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十大热点企业

2018-12-22 17:37  来源: OFweek太阳能光伏  浏览:  

2018年步入尾声,经历一年风雨飘摇,我国光伏行业在今年踏上了蜕变之路。而随着行业的蜕变,光伏企业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整合。在这一年,有的企业仍然积极进取,而有的企业却已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一年,有的企业仍然叱咤风云,而有的企业却已英雄落幕。“531”之后,光伏产业的剧变仍在继续,新年即将来临,未来又是哪些企业在争霸江湖?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NO1、协鑫集团
 
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协鑫集团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从上游的光伏材料到下游的电站投资、运维,协鑫集团及其附属已经在光伏领域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圈。这样一个巨头企业,在2018年又作出了怎样的成绩?我们还是从保利协鑫、协鑫新能源、协鑫集成三家上市公司来看。
 
 
 
(1)保利协鑫
 
财报显示,保利协鑫今年上半年营收110.32亿元,毛利率30.2%,期内利润5.64亿元。此外,保利协鑫上半年多晶硅产量3.54万吨,硅片产量13.2吉瓦,同比增长25%,多晶硅及硅片产量继续位列全球第一。
 
作为协鑫集团旗下的“王牌”企业,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正向增长。
 
年度关键词1:分拆上市
 
尽管在光伏界叱咤风云,但是保利协鑫依然有不满足的地方。那就是作为港股上市公司,在企业估值以及融资等方面不及A股上市的同行,因此保利协鑫想要转战A股之心由来已久。
 
2017年12月20日,保利协鑫发布公告称正考虑将光伏材料业务分拆(建议分拆)及在深圳交易所或上海交易所独立上市(独立上市)的可能性。光伏材料业务正是保利协鑫最有竞争力的一块业务,如果将这一块在A股上市,那就相当于把保利协鑫的核心转移到了A股。这一计划在半年之后就有了进展。
 
2018年6月6日,上海电气宣布拟收购保利协鑫下属中能硅业51%股权。上海电气是一家具备国资背景的企业,若该笔收购完成,中能硅业将成为国资控股的公司。
 
如果该交易完成,那保利协鑫不但分拆上市计划能够成功,而且还找到了一个实力强大的盟友。但是这一交易最终却在各种原因之下流产。
 
2018年8月3日,上海电气发布了终止收购中能硅业的公告,给出的理由是交易双方对相关合作条款和交易方案未达成完全一致意见。
 
保利协鑫的分拆上市计划就此搁置,而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恐怕将很难寻找第二个战略投资。
 
年度关键词2:技术降低成本
 
作为一家引领全球的企业,保利协鑫在光伏材料领域拥有极大的话语权。2018年,保利协鑫在通过技术降低成本方面迎来了大爆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率先完成金刚线切割转换,保利协鑫产能在2018年上半年集中释放,降本效果显著;第二,建设26条黑硅线,产能将达到6-7GW;第三,推动铸锭单晶技术迎来市场化,成本大幅降低;第四,通过设备国产化及技术落地,FBR流化床法颗粒硅技术实现小批量生产,意义重大。
 
据了解,目前保利协鑫新疆多晶硅基地的产能由4万吨增至5万吨,与徐州基地形成5万吨+5万吨“双基地”格局。由此可见,尽管行业震荡,但是保利协鑫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布局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谓是行业中的“中流砥柱”。
 
(2)协鑫集成
 
协鑫集成是协鑫集团旗下目前唯一成熟的A股上市公司,主营组件业务。根据公告,协鑫集成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21亿元,同比下降30.02%,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降601.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降1093.35%。
 
单单把第三季度的表现拿出来看,协鑫集成2018年似乎并不顺利。但其实在今年上半年协鑫集成刚刚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扭亏为盈,全年的表现并不差。
 
年度关键词1:技术突破
 
作为一家后起之秀,协鑫集成在所属领域并没有做到如保利协鑫那样的影响力,但是2018年的一系列技术突破,却让人眼前一亮。
 
2018年2月,协鑫集成高效多晶黑硅PER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20.8%,刷新了多晶PERC电池量产效率。
 
5月,协鑫集成发布4款MBB新品多单晶高效组件,其中单玻系列MBB多晶组件量产功率达305W,为全球量产效率最高的多晶常规版型组件。
 
9月,协鑫集成“鑫单晶”组件实现量产并出货,组件平均量产功率超过305W,远高于领跑者多晶组件295W的标准。
 
可以看到,从黑硅PERC电池的效率纪录,到“鑫单晶”组件实现量产,协鑫集成在2018年可谓是突破连连。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除了传统的多晶组件,协鑫集成也开始量产了单晶组件,跟上了市场潮流。
 
