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战”在云端 ——山东首次特高压交流带电作业纪实

2018-01-03 10:38  浏览:  

图为作业人员在1000千伏带电线路上作业。

山东济南近日异常寒冷,行人都紧裹棉衣脚步匆匆。然而,在距离济南市区50公里的章丘区刁镇,山东电网首次特高压交流带电作业在寒风中紧锣密鼓地开展。

“不是一个人能完成”

“带电作业从来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特高压带电作业更是如此。”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王进说。作为本次带电作业的技术指导,王进在现场全程参与了这次对山东电网具有特殊意义的带电作业。“500千伏带电作业一般需要5、6个人完成,特高压带电作业至少需要10个人。”

现场使用的工器具证明了特高压带电作业的工作量之大:防潮布上铺满各种工器具,除屏蔽服、测量仪器、绝缘绳等常用工器具外,还有吊篮、滑轮组等“新”工具。“你别看这个吊篮样子不太好看,在作业中作用可不小!”对于新工具的应用,王进神秘地卖起了关子。

说话间,准备上塔的3名作业人员已换下蓝色工装,变身为身着灰色屏蔽服的“特种战士”。这次带电作业的“主刀医生”、等电位作业人员李敏向工作负责人汇报:“屏蔽服检验完成,请求登塔。”云端“作战”在“同意登塔”的坚定回答中打响。

上塔的前一刻,王进又为李敏整理了一下屏蔽服。

吊篮法准确定位

接近0℃的低温,120米的杆塔,巨大的电晕声……对登塔不利的因素有多种,但完全没有影响上塔的速度。不到一刻钟,3名作业人员便沿着只能容下一个脚掌的脚钉,爬到指定的作业位置。王进说:“爬塔只是整个作业的开胃菜,后边的工作才是‘大餐’。”

塔上人员并没有像开展普通带电作业一样,第一时间准备进入电场,而是让地面人员把滑轮组和吊篮传递上去。“传统都是采用‘跨二短三’或者‘软梯法’方式进电场,而这次作业我们采用的是‘吊篮法’,只有先在塔上找到最佳的距离位置,让吊篮在向下摆动的过程中恰好达到与作业导线相对平行的位置,才能让作业人员顺利进入电场,这个位置的选择必须异常谨慎。”工作负责人徐元超介绍了其中的“奥秘”。

王进也谈起吊篮法的“实战经验”:“距离不够,作业人员不仅进不了电场,还可能因安全距离不足导致放电;距离太大,则会导致人员难以接触导线进行等电位作业。”一刻钟后,徐元超的对讲机终于响起了“准备完毕,请求进入电场”的报告。此时,所有人都抬起头望向百米高空。

简单“抛物线”藏玄机

随着一道橙色弧线划过天空,坐在吊篮里的李敏用手中的电位转移棒稳稳地勾住子导线,迅速从吊篮“转移”到导线上。现场安全监督人、山东电力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主任韩正新介绍:“这个看似简单的摆动,最考验团队配合及个人技巧。”

一个简单的“抛物线”动作也蕴藏着“玄机”。绳子向下摆动的速度掌握在塔下作业人员的手里。放绳子的速度过快,会让整个吊篮的初始速度变快,增加等电位作业人员撞线的风险;放绳子的速度过慢,则会让吊篮在摆动到一半时停在半空,增加在高空晃动和反复放电的风险。

“由于作业离我们100多米,又有巨大的电晕声,我们听不到他们之间的交流。其实,在作业过程中,塔上人员一直在沟通。李敏会根据距离导线的远近,向其他作业人员发出继续放绳子或停止放绳子的指令,在距离铁塔2米左右的位置,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力,让自己以最舒服的速度进入电场。这才是‘吊篮法’进电场的‘正确打开方式’。”看到李敏成功进入电场后,一直神情紧张的王进终于松了口气。

完美应对高空考验

对于成功进入电场的李敏来说,带电导线上的工作依然不轻松。

特高压的八分裂导线将前后左右的空间“压缩”到不足40厘米,“人高马大”的李敏在这样狭窄的空间里行走似乎有些吃力。不过,经过短暂调整,他很快适应了“特高压节奏”,“凌波微步”般在摇晃的导线上快速前行,在作业位置灵活地“辗、转、腾、挪”。

作为“过来人”,王进对李敏现在的处境感同身受:“刚进入电场肯定会不适应。以前开展±660千伏作业时,一进电场就像有无数蚊子在身上咬,特别难受。1000千伏电压等级那么高,这种感觉会更强烈,只有在线上作业的人才能体会。带电作业克服的不仅是高空恐惧,还有强电场对身体的考验。”

徐元超也表示:“接触1000千伏带电导线瞬间产生的电弧及巨大的放电声,即便是我们这些经过专门训练的人也会感到害怕,需要适当地调整心态,所以李敏今天的表现堪称完美。” 半小时后,完成全部作业内容的李敏开始走向挂在导线上的吊篮。随着“作业完成,请求退出电场”的汇报,百米高空中又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吊篮稳稳地回到初始位置。

对于山东省首次特高压交流带电作业,韩正新评价道:“此次带电作业不仅消除了特高压线路上的缺陷,提升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还锻炼了队伍的实战能力,为山东电网开展特高压交流带电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全面展现了山东电力快速准确的应急响应能力,为加快推进‘特高压入鲁’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美国电网目前无法应对能源结构变化

美国电网目前无法应对能源结构变化

上个月德克萨斯州发生大规模停电,由此产生的指责推诿仍在持续。主要论点是,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由于基础设施冻结,供暖所需供应量增加,导致天然气和煤炭的可利用量减少,所以天然气和煤炭被认为是间接的罪魁祸首。
两会热点 | 6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光伏+”风口来了!

两会热点 | 6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光伏+”风口来了!

在推进光伏发电发展的过程中,加快储能的发展十分必要,理由是发展储能可以给光伏发电提供缓冲空间,规避光伏发电波动性大,不受电网待见等短板。
能源转型的历史契机:“两会”碳中和成为热议焦点

能源转型的历史契机:“两会”碳中和成为热议焦点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两会期间,能源电力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碳中和问题建言献策,并在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建设非化石能源友好型电力系统和发展储能产业等方面提出建议。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孟庆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动者”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孟庆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动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庆强表示,国家电网公司提出要积极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动者”。为此,国网湖南电力积极服务能源转型,大力推动构建“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模式。
青海首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正式运营

青海首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正式运营

从青海省海西州官方获悉,随着青海省首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海西团鱼山售电公司收到第一笔电费入账,标志着自2016年起历时5年的团鱼山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建成,开始正式运营。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