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针对美对华核出口禁令表态

2018-11-02 08:37  来源:核电观察   浏览:  

10月30日,核能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涉核公众沟通交流大会在秦山海盐举办,相关主管部门代表均出席做主旨发言。

关于最近的美国对华核出口禁令,来自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的官员都在发言中有所提及。

国家能源局中国核电发展中心主任张旭波在发言中表示:

近期美国出台新规,增加对我国出口核科技管制,但总的来说,除少量核心元器件芯片原材料外,整体核电系统集成和装备制造能力是有抗风险。可以说我国已成为当前全球核电建设经验最丰富,运行业绩最好,人才储备充足,发展前景最好的核电大国。在新一轮核电发展中取得了宝贵的比较优势,有望引领未来全球核电产业的发展。

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安全监管司副处长封有才在发言中表示:

我国正处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也是美国对我发起核禁令的根本原因。大家也看到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遏制战略竞争对手的技术跟经济发展,维持它的技术领先和政治经济上的领导地位,这也说明中国的核技术发展实实在在的对它构成竞争,造成威胁。它限制的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都是我们目前要客服的困难,在这关键时期,我们大家要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

会上,国家能源局中国核电发展中心主任张旭波的发言比较系统的总结了当前我国核电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我们特将演讲全文整理如下,略有删改,文稿未经发言者审阅:

党的19大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宏伟目标,强调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为新时代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包括核能在内的清洁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源作为支撑国家繁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要充分利用各类能源品种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特性,取长补短,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国情的现实选择,是破解当前我国能源发展主要矛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强国强军战略重要途径。

30多年来,我国核电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在建在运机组合计56台,装机5808万千瓦,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后续发展基础,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引领和比较优势。在安全管理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核电安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为做好核电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核电安全运行业绩一直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去年,四部委联合部署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核电安全管理提升年专项行动,为我国核电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评价,实现了行业大动员、大协作、大交流,核电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核电技术能力上,经过各方多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CAP1400和高温气冷堆等先进核电技术,在小型堆、快堆等新一代核能技术研发上也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形成了梯次推进持续发展的系统布局。

与此同时基本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科技引领、政策支持、市场导向,以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电投集团为骨干,高等院校制造企业参与的政产学研同协同创新核电科技创新体系。

在发展后劲上,我们有市场空间优势,可通过批量化建设提高在国内外的竞争力。我们有人才优势,造就了专业化程度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我们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优势,铀资源保障能力,核燃料生产能力,设备制造与土建安装能力,均能够满足我国核电发展长远需要。

近期美国出台新规,增加对我国出口核能科技管制。但总的来说,除少量核心元器件、芯片、原材料外,整体核电系统集成和装备制造能力是有抗风险能力。可以说我国已成为当前全球核电建设经验最丰富,运行业绩最好,人才储备充足,发展前景最好的核电大国。在新一轮核电发展中取得了宝贵的比较优势,有望引领未来全球核电产业的发展。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核电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提高发展质量。这几年,已经建成的核电机组面临消纳难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弃核现象,这不符合核电清洁低碳稳定高效,适合基荷的技术特征,限制了发挥核电在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核电新项目建设节奏有所放缓,核电面向中、长、远期保障能源安全和优化能源结构的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而随着在建机组的陆续建成投产,核电装备制造及施工建设产能逐渐放空,对上下游产业及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压力增大。

此外,邻避效应也是当前制约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我国核电发展较为封闭,科普宣传和公众沟通滞后于核电产业发展,公众对核能的了解和认知有限,对核电安全心存疑虑,不断出现核恐惧,核抵制行为。核电发展将长期面临公众质疑和接受与考验的新常态。加强核电公众沟通,增强公共安全信息,提高社会接受度,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以上问题既有核电自身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客观挑战,也有认知层面的主观因素,我们要冷静理性的去对待,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面向2035甚至更长远的2050年,核电即将进入新一轮的高速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扎实做好有关工作,用实际行动维护好核电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和核电企业共同努力下,核电行业开展了大量科普宣传和公众沟通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总体上看,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核电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方式方法,宣传与沟通成效不断提升。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也还存在一些改进和优化空间。

借此机会,我就今后的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工作和大家交换几点意见。

一是要建立现代先进的核电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理念。核电不仅仅是面向公众的核科学知识普及,通过科普把公众培养为核电工程专家不现实。核电科普更要重视核科学方法、核科学思想和核科学精神的传播,建立起核电行业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关系。不仅仅是听得懂听得到,更重要的是听得进听得细。还要利用好现代化手段,特别要把握好新媒体革命带来的深刻影响。

二是要建立科学完善核电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体系。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是一项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当前核电的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工作尚未形成社会化的科普格局,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上下合作、交流分分享不畅,没有形成全行业合力。对此我们正在研究发起成立核电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联盟,创新核电科普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各个层面科普资源以及群众性科普力量。

三是要建立创新高效的核电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模式。在政府层面,更加明确核能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发展核能的态度和决心,重视政务透明,信息公开,建立健全涉核舆情监测和应对联动机制。在社会层面,不能把公众只当做核电科普宣传的对象,更要调动公众积极性,使其成为参与的主体,不断培养和提高公众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能力。在企业层面,要充分认识科普沟通工作的重要意义,各企业领导应亲自挂帅,完善领导护驾,提高工作层次,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和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核电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国家能源局非常重视核电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工作,核电发展中心作为国家能源局核电司的技术支撑单位,将发挥平台纽带作用,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一起,共同促进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迈向新台阶。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泄漏到环境中去。”近日,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紧急 "投资,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在2040年投运!

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新报告称,如果对该项目进行 "紧急 "投资,一个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在美国投入运行。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科学院的一份新报告建议,如果美国想利用其对ITER等多国项目的贡献,并乘着私人绿色能源投资的浪潮,现在是 "紧急 "推动重大投资的时候了,以建立一个试点核聚变能源工厂,并在2035-2040年之间投入使用。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为了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阳”,我国科学家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极端环境“熔于一炉”。近日,记者走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大科学装置“内核”,从多项尖端科技的突破中感受我国创新的勃勃脉动。
中国强流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研制再创世界纪录

中国强流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研制再创世界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独立自主研制的加速器驱动的嬗变系统(ADS)取得新进展,其关键系统超导直线加速器样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束流强度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176千瓦运行指标,并于12日凌晨2:20实现10毫安束流稳定运行。
“十四五”内陆核电能否有所突破?

“十四五”内陆核电能否有所突破?

今冬寒潮席卷全国,华中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再次凸显,再加上“十四五”开局,内陆核电的话题也被再次提出来讨论。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