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能源界记者了解,2008年,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上海市东海大桥100MW风电项目开工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正式起步。经历不到十年发展,2017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2.79GW,位居全球第三。依据《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计算,今后5年,海上风电年均并网装机将达2.5GW左右。
“迎接平价新时代 拓宽发展新空间”,在2018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期间,作为一家致力于海上风电施工及安装企业,龙源振华与行业人士热议、商讨如何迎接“平价新时代。”
挑战“海上风电施工制高点”
技术成开发关键
我国海岸线辽阔,风能资源极为丰富,据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米到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70米以上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但由于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资源探测、施工技术、管理经验等薄弱,还暂不具备大规模开发能力。
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徽华曾向记者表示: “我国海上风电资源极为丰富,但受制于开发技术,成为一块吃不到嘴的‘肥肉’。”近几年,单桩因其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全球海上风电机组安装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型式。龙源振华针对不同地域的海况进行风电施工分析、研究,并掌握海下砂土地质条件下的无过渡段单桩基础施工技术,成功挑战“海上风电施工制高点”——福建莆田南日岛海上风电项目(其开发海域内的基岩全部为花岗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造”
海上风电施工装备打破国外垄断
海上施工作业过程中,船是必备的载体和施工平台,在这方面,王徽华介绍:早期,我国海上风电的施工装备以浮式起重机(浮吊)为主,例如2008年东海大桥100MW海上风电场和2009年龙源如东300MW试验风电场均采用浮吊;现在,国内已建成的海上风电专用施工平台/船达15艘,其中自升式平台11艘,浮态起重船4艘;在建的平台12艘,国外引进的2艘;国内已建成的平台主要包括龙源振华2号800T、龙源振华叁号2000T、三航风华号1000T、福船三峡号1000T、天津港平1200T、精铟1号800T等等。
打桩锤之前主要依赖进口,由荷兰IHC和德国MENCK两家公司所垄断,这也是海上风电建安费用高昂的一个原因。如今,我国拥有的大型液压打桩锤达21台,800KJ的3台,1000-2000KJ的5台,2000KJ以上的13台,最大的为龙源振华的3500KJ。
未来,海上风电施工装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型化的自升式平台主要兼顾未来大型打桩基础施工和大型风机设备吊装施工。如龙源振华在建的2500T座底式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既可满足8MW风机打桩沉桩施工也可满足10MW以上风机设备吊装施工。其次是一些小型的自升式平台和浮式起重机,主要应用于单桩和导管架基础施工。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装备制造。龙源振华切实响应国家呼唤,注重技术自主创新和装备研发、制造,为风电行业 “中国造”贡献一份力量。
迎接风电“平价新时代”
自主创新助力降本增效
“不管你愿不愿意,风电的平价时代已经到来。”一年一度的风能大会圆满落幕,但风电“平价上网”争议热度却丝毫不减。“降本增效”作为行业一致认为可行的办法,实施起来是非常有难度,这需要风电产业链所有企业通力合作。
海上风电成本相较陆上风电要高,其中建设安装费用约占总成本的35%,单位千瓦成本约6000~7000元/kW。王徽华表示:目前,我国海上风电装备技术不成熟,施工队伍较为单一,经验不足,加上海上施工条件复杂、难度大,导致建设周期长,造成海上风电建安成本较高。龙源振华自成立以来,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创造了国内海上风电数个第一,在国内首创无过渡段单桩沉桩工艺、高效开发基岩地质的嵌岩单桩施工单桩沉桩垂直精度国际领先,并拥有国内最多的单桩基础施工、海上风机和海上升压站安装业绩。未来,龙源振华将继续加大对人才、技术创新、装备制造的投入力度,加强与风电同行的合作,共同迎接风电“平价新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