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光弃风要解决 储能产业不可缺

2018-01-25 11:49  浏览:  

清洁能源的发展中,目前存在着大量弃光、弃风现象。如何能够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在这当中,储能产业与储能技术不能缺位。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储能领域全球投资持续增长,行业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商业模式竞相涌现,尤其是首个国家级储能产业政策《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发布,更是开启了储能行业身份地位、市场机制都更加明确的新篇章。

政策给力市场发力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全球已投运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175.4GW,其中电化学储能为2926.6MW,年增长率达45%,此外,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占比达到了1.7%,比上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虽然传统的抽水储能仍占据绝对优势,但以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兴储能方式正在快速成长。

“2017年可能是全球能源界话题最多、最热闹的一年。包括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新政、燃油汽车等,储能无疑也是重要部分,我认为用‘纪元开启,提速跃进’总结是最合适的。”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表示。

的确,2017年不仅储能装机规模再创新高,而且备受关注的首个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也终于正式登场。2017年10月,《指导意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明确了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指导意见》此刻出台,恰到好处、正逢其时。2011年,储能开始投放示范项目,到这两年很多商业化项目开始探索大量布局,现在正是示范向商业化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指导意见》的出台一定能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监事长张静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张静所在的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受国家能源局委托,牵头参与编写了《指导意见》。

联盟高级研究员宁娜在近日召开的“储能市场年度展望”研讨会上表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未来10年的储能产业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要迈入商业化初期,“十四五”期间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围绕这两个发展目标,《指导意见》分别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市场发展和行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部署。“比如在技术方面要加大研发力度建立储能产品标准和检测体系;在应用示范方面,要在电力系统灵活性、稳定性,用能智能化、多元化等四个场景中开展机制设计和示范工程。”宁娜说。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刺激储能市场。如2017年1月,江苏能监办发布了《江苏电网统调发电机组辅助服务管理实施办法》;2017年9月,新疆能监办出台了《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试行)》。

清洁能源的背后支持

处于初期和探索阶段的储能,目前还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但从长远发展看,蒋莉萍并不太主张储能产业的发展靠政策来支持。“我一直觉得储能是可以在市场上寻求生存空间和商业模式的”,她进一步解释道,“让能源更有价值,是储能技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方式。在市场中寻求自身价值,是储能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蒋莉萍建议储能从业者要高度关注电力市场建设的问题,因为我国的能源电力市场化改革目前正在逐步进行之中,市场现在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其实,储能可以在发电侧、用户侧和调频辅助服务等多个领域找到合适的位置、恰当的商业模式。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我国大规模发展风电和太阳能的最大瓶颈是对电网的影响,因为其发电过程具有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电池储能技术和分布式电源,可能是解决清洁能源发电不稳定性的最有效方案,所以清洁能源的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储能技术在量级和成本上的进一步突破。

林伯强的观点在宁娜那里得到了支持,据后者介绍,2017年,国外市场已经出现了“储能+光伏”的应用形式。“主要是两种应用形式:一种是在一些光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电价很高的地区,项目开发商可以与当地工农实业公司签订20年的电力购买协议,后者以比较低的电价购买光伏电力;另一种是在偏远的地区,比如海岛、军事基地,通过光储系统保证用电可靠性。”宁娜说。

同光伏一样,2017年储能也和风电开启了“联谊”之路。2017年12月,法国可再生能源研发公司Neoen与特斯拉公司合作在澳大利亚南澳州建成的Powerpack系统项目引发关注,一家火力发电厂遭遇电力短缺时,该电池储能系统反应迅速,在几毫秒内为其送去电力。

在国内,虽然这类项目还处于示范应用的阶段,但清洁能源日益突出的问题,以及偏远地区的供电问题,都使得储能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风电场中的灵活应用不断受到重视。基于这种大型的综合能源基地的多能互补系统开始建设,储能也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017年1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工作方案》,提出按需扩大电力辅助服务提供主体,鼓励储能设备、需求侧资源参与提供电力辅助服务,允许第三方参与提供电力辅助服务。电储能技术作为优质的电力和电量的“搬运工”,特别是在其逐步成熟和规模化应用的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能不能大规模存储的问题。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能更充分地利用储能的灵活性特点,是储能实现应用价值的理想领域。

