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总规模预计达到230—240GWh,但需求端今年总体规模65GWh。”
这是高工产研(GGII)院长罗焕塔在“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做的预测,这也直接证实了甚嚣尘上的国内动力电池产能过剩言论。
在“2018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主题演讲中,罗焕塔主要分享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分析、中国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市场分析、高工产研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三部分内容。
从GGII统计2017年、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新增产能数据来看,整体扩产规模增速在下降。2017年国内整个新建成产能在180GWh,其中新增的量是95GWh;到了2018年,国内总体产能规模达到230—240GWh,但新增量只有60—65GWh。
虽然说产能在增加,但也有血淋淋的洗牌数据。2016年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达155家,到2017年大概只有130多家,而到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只剩下105家。罗焕塔表示,其实这个洗牌从2017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2018年、2019年这未来三年时间速度会更加快。
从需求规模看,2018年需求的总体规模是在65GWh,增速达到46%,其实这个增长速度跟2017年基本上差不多,去年是44%。
目前供应主体还是国内电池厂,但目前我们也看得到,外资车企自建电池厂、车企与电池企业合资以及日韩外资企业也将是重构未来市场格局的重要势力。
第二个主体是自建电池产线的车企。像吉利自己购买了LG的产能,也在山东自建了电池工厂,这部分在未来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
第三个主体比如上汽和宁德时代的合资。根据我们的调研成果来看,目前中国的自主品牌里面有80%的企业是有跟电池厂合资的想法,或者说正在实施的这样一个过程。
第四个主体,在未来的几年会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日韩外资企业,包括现在的松下。一些韩国的企业又会在2018、2019年有一个新的进入到中国的趋势。因为目前来看,外资已经瞄准2020年完全开放的市场,所以他们重点布局在2020年之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已经跟我们的主机厂有很多车型联合研发了。
从国内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市场整体的竞争格局完全没有形成。从2017年全年市场前20名到2018年第一季度和2018年1—5月份,通过这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得出,除了第一名和第二名企业没有变化,第三、第四名都是不断在发生变化。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我们现在无论是电池的技术,包括我们的能量密度、快充等等这些,没有成熟。更为重要的是,其实我们现在制造技术的成熟度也不是特别高。当然我这里面讲的成熟度不是说不能生产出好的电池,而是我们生产体系的提升速度非常快。相比于2016年,我们现在的一个生产节拍有将近60%的生产效率提升。
在动力电池这样一个重资产行业,同时它又是技术快速提升的领域,现在的这些企业如果没有面向合适的客户,即这些客户不能为电池企业下一步技术升级提供红利,这类电池企业后劲会不足。刚才刘秘书长也讲到,未来3年电池企业能否在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有相应发展,这决定了这家企业的未来生存。
最后,我总结了锂电行业2018年的关键词,因为时间已经过半了,我们可以看得到,市场蛋糕很大,但是要拿到这个份额却非常之难。有以下四个方面:
❶现金流:动力电池企业现金流非常紧张。即便是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有些资金链相对来说也非常紧张,不少企业目前其资金很重要的依赖就是来自于外部资金驱动。
❷兼并购:终止或者放弃兼并购动力电池企业案例增多。2015、2016、2017年,有很多上市公司收购国内的电池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但在2018年,我们看到很多类似的终止或者放弃的案例在出现。同时,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很多新进入者的项目也是搁置状态,从材料到电池每一个环节,这种现象也非常明显。
❸价格: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价格下降幅度仍然在进行,无论是一线梯队、还是二线企业。价格方面,GGII坚持的观点,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你的竞争对手是谁。很多电池企业在目前这个阶段并不是竞争对手,更多的是燃油车。GGII做过一个测算,整个电池系统要跟燃油车真正在性价比方面有一定抗衡能力,实际上差不多到0.7元左右价格,因为GGII现在也帮助很多国际车企做相关研究。
综合结论来看,0.65元—0.7元之间,跟传统汽车的抗衡相对来说有竞争力。目前这个行业大家一讲到价格,觉得下降幅度很快。实际上相比于市场化价格,国内的动力电池价格下降幅度又很慢。
到2018年底,国内将会有230GWh动力电池产能,如果这些产能没有乘用车(消纳),还有物流车、客车出海口,这部分企业会更加惨烈。所以我觉得价格的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❹洗牌: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品质、资金实力等等方面相对较弱,这种分化在不断继续。
从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来看,其成长型相对来说比较强。GGII预测,整个动力电池在2018年仍然会有46%的增速,而2019年、2020年,其实我们的预期相比于市场来说会更为乐观,预期到2020年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差不多在248万辆。
上述背景下,技术、品质、资金实力等偏弱的动力电池企业势必难以在未来的市场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