年度关键词2:转型半导体
 
由财报也可以发现,在一系列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协鑫集成依然没能避免“531”新政的影响。因此协鑫集成开始谋求转型。
 
2018年4月,协鑫集成宣布拟收购一家国家专项重点支持的半导体材料制造企业。此后的7月,协鑫集成斥资5.61亿元人民币投资半导体产业基金,进一步涉足半导体行业。
 
8月7日,协鑫集成正式将半导体调整为公司的第二主业。12月7日,协鑫集成发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用于大尺寸再生晶圆半导体、C-Si材料深加工、半导体晶圆单晶炉及相关装备等项目。
 
在光伏行业走低的情况下,协鑫集成开始明确发力第二主业,这需要极大的魄力。而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半导体行业有望迎来风口,协鑫本身又在硅材料方面有几大优势,不得不说这一转型相当漂亮。
 
(3)协鑫新能源
 
与保利类似的是,协鑫新能源也是港股上市公司,主营下游电站投资及运维业务。数据显示,协鑫新能源2018年上半年发展态势稳定,总收益2704百万,较去年同期上升49%。毛利1857百万元,毛利率为66%,同比增长45%。
 
财报表现稳定,协鑫新能源在下游领域可谓是风生水起。
 
年度关键词1:业务稳定增长
 
电站投资方面,协鑫新能源上半年累计装机量达7.39MW,新增装机容量1099MW,比去年同期增长约41%;已并网容量6053MW,累计并网容量6108MW;光伏发电电力销量3765百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59%。
 
此外,协鑫新能源运营的光伏电站数量从去年的128个增加到205个,遍布全国26个省区,拥有海外光伏项目约142MW,海外业务正稳定发展。
 
运维方面,协鑫新能源目前已建立五个区域运维管理中心为电站提供集中管控服务,运维成本从去年同期的4.3分/KWh降低至3.9分/KWh。
 
业务的增长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合作伙伴的增加则增加了企业的绝对实力。
 
年度关键词2:携手中广核
 
2018年10月24日,协鑫新能源发布公告表示,中广核太阳能有条件同意购买协鑫新能源两个间接附属公司的80%股权及对应股东贷款。此后中广核成为协鑫新能源的股东。协鑫新能源董事会认为与中广核的交易将有助本集团达成转型与升级的发展目标,以及进一步促进其向轻资产模式的转型。
 
总体而言,协鑫新能源2018年在光伏下游领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中广核的联手增强了企业实力。
 
其他关键词:借壳霞客环保
 
除了以上几家上市公司的表现,关于协鑫集团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事件就是“借壳霞客环保”。事实上,霞客环保目前已经属于协鑫集团的一部分,称之为集团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也不为过。
 
2018年2月22日,霞客环保发布公告显示,协鑫科技成为霞客环保第一大股东,协鑫科技实际控制人朱共山先生成为霞客环保实际控制人。
 
全面入主霞客环保之后,协鑫在2018年10月开始注入资产。公告显示,霞客环保收购了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协鑫能源)80%股权。而通过霞客环保的收购,协鑫能源将实现“另类”的上市。
 
如果此次收购顺利进行,霞客环保或将趁此完成向清洁能源领域的转型。而到底协鑫系还将针对霞客环保进行什么样的操作,还有待后续观察。
 
编辑点评:
 
尽管光伏产业在2018年震荡不安,但是协鑫集团各分属公司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特别是核心企业保利协鑫,虽然分拆上市计划暂时搁置,但是其在技术创新及产业布局等各方面都获得了突破。未来,霞客环保如果转型成功,那协鑫集团旗下将再多一家A股上市公司,这对于协鑫集团的后续发展会有积极影响。最后,作为多晶阵营的老大,协鑫早已开始多晶、单晶双管齐下,顺应了产业潮流。总体而言,协鑫集团在2018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NO2、隆基股份
 
在很长的时间里,隆基股份都以单晶巨头的身份对标保利协鑫。而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隆基股份坚持的单晶产业市场份额正不断提升,但这位单晶巨头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数据显示,隆基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6.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2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6.91亿元,同比下降24.54%;前三季度净利率11.52%。
 
这样的业绩表现也许还算不坏,但是对于前些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隆基股份来说似乎有点差强人意。但是这似乎对隆基股份来说都不是问题,2018年他们依然在强势扩张。
 