储下能量释放希望

显然,储能产业和技术未来被人们寄予了厚望。蒋莉萍表示,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创造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阻碍”。例如“马车与汽车”,人类发明汽车的初衷,实际上是为了缓解城市污染,因为19世纪末,当时的大都市几乎都是臭气熏天,街道上堆满了马粪,而马粪又引来苍蝇大肆繁殖,到处传播疾病。结果很多马因病而死,仅在1880年,纽约市清理掉的马的尸体就有1.5万具。而今天,因为汽车的大量存在,人类又开始面临空气污染。

“我希望储能行业可以跳出这个怪圈。”蒋莉萍满怀希望地说道。她坦言:“储能产业要致力于打造一个真正环境友好的产业,希望储能行业能够超前研究储能设备、技术和设施,提前解决它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环境影响,希望储能产业能够为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树立一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环境友好的行业发展标杆。”

但不可否认的是,储能的潜在环境威胁已经开始凸显,首当其冲的就是电池问题。作为移动的储能装置,2017年动力电池行业投资火热:宁德时代斥资131.2亿元新建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动力及储能电池研发项目;泰尔投资50亿元用于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银隆总投资10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品;孚能科技联手北汽投资80亿元打造动力电池基地等。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有200余家,产能超过101.3GWh,预计2019年有望超过300GWh。然而2017年各类新能源汽车对应的锂电装机或仅为30GWh,产能利用率仅为15%左右,产能过剩已极为严重。

在动力电池研发火热、产能过剩开始出现的同时,其“退役”问题也被广泛关注。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报废量将超过24.8万吨,届时将迎来动力电池“报废潮”。

面对这些难题,201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指出,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负责建立废旧回收网络。此后,一系列国标如《车用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车用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发布,逐渐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完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开展对淘汰动力电池进行储能梯次利用研究”。

瑕不掩瑜,在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Rethinking Energy2017》研究报告中,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认为全球电池储能的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030年的250GW,市值将从2015年的22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40亿美元。美国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的预测同样乐观,认为到2025年,分布式和电网级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将超过28.6GW,市值将达到295亿美元。储能产业和技术的未来,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前瞻 | 盘点两会代表的储能 +新能源汽车提案

两会前瞻 | 盘点两会代表的储能 +新能源汽车提案

碳中和、碳达峰确定目标下,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锂电池发展迅猛。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围绕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相关的提案也备受关注。
美国新法案提案将为EV、电池等产品制造商提供80亿美元

美国新法案提案将为EV、电池等产品制造商提供80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美拜登政府和国会中的民主党人宣称,他们在团结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将确保经济仍能提供高薪工作。该政府提出的一项新法案将直接把这种想法付诸实践。当地时间周一,密歇根州民主党参议员Debbie Stabenow和西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Joe Manchin提出了《美国能源制造就业法案(American Jobs in Energy Manufacturing Act)》,该法案将为生产减少碳排放产品和技术的公司提供至多30%的税收抵免。
两会前瞻 | 网易丁磊: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化

两会前瞻 | 网易丁磊: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化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围绕数字文化强国建设和重点民生建言献策,涉及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数字音乐文化传承、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下游需求推动,中重主流稀土品种持续涨价

下游需求推动,中重主流稀土品种持续涨价

南方稀土集团3月2日公布的稀土氧化物挂牌指导价显示,氧化铽报价为970万元/吨至980万元/吨,较前一周挂牌价上涨90万元/吨。
我国新能源、芯片、5G等产业发展形势如何?——工信部回应热点话题

我国新能源、芯片、5G等产业发展形势如何?——工信部回应热点话题

田玉龙认为,在完善的制造体系、强大的配套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力支撑下,2021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也面临挑战,全球疫情走势、经济形势仍具有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存在断供、断链风险。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