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能源报消息,近年来,因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多地积极上马煤制气项目。日前,湖北省能源局发布消息称,该省与三峡集团合作的4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已列入国家规划。
但随着煤制气项目数量的增长,煤制气盈利能力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资料显示,在已投产的4个煤制气项目中,除内蒙古汇能16亿立方米/年项目盈利外,其余大唐内蒙古克旗4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新疆庆华55亿立方米/年煤制气和新疆伊犁新天2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3个项目均处亏损状态。
据悉,2017年大唐内蒙古克旗煤制气项目共计生产天然气10.34亿立方米,当年就亏损6.5亿元。新疆伊犁新天煤制气项目每年生产大约16亿立方米煤制气,但是每年亏损达13亿多元。即使是刚刚列入国家规划的湖北4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相关方已经意识到了其经济性隐忧,试图通过延长产品深加工链条的方式,提升经济性。
记者从新疆伊犁新天煤制气总工徐西征和湖北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煤制气项目运营困难,主要因为目前气价偏低、现金流不能保证,而煤炭价格又较2015年项目筹建时上涨了约50%。
而气价偏低的主要症结是煤制气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不足1%,缺少定价话语权。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向记者介绍,目前煤制气项目最大的难题在于项目一般建在新疆和内蒙古等具有煤炭资源优势的地区,大都采用长距离管输方式。而目前中国天然气干线输气管网均掌握在“三桶油”手里,主要市场已被垄断。煤制天然气企业要想卖出产品,只能“受制于人”。
唯一盈利的内蒙古汇能煤制气项目,记者了解到,就是因为其煤制气是以LNG形式销售,不经过油气管网运输。加之去年LNG需求大涨,价格受市场调节明显,所以才在去年实现了较好盈利。
除管网受限制外,近年来气价多次下调也加剧了煤制气企业的经营困境。据了解,自2015年11月20日开始,天然气市场销售价格整体大幅下调,由2.75元/标方下调至1.82元/标方,同时,天然气税率由13%调整为11%后,中石油天然气公司又将天然气单价下调至1.78元/标方,每立方米天然气单价比原始价格减少了0.972元。而以大唐克旗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为例,按2018年1至4月实际情况测算,当天然气不含税单价1.6元/标方、平均日销量374万方,或当天然气不含税单价2.14元/标方、平均日销量280万方时,方可达到盈亏平衡。
对于煤制气如何走出亏损漩涡,多方呼吁,希望国家能考虑到煤制气的战略意义,给煤制气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徐西征认为,要改变当前煤制气企业的大面积亏损状态,最主要的是加快油气体制改革,将输气管网尽快从“三桶油”中独立出来,让煤制气企业在定价中有更公平的话语权。当然,在当前煤制气进管网价格与成本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徐西征也希望国家能够给予一定的补贴。
一位接近中石油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对于煤制气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将成本降至1.2—1.3元/立方米之间,否则即使输气管网独立出来,也难保证盈利。目前煤制气的实际成本则在1.7—1.9元/立方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