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能提高国家的能源安全
进口能源的安全主要存在两方面:一是能源产地国的政治稳定性和地缘政治关系;二是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性。我国的能源外交政策成效明显,我们不仅可以从波斯湾进口石油,还能从非洲,东南亚,俄罗斯甚至南美获得石油供应,能源产地多样化的措施基本化解了能源安全的第一方面的威胁。我们从海外进口的能源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马六甲海峡和中国南海运抵中国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能源运输最繁忙的海峡,每年通过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气总量是苏伊士运河的三倍,是巴拿马运河的十五倍。其中绝大部分再通过南海运往中国(包括台湾),日本,韩国。据估计,通过南海运往韩国的能源占其能源供应的三分之二,日本从南海运输的能源约占其能源供应的60%,台湾的也是占60%,中国80%的原油供应通过南海运输。象霍尔木兹海峡和巴拿马运河一样,马六甲海峡的实际控制权在美国人手中。所以,进口能源运输通道的威胁一直是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建设新的能源运输通道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中亚的天然气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中巴经济走廊和瓜达尔港,甚至一度很受热议的泰国克拉运河计划。多通道运输可以降低安全风险,但是固定管线长途运输本身就有一种薄弱之处,容易受到战时的定点攻击;而且长距离运输的成本和设备可靠性都直接影响到能源的安全。比如今年2月,中亚天然气管道在土库曼斯坦境内的设备故障,加上沿途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极端天气,使得天然气供应降了将近一半,CNPC不得不启动应急机制,山西,内蒙,甘肃,青海及河南等省进入限量供应。
相比进口能源存在的这些风险和成本,大力发展核电就可以减轻能源安全的压力。另外,由于国内核电建设和运营,把能源生产的过程移到国内,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核电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实现58GWe运行!到2030年再增加到120至150GWe!
发展核能是实现气候控制目标的必然选择
我们的电力结构有足够大的调整空间,降低煤炭比例,扩大核电,水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比例。尤其是仅占4%的核电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年10月,据发改委能源研究部门透露,要实现全球气候1.5度温升的控制目标,到2050年中国必须将核电装机容量提升554吉瓦,核电份额从目前的4%提升到28%。按照每千瓦3000美元的造价算,累计投资将达到13000亿美元。
发展核能加快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加快核电建设,增加核电占比,为减少化石燃料比例,从而为环境治理发挥核能的作用。另外,推广燕龙堆在城市供暖行业的利用将可大比例减少冬季雾霾的浓度和天数。
加快核能发展我们还需要努力
核电科普还需要加强。没有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核能行业尤其是核电行业很难大规模发展。核能行业内部的一些从业者的论调也值得讨论,他们认为我们现在建设的核电站还不够先进,需要等三代技术经运行验证了才能批新的核电项目。美国和俄罗斯三十年前的技术和设备不能跟我们现在的水平比吧,按照这些业内人士的理论,美国俄罗斯三十年前的机组就不能延寿,人家不仅延长20年,有的甚至延长40年。国内还有一些人喜欢与国际接轨,认为不跟进外国人谈弃核就不够时髦。这些人却不知道,人家是在人均年用电量达到10000度,坐在后院吹着空调看着蓝天白云时谈论弃核的。我们人均年用电量不到人家一半,雾霾口罩还捂着嘴的时候,就这样迫不及待地跟进时髦是否并不够明智。
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大核能科技的开发和运用。燃料封闭循环的后端建设需要加强,示范快堆,商业化布置快堆的进展不容拖延,否则我们的铀燃料利用率上不去,对进口铀资源的依赖程度又会随着核电的装机数量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