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包揽全球6成核电站建设 欧美或被迫退出核电圈?

2018-11-28 10:05  浏览:  

在全球核电市场上,中俄的存在感正在提高。数据显示,2000年之后全球投产的核电机组中,约6成由中俄两国企业负责。另外,由于盈利情况恶化,美国接连有核电机组停止运行,欧洲的“脱离核电”动向也在增强。

中俄攻克核电技术难关,将核电站卖到其他国家

目前,核电是唯一能够大规模替代火电的基础能源,相对于火电发电方式,核电具有不排放污染气体、能源转换效率高等优势,相对于水电和风电等能源,核电又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发电稳定。因此,各国在发现以上优势之后,都争先恐后要攻下核电技术这一城池。

据《日本经济新闻》11月22日报道,目前中国规划中的核电机组超过150个。中国企业还在英国推进核电站建设计划。中国以美法的压水反应堆(PWR)为基础,自主开发了第3代核反应堆“华龙1号”,现已确定向阿根廷和巴基斯坦等国出口。据了解,一座“华龙一号”核电站的出口效益相当于售出200架中型飞机。

俄罗斯在核电领域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虽然俄罗斯在数量上比不上中国,但是也投产了15座机组,占全球的近2成,此外,俄罗斯还计划在2019年投产全球首座海上核电站。俄罗斯如火如荼地发展核电技术,除了应对本国需求,还为了向电力需求旺盛的中东和亚洲推销。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今年7月,俄罗斯原子能公司签订了35个核电机组订单,占全球新增核电机组建设项目的67%。

中俄两国扩大合作如虎添翼,欧美各国却走向衰落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掌握世界核电技术的佼佼者,此前在核电合作上强强联手的成果也令世界惊叹。据了解,中俄已经合作建成的田湾机核电组,如今1、2、3号机组运行稳定,4号机组也于2018年10月建成。其中,2号机组2017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综合指数为100分,在世界VVER核电机组中排名第一。

6月9日,中俄两国签署了合同总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的核电合作项目,项目总造价超千亿人民币。这是迄今为止中俄最大的核能合作项目。中俄两国不断在这一领域深化合作,并扩大市场份额,欧美国家却出现了脱离核电潮流。

在美国,运行了49年的最古老核电站Oyster Creek核电站于9月停止运行,仍在运转的商业核反应堆剩下98个;而自从发生核电事故之后,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正在考虑如何逐步退出核电圈。

欧美想着在核电领域上演“断舍离”,或许与他们的投资成本居高不下有关。4月20日,全球能源和工程公司(ETI)报告,美国核电投资成本高达12000美元/千瓦,而法国、芬兰、英国的投资成本也在8000-10000美元/千瓦之间。相比之下,俄罗斯核电投资平均成本在4000美元/千瓦以下,而中国4台机组的投资成本区间在2000-5000美元/千瓦。

2月22日,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IEA)署长比罗尔(Fatih Birol)表示,预计未来20年,中国核能发电量将增加两倍多,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核电国。美欧在核电领域的优势地位下降,中俄却强势崛起,相信在中俄两国珠联璧合之下,未来必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写国际核电市场的格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泄漏到环境中去。”近日,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紧急 "投资,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在2040年投运!

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新报告称,如果对该项目进行 "紧急 "投资,一个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在美国投入运行。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科学院的一份新报告建议,如果美国想利用其对ITER等多国项目的贡献,并乘着私人绿色能源投资的浪潮,现在是 "紧急 "推动重大投资的时候了,以建立一个试点核聚变能源工厂,并在2035-2040年之间投入使用。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为了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阳”,我国科学家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极端环境“熔于一炉”。近日,记者走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大科学装置“内核”,从多项尖端科技的突破中感受我国创新的勃勃脉动。
中国强流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研制再创世界纪录

中国强流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研制再创世界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独立自主研制的加速器驱动的嬗变系统(ADS)取得新进展,其关键系统超导直线加速器样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束流强度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176千瓦运行指标,并于12日凌晨2:20实现10毫安束流稳定运行。
“十四五”内陆核电能否有所突破?

“十四五”内陆核电能否有所突破?

今冬寒潮席卷全国,华中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再次凸显,再加上“十四五”开局,内陆核电的话题也被再次提出来讨论。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