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3日获悉,2017年,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达到5315.68万吨,其中原油2372万吨,天然气369亿立方米,标志着长庆油田顺利实现第五个年产油气当量5000万吨目标,在持续稳产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据甘肃省政协委员、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付锁堂介绍,自2013年突破年产油气当量5000万吨大关至今,长庆油田五年来已为国家贡献原油1.205亿吨,天然气1814.99亿立方米,折合油气当量2.65亿吨。
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典型的“三低”油气藏,勘探开发属于世界级难题。在发展中,长庆油田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挑战“三低”油气田勘探开发极限,铺就了科技强企发展之路,为50O0万吨持续稳产增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鄂尔多斯盆地“三低”油气田高效开发,关键在于压裂、注水、水平井开发等一系列主体技术的突破。注水开发、储层改造技术提高了油田开发水平;水平井钻井和体积压裂技术助推了开发方式的转变。
在油田开发上,精细注采调控和层内分注,攻关三次采油技术,近年原油产量年均增幅超200万吨,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中型油田;在水平井钻井技术上,大井组工厂化钻井技术使水平井平均机械钻速提高50%,平均钻井周期缩短27天。在压裂增产技术上,实现了由定向井单缝压裂到水平井压裂的升级换代,水平井单井产量由建设初期的每天10吨提升到目前的每天20吨。特别是2017年以来,面对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的开发形势及低油价带来的严峻挑战,长庆油田积极推广应用成熟技术,吸收利用实用技术,创新发展特色技术,首创了国内陆上《智能连续管缆采油技术》及《油田老井选择性重复压裂工艺》和《油田老井选择性重复改造射孔压裂一体化管柱及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核心技术和一系列配套技术,实现了“三低”油气田高效开发,让地下油气渗流通道由“羊肠小道”变成“高速公路”。
通过科技创新,逐步实现了“多井低产”向“少井高产”的转变,油井单井日产从2吨提升到6吨至8吨,百万吨用工下降到1000人以内,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和规模应用,推动了传统油气田生产、管理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同时长庆油田还自主研发了桥式同心分层注水等技术,措施区域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提高2.8%,阶段自然递减降低0.6%,阶段采收率提高5%;创新应用老井侧钻水平井、查层补孔及桥塞气举排水采气等技术,年增产气量超过17亿立方米。
根据国土资源部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显示,在我国的可采石油资源中,致密油约占2/5。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量大,是长庆油田实现5000万吨持续稳产的重要资源,但有效开发难度大。为探索致密油有效开发技术,自2011年起,长庆油田在中国石油统筹部署下,积极开展致密油攻关试验。经过前期评价、探索技术、创新提升、扩大试验四个阶段,长水平井优化布井、水平井体积压裂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先后开辟了三个致密油勘探开发试验区,累计建产能117.24万吨。
通过持续加强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攻关,目前长庆油田形成了以地震勘探、注水开发、水平井体积压裂、地面工艺优化简化为代表的“三低”油气藏勘探开发主体技术系列,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0多项,其中“长庆年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悉,长庆油田在2018年工作会上确立了“稳油增气、持续发展”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用3年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第二阶段油气产量再稳15年,实现5000万吨稳产20年以上,企业规模总量、质量效益、科技能力、生产效率、价值贡献等全面进入国际同行业前列,低渗透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最终把长庆油田建成坚持党的领导、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国有企业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