外联动、全面覆盖体系为特点的常态化评审工作,截止2024年底,经研院已组织开展配电网项目32场常规储备评审和16场现场评审,累计审查项目4140项,最终通过率由52.50%增长至95.69%,全年最终通过率达84.78%,总计节省投资金额约2.7亿元。传统的评审模式在面对每周100 - 400个不等的项目时,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且易受专家主观判断影响,可能会造成项目方案不合理、设计深度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着配网项目质量...
03-05

推荐阅读

热门关注


核电设备 石油 天然气 国家电网 储能设备/系统 制氢 特高压电网 观点 氢能项目 泛在电力物联网 新基建 节能环保产品 华龙一号 综合能源服务 地热 储氢 特变电工 SNEC 施耐德电气 南方电网 大国重器 智慧能源 一带一路 OPEC 油价 双碳目标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