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白墙,风电场主控楼像一颗耀眼的红宝石,镶嵌在广袤的绿色草原;绵延百里,一排排风机犹如戍守边疆的卫士,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能源……在河北和内蒙古交界、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海拔1800米的塞罕坝上,大唐赤峰风电人用14年时间建设了一望无际的白色钢铁森林,与这里绿水青山交相辉映;他们把寒风化为温暖,用清洁能源点亮美好生活。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赤峰公司党委书记刘相锐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赤峰分公司一直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能源生态链,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合理利用风资源,现平均每年能够节约标煤超过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量近300万吨,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高寒地区风电建设的“绿色奇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在国家的重要生态区位上,大唐赤峰风电人在塞罕坝上创造了高寒地区风电建设的“绿色奇迹”。据介绍,塞罕坝属高原高寒地区,无霜期只有3个月,最低气温达零下42℃,积雪没过膝盖更是家常便饭。有人还专门为赛罕坝的气候排列了一个时间表:“一二三月雪封山,四五六月不胜寒。七八九月连阴雨,十月飘雪到明年……”
但是,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大唐赤峰风电人用实际行动历经14载,创造了高寒地区风电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
“赤峰分公司从2004年开始开发赤峰地区的风力资源。2005年8月12日,塞罕坝一期工程首批机组并网发电,实现了大唐集团风电项目‘零’的突破。2007年,开工并投产了东山二期、玻力克一期、达里四期、达里五期等7个风电项目,塞罕坝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成为世界最大的在役风电场。”刘相锐如数家珍地说,2010年8月24日,赤峰分公司东山风电场正式通过东北电网公司验收,率先成为国内首家“电网友好型风电场”。2012年3月,随着巴拉奇如德风电项目的投产发电,塞罕坝风电场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场。2012年8月,罕山40万千瓦风电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2015年5月28日,罕山4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12月21日,罕山4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部投产。
截至2018年7月末,赤峰分公司已投运10个风电场。共安装9个风机厂家的14种机型风机1136台,累计实现装机152万千瓦。这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风电场。“我们一直坚持在保持生态环境前提下发展清洁能源,同时解决偏远山区牧民就业及道路修缮等实际困难。”刘相锐说。
开创国内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新方向
刘相锐表示,赤峰分公司高度重视风电先进科技的应用及实践,在行业内部率先建成集控中心,并全面推广实施了风电场“集中监控、少人值守”管理模式。历经7年多的不断探索实践,已经形成一套成熟完备的集控管理体系,并初步实现了大数据分析、故障早期预警、风功率集中预测、区域无线专用网络、无人机智能巡检等先进功能及应用,推动了该公司设备管控模式由被动运维向主动运维的变革,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安全生产管控实力。目前,赤峰公司风电场“集中监控、少人值守”容量突破1311兆瓦,创造了独立风电企业地市区域内实现少人值守管理容量最高纪录。
经过多年风电行业经验的积累与创新,赤峰分公司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健全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在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在现场评审中,国资委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组高度评价新能源赤峰公司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最终以首个电力行业历史最高分496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现场确认。赤峰分公司全面开展“最大、最强、最优、最美”风场建设,已经建成同一投资控制与运营主体、同一区域的世界最大风电场,在风电管理、效益、创新、企业文化、环境和谐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精准扶贫履行央企社会责任
刘相锐表示,大唐赤峰公司坚持弘扬绿色文明、促进全行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在大唐集团公司乃至整个风电行业起到了良好的代头作用。
截至目前,赤峰分公司已累计创造利税45亿元,提供了超过400个长期就业岗位,带动了地区就业2000余人。同时,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帮助地区开展脱贫攻坚,赤峰分公司场打造了具有显著社会贡献的“社会友好型”风电场,为国家发展绿色能源产业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该公司积极参与地区精准扶贫、捐资助学、志愿服务活动等。其中“精准助学”,连续7年向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少工委捐赠助学款近15万元,使近30余名面临退学的大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圆了他们的大学梦。为了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切实改善生态、优化环境,2013年至今,赤峰公司组织职工来到赛罕坝风场周边荒山,开展了以“许美丽愿望,献绿色爱心”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得到了当地林业部门的高度赞赏,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创造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