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正朝着清洁化方向发展,以高效、清洁、多元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进程将加快推进。随着市场扩大、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新能源行业尽管仍需政策支持,但更需要在产业发展上作出合理的长远规划,统筹布局、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引导产业合理发展,积极培育新能源行业的现实竞争力。
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全球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当下,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正面临全球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加速;国际新能源产业分工逐步深化;全球新能源行业整合加快、跨国并购增多、国际竞争加剧;发展战略、理念的变化深刻影响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新能源产品和设备贸易摩擦不断,严重干扰了新能源产业的国际贸易秩序等多重挑战。这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能源正朝着清洁化方向发展,以高效、清洁、多元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进程将加快推进。自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在政策、市场、技术、资金等支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我国风电装机约180吉瓦,光伏装机约120吉瓦,均居世界第一。另据工信部统计,去年我国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5元/瓦左右,度电成本降至0.5元至0.7元,平均度电成本比2010年下降约78%,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陆上风电度电成本约为0.43元/千瓦时,较2010年下降7%,已非常接近火电价格。未来随着新能源关键设备成本的下降,电网接入、土地租金、融资成本、税费等非技术成本下降,新能源技术度电成本将持续降低,届时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风电在发电侧平价上网,光伏发电在用户侧平价上网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集聚特征显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西南、西北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区。依托区域产业政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聚集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特色明显。其中,长三角区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国约三分之一新能源产能;环渤海区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西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基地;西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同时,我国新能源产业参与国际合作也正面临有利的机遇和市场空间。由于发达经济体老化的能源基础设施和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导致其能源政策调整,新能源比重上升,而发展中国家能源增量需求较大,全球新能源行业增长迅速。国际能源合作从以偏重传统化石能源开采合作向以低碳、清洁化为导向的能源经济产业链转变,新能源国际合作成为重点。我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已成熟,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成为我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绝佳机会。“一带一路”上多为发展中国家,大多能源普及率低、人均能源消耗量少,但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我国新能源技术在全球具有很强竞争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境外投资进一步便利化,我国新能源产业参与国际合作的步伐势必会加快。
随着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再加上大数据、能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能源、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能源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发展,未来新能源行业将会催生很多不同于之前传统的企业模式,其经营方式也会发生很大改变。例如,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与新能源产业的结合将给新能源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共享经济有可能使新能源边际成本降到零,越来越多的企业、公用建筑和家庭,在消费新能源的同时,开始成为新能源生产者。再如,在电动汽车、灵活性资源、绿色能源灵活交易、能源大数据与第三方服务等领域内,已出现多种企业创新模式,正在重塑新能源行业的商业模式,推动新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