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的燃煤发电在增长,但中国的煤炭需求在2014、2015、2016年持续下降。不过,到2022年,煤炭仍占中国能源需求的55%以上。”这是国际能源署(IEA)在其最新发布的《煤炭市场报告2017》中做出的论断。
IEA表示,造成中国燃煤发电增长与煤炭需求连续三年下降这一鲜明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小型工业和民用燃煤锅炉的燃煤替代,同时,电力、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能效提升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018年1月28日上午,IEA在北京召开《煤炭市场报告2017》中国发布会暨可持续能源发展专题论坛。除了发布报告之外,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力联合会、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也共聚一堂,对中国煤炭发展问题各抒己见。
全球煤炭发展与中国高度相关
报告分析了中国对于全球煤炭市场的影响,认为全球煤炭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煤炭的变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报告认为,2014年以来全球煤炭需求下降了4.2%,中国是主要的推手。2016年,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增加的煤炭消费无法抵消中国和美国、英国的大幅下降,全球煤炭需求连续第二年下降。
IEA表示,作为迄今为止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煤炭需求将呈结构性而缓慢的下降,加之欧洲、加拿大、美国的煤炭需求也在下降,使得2020年全球煤炭需求达到55.3亿吨标准煤,仅仅略高于当前水平(2016年53.57亿吨标准煤),相当于煤炭消费几乎停滞十年左右;尽管2016-2020年间燃煤发电量每年增长1.2%,但到2022年其占电力结构的份额降至36%以下,为IEA开始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关注中国政策对煤炭发展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重点关注了中国政策对于煤炭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成为政策调控的重点所在,预计有1亿吨工业(不包括钢铁与水泥行业)和民用领域的散煤将被天然气所替代,加上重工业发展已经饱和,到2022年这段时间内预测的煤炭需求将下降,尽管在煤炭转化和燃煤发电领域的增长仍将持续。
另一方面,保证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和采煤的安全性是近期的政策重点,而为了避免使煤炭行业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该行业的竞争力是另一项中期目标。“但削减成本极具挑战性。”
IEA认为,关停或合并效率低下的煤矿、缓解煤炭运输瓶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会被资源条件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不断增加的运输距离所抵消。产能过剩的问题亟待解决,而煤矿关停和失业等社会问题对地方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