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成功开启全球核电高端市场

2018-10-09 17:11  浏览:  

“从大亚湾核电站的钢筋水泥都需要进口,到如今‘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设备国产化率86.7%,从40年前的‘小学生’,到将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出口到老牌核电强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广核集团副总经理谭建生日前在“中广核改革开放40周年故事汇”上如此表示。

演绎“零资本裂变”奇迹

中广核起步于我国大陆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1978年,中国决定向法国购买两座核电站设备,揭开了我国大型商业核电站发展的序幕。大亚湾核电站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总投资约40亿美元。当时,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

为解决资金难题,大亚湾核电站采用“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新模式——向银行借贷进行建设,建成后将电卖给香港换取外汇,开创性地闯出一条重大项目建设的新路。

“借贷建设、售电还钱”,打破了我国重大项目由国家投资的模式,成就了“零资本裂变”的奇迹。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中广核在运核电机组21台、在建7台,已发展为我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及全球最大核电建造商,总资产近7000亿元。

“走出去”打造中英旗舰项目

核电近年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是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中广核新闻发言人黄晓飞表示,核电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之一。“30多年前,法国和英国共同派人来大亚湾,帮助中国建设首座百万千瓦级商业核电站,中国人完全是‘小学生’。现在,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联合,正在共同建设英国20年来首座核电站。”

从引进国外技术,到使用自主技术成功开启全球高端市场,改革开放的40年,中广核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2016年9月29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实现了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历史性突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年来,中广核始终坚持将科技规划与业务规划同步谋划、同步部署。”谭建生表示,近十年来,中广核每年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5%左右。近三年累计科研投入近100亿元,目前已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

持续研发投入,使中广核不断诞生多个重大科研成果,除“华龙一号”外,还成功研发了中国首个核电站“神经中枢”——数字仪控平台“和睦系统”,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5个拥有此类技术的国家,目前已在9个新建核电项目中应用,实现了从二代到四代核电堆型的全覆盖,为我国核电建设节约资金近30亿元。

此外,中广核还完成自主先进核燃料组件、离子体处理固废技术研发,在全球首创电子束处理污水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并在先进核反应堆、事故容错燃料等前沿领域积极布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李子颖:保障铀资源安全供应是国家需求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李子颖:保障铀资源安全供应是国家需求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铀矿地质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也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铀矿地质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的领头人,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带领科研团队多次在铀矿地质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也对行业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细数来自东北的“大国重器”!

细数来自东北的“大国重器”!

春寒料峭,中国一重集团生产车间却一片火热。“加力,再加力!”一个烧得红彤彤的钢坯正在万吨级水压机上锻压,压力从4000吨升至8000吨、12000吨……工人刘伯鸣一边指挥,一边向记者大声说:“今年任务很满,必须快马加鞭。”
中东局势升温:以色列警告伊朗 美伊重启核协议谈判陷僵局

中东局势升温:以色列警告伊朗 美伊重启核协议谈判陷僵局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蒂布扎德3月1日说,以色列指责伊朗攻击以色列货轮是无中生有。他还说,除非美国尊重已经达成的核协议,否则不可能同美国展开双边谈判。
国际能源署: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8%

国际能源署: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8%

国际能源署2日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说,过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8%,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
自然资源部举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发布会

自然资源部举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发布会

十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不断完善自然资源政策、强化创新驱动,组织有关方面推动找矿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方面情况,今天,我们有幸邀请了自然资源部地勘司司长于海峰、科技部社发司二级巡视员徐俊、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副主任覃家海,请他们三位领导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