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18年迎来了新一轮行业生态。因整体产业链始终维持高景气周期,自2015年起国内新能源汽车高速扩张,各路资本带来的新增产能在全国范围内一片繁荣。然而随着后补贴常态将至,如何发力也成为当前车企发展的应有之义。
新能源汽车冰火交替 行业巨变之际亟待“鲶鱼”入水
时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看似“热闹”非凡。
仅在今年上半年,在汽车总体销量微增的利好形势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车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消息称,8月中旬,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呈高速增长态势。彼时,业内曾担心补贴新政会使7月的新能源销量有波动,但销量结果却超预期。在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2017年前7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7万辆和50.2万辆。
业界一直将新能源汽车领域视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创造市场环境,各地政府都积极响应大力支持与推进。期间,新能源乘用车品牌种类逐年成倍增加,对应车型数量由58款增至200余款。按照当前的发展势头,纯电动乘用车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增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高达2000万辆。而中汽协方面则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破百万辆。
正处在爆发式增长的前期,而不断涌现的造车新势力大多存在资金问题,给了大资本入局发展的契机。随着越来越多传统车企介入,加之特斯拉、恒大法拉第FF、蔚来、小鹏等新势力的崛起,新能源汽车领域又成为众星捧月的所谓“投资风口”。另据相关数据,仅2017年发布的全国各地的规划产能就接近1240万辆,涉及投资超过3974亿元。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补贴退坡的节奏在逐步加快。时值“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由政策驱动转变为终端需求驱动。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从2018年6月12日起实施新的补贴标准。这也意味着,从今年起政策补贴逐渐退出,直至2020年全部退出,这也意味着留给车企的窗口期不多了。
换言之,已经投了几千亿元的国家新能源补贴计划将在两年内结束,大量新能源车企面临30%以上的补贴退坡,自主品牌也将随之走出“温室”。然而,部分企业似乎还没有做好“断奶”的准备,目前获取独立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有15家,双资质的纯电动汽车企业仅有7家。而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提高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发展质量,推进企业加大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投入。
取消补贴,大潮落去,之后的三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浴火重生的严峻考验。一方面,外资品牌电动车将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的主导地位形成巨大挑战,今后自主品牌一家独大的局面将很难再现;另一方面,目前在等待资质的企业有200多家,在排队过程中这些企业仍要保证资金与人力投入。所幸,国内车企对补贴新政早有布局,当前高续航里程的迭代产品也满足了消费升级需求。以续航里程和电池密度为标准的新补贴政策,正在推动新能源车消费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但不论产业进程如何演变,未来新能源车企还得靠产品说话。业界分析普遍指出,未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刚性需求将继续增大,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能够持续。对于车企来说,当务之急就是产品和生产线的调整升级,续航里程300公里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将成重点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