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与氧化剂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辅助设备组成。常用的燃料除氢气外还有甲醇、联氨、烃类及一氧化碳等。氧化剂一般为氧气或空气。电解质常见的有磷酸、氢氧化钾、熔融碳酸盐及离子交换膜等。
作为三种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之一,燃料电池汽车相比于其他两种,其所需的制氢技术以及大规模储氢技术更加复杂,是 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一直以来发展速度较慢。不过情况开始出现改观,近年来燃料电池汽车量产化的逐步成熟使得交通运输燃料电池在2015年迎来爆发,兆瓦出货量达到113.6兆瓦,同比增长272.85%,电池出货量达到5200件,同比增 长68.97%,涨势凶猛。
以我国情况来看,目前配套技术还不够成熟,据工信部公布数据,2015年全国燃 料电池汽车产量仅有10辆。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0年生产1000辆燃 料电池汽车并示范运行。2016年燃料电池汽车获得国家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 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中第9项提及了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创新,燃料电池获得明确的发展方向,计划在2030年实现燃料电池和氢能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据了解,燃料电池技术种类多样,目前主流技术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别主要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和分布式发电领域。由于燃料电池不仅安全高效,且反应产物只有水,具备绿色清洁的特点,因此是内燃机最具竞争力的替代者之一,有望引领未来全球能源革命,从化石燃料时代迈向氢燃料时代。
尽管由于起步晚,行业落后于国外5-10年,但近年来我国燃料电池行业保持稳定发展,国内厂商通过与国外先进燃料电池企业、机构合作,推动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今年7月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项目公示清单达到4批,其中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支持资金累计已近8.27亿元。其中,2018年燃料电池汽车相关研发支持资金近4.36亿元,2017年与2016年相关研发支持资金分别为2.17亿元,1.74亿元。
燃料电池产业链分为上游材料、中游制造和下游应用三大环节,目前各环节企业布局不断优化。随着燃料电池规模效应提升、核心技术突破瓶颈和下游加氢环节趋于完善,未来燃料电池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性价比不断凸显。
根据美国能源局测算,当80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年产量达50万辆时,燃料电池系统将降至55美元/kW,对应的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空间约为22亿美元。
综合而言,随着燃料电池汽车打开应用市场,燃料电池产业链日趋完善,市场空间正不断扩大,正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