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产煤大省陕西正面临着巨大的燃煤污染治理压力。
来自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一份通报显示,今年1-10月,陕西虽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上取得阶段性进展,但煤炭削减与散煤污染控制任务却依然艰巨。其中,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煤炭削减不降反升,部分国有企业的用煤量同比大幅反弹,还有的耗煤企业出现偷排、超排及无组织排放等环保问题,“带病运行”的情况屡禁难止。煤炭消费居高难下,使全省结构性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陕西控煤多乱象
上述通报公开不足一周,来自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一份情况反馈,再度将焦点指向陕西控煤工作。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方面获悉,陕西韩城的部分用煤企业长期我行我素,存在敷衍治理、管理混乱、偷排违排等行为。韩城作为关中地区的主要焦化产区,同时也是汾渭平台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区域。本应得到重点监管的用煤大户,如今反倒让治理流于表面。
“目前煤炭消费不降反升的情况,主要还是归结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量大。特别在韩城、咸阳、宝鸡等工业结构本就偏重的城市,煤炭不仅承担着冬季供暖等‘燃料’角色,同时也是重要的原料,减煤成了硬骨头。”一位接近当地发改部门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更为严峻的是,省会西安等地还出现了“无煤可减”的棘手状况。西安节能协会会长谢宏皓坦言,因工业企业并不发达,西安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热电行业、民用散煤。“按理说只要把这两块控制好,西安减煤基本没什么压力。但如今,西安也陷入‘减无可减’的困境。从目前情况看,今年的污染治理任务铁定是完不成了。”
工业用煤是重头,到了“动结构”的深层阶段
按照《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记者了解到,以工业燃料煤、散煤削减为主,陕西省每年将削减燃煤500万吨。而仅在该省关中地区,去年一年减煤已达到1000万吨左右。相比之下,3年减1500万吨的任务似乎并不算重,陕西为何仍会陷入困境?
在谢宏皓看来,燃煤替代工作暂不到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治理效果的发挥。由于国家分配给整个陕西的天然气配气指标相对较低,居民用气又需优先满足,对燃气工业锅炉和窑炉的稳定运行造成很大影响。
谢宏皓还指出,西安到明年将取缔所有煤场,全市再无煤炭销售点,意味着想买煤都买不到。剩下的减煤大头,就落在了供热、发电行业。“但随着煤改电逐步推行,热电需求相当于持续增加,尤其到了冬季,为保证刚需,这部分用煤更难减下来。即便要减,后期更多也是靠技改等方式,把单位面积煤耗降下来。
一些未具名人士表示,无论西安还是在陕西全省,短期内见效较快的强行政措施,目前基本做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则进入需要动结构的深挖阶段。能源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而环保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