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路
2006年,正泰新能源正式从组件制造端进军光伏行业。彼时,无锡尚德已在纽交所上市,英利也处于上市的前夕。两家企业凭借入行早的优势已经稳稳占据市场。作为“后来者”,正泰新能源选择通过晶硅撬开市场的大门,再用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确立优势。
2009年,正泰从瑞士引进第一条产能达30MW的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这是当时国内第一条能够生产转换率超过10%的生产线。
然而市场风云难测,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多晶硅价格骤降导致晶硅组件在成本上的优势逐步提升,本就“小众”的薄膜电池走向边缘。得益于当时晶硅、薄膜两手布局的策略,正泰新能源及时调整技术路线,停止薄膜电池的大规模生产,保留研发,大力发展晶硅组件。
时隔多年,再提起当时的策略调整,仇展炜表示这是正泰保持稳健经营的本能使然。而这个本能,不仅仅体现在制造端。“当时,我们认识到对于光伏市场来说,终端应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制造业不抓住终端的话风险是很大的。正泰新能源从2009年开始进入电站开发,是最早进入终端应用的民企。而且我们属于全球化布局,不但在国内,在国外也做电站的开发投资。”仇展炜回忆。“打通了从制造到应用的链条可以规避很多风险。2010-2012年,光伏行业遭遇寒冬,一下子市场没有了,但是基于我们上下游的布局,组件产品基本上能自己消化。”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仇展炜
2014年以来,受国内政策支持光伏市场迎来回暖,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迅速增长。根据能源局的数据,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6474万千瓦,集中式电站1179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达到4680万千瓦。电站规模的跨越式激增,带来了补贴拖欠、弃光、无指标等后续问题。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累计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缺口超过1200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近500亿元,补贴拖欠影响着光伏企业的现金流,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与其他企业相比,正泰新能源的现金流相对较好”,仇展炜介绍,正泰新能源进入光伏下游较早,大部分电站已经进入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2013年光伏发电划分三类资源区执行上网电价政策后,正泰新能源将电站开发重心从西部转移到中东部,以分布式为主,而且分布式项目中70%-80%都是向用户收电费的,浙江、江苏部分地区电费是按月结算,可以保证稳定的现金流。
“稳”字还体现在市场布局上。2017年以来,户用光伏经历了爆发-遇冷-转暖,尤其是“5·31”新政的出台,让整个行业陷入了黎明前的黑暗,一些全盘布局户用、寄希望分蛋糕的小型企业承受不住打击,迅速出逃。
不止于光伏
随着光伏装机量的不断攀升,电站清洗、运维、巡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人工成本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然而人工清洗、巡检效率较低,还易出现误操作影响电站的安全。伴随“互联网+”的不断渗透,更多的企业开始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组件企业的智能工厂,逆变器厂商的智能解决方案,电站运维企业借助无人机、清洗机器人等实现智能运维,互联网催化光伏“量变转为质变”。
正泰新能源凭借在大数据及信息化技术等方面优势,打造出了会“思考”的智能工厂。这座工厂实现了全流程自动监测、生产全自动化、无人车自动配料、AI 质检等,在硬件设备、生产工艺、工业软件等方面展现智能制造的强大动力,被工信部列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2016年试点示范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正泰AI质检是光伏行业首次实现单多晶电池片的自动检测。
智能制造只是正泰新能源迈出的第一步,为保障电站的平稳运行,正泰在智能运维上也有实践。搭载智能监控平台,通过无人机巡检,机器人清洗组件,提高运维效率和电站发电量。仇展炜介绍,数据统计,正泰在各省运维的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比其他电站平均高出5%以上。
在智能化的道路上,正泰新能源能做的还有很多。“除了光伏组件和逆变器外,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线电缆、各种高低压的设备,这些本身就是正泰传统的强项,应当说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数字设备我们都能生产。”仇展炜介绍。
正泰要做的,显然不止于光伏。总览正泰的能源版图,光伏只是其中一环,正泰集团目前已经包揽“发、输、储、变、配、用”电气行业的全产业链。而由于光伏发电自身间歇性、波动性的缺陷,光伏要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更好的融入电网,还需要与储能等其他能源融合,正泰集团的能源结构正好切合了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向。
用仇展炜的话说,转型为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正泰集团必然的发展趋势,“因为在能源的各个环节正泰都有业务布局,已经成为一个全产业链的电气公司。在新的发展时期,主要是把自己内部能源各个环节的业务贯穿起来,一方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给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