年度关键词1:扩张
 
2018年初,隆基股份对外披露了《关于单晶硅片业务三年(2018-2020)战略规划》,计划在2017年底硅片产能15GW的基础上,力争单晶硅片产能2018年底达到28GW,2019年底达到36GW,2020年底达到45GW。
 
即使近年来隆基股份已经向人们展示了其创造奇迹的能力,但是如此宏伟的战略规划依然令人咋舌。
 
1月4日,隆基股份子公司隆基乐叶与安徽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就公司投资建设滁州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投资概算约19.5亿元。
 
3月23日,隆基股份子公司隆桥光伏拟投资13.65亿元在宁夏灵武市马家滩镇建设228MW光伏发电项目。
 
这些扩张计划或许在“531”之前尚能得到理解,但是“531”行业受到重创之后隆基股份并没有停下脚步。
 
8月,隆基股份公告称,将募集39亿元资金用于建设宁夏乐叶年产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和滁州乐叶年产5GW高效单晶组件项目。
 
8月4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在银川投资建设年产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
 
透过上述投资计划可以发现,不管行业处于怎样的状态,隆基股份都坚定不移的按照自身的扩张计划而走,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他们强大的技术实力之上。
 
年度关键词2:技术突破
 
2018年不仅是隆基股份产业扩张的一年, 也同时是技术突破的一年。
 
1月18日,隆基乐叶60型高效PERC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0.41%,创造了新的单晶PERC组件转换效率世界纪录;4月24日,隆基乐叶60型单晶PERC半片组件功率突破360W,刷新世界纪录。
 
5月25日,隆基乐叶研发的60尺寸型双面叠片组件正面转换效率达20.66%,突破世界纪录。
 
11月8日,隆基60型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20.83%,再次打破单晶PERC组件效率世界纪录,这已是2018年以来隆基乐叶第四次刷新组件技术的世界纪录。
 
在效率提升方面,隆基股份一直是行业先驱,在成本下降方面亦如是。横贯2018年全年的单多晶价格战,成为了这一年不得不说的故事。
 
年度关键词3:价格战
 
单晶与多晶的争战在2018年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再加上“531”政策的助燃,单多晶之间你来我往的价格战可称之为年度大戏。
 
10月23日,隆基股份宣布将P型M2 180μm厚度单晶硅片降价为3.05元/片,降幅3.17%。这已经是2018年来隆基股份主动进行的第十次降价,从年初的5.4元/片到如今的3.05元/片,隆基的单晶硅片价格降价2.35元,降幅达到43.5%。
 
相对应的,多晶产业链也从4.7元/片下滑至2.17元/片,降价2.53元,降幅53.8%。
 
经过这一轮价格战,单晶硅片及多晶硅片的价格都近乎“腰斩”。这一轮价格战持续时间之久、价格降幅之大、对行业影响之深,都将是光伏史上不得不记的一笔。
 
编辑点评:
 
2018年对于隆基股份来说不如往年轻松。在多晶产业普及金刚线切割、多家同行巨头企业开始涉足单晶领域之后,隆基股份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与此同时,隆基股份依然保持了在单晶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其产能扩张计划的信心正是来源于此。一旦行业度过低谷期,隆基股份或可凭借如今的布局率先获得突破式进展。
 
NO3、通威股份
 
通威股份是上游领域中极为特殊的存在。相对于很多老牌企业,通威股份在光伏领域其实可以算得上是“新秀”,但是相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位“新秀”的成本管控能力及发展速度却让人望而生畏。
 
 
 
三季报显示,通威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9.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8.59%。基本每股收益0.4275元。
 
在行业状况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营收、利润正向增长,通威股份的实力不可谓不强。而与隆基股份类似的是,通威股份在2018年也选择了扩张之路。
 
年度关键词1:扩张
 
2017年12月,通威股份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所募资金将全部用于包头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和乐山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
 
这一发行债券的计划于2018年7月30日获得了证监会发审委的批准。其中,26.5亿元用于包头2.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23.5亿元用于乐山2.5万吨的高纯晶硅项目。
 
据了解,通威永祥目前具有2万吨多晶硅产能,位居行业第三,募投项目实施完毕后将进一步提升至7万吨。未来,包头、乐山两地新项目投产后,通威股份多晶硅的生产成本有望降至4万元/吨,相较于国内外普遍大于7万元/吨的生产成本,多晶硅成本优势较为明显。
 
针对扩张之后会不会出现过剩的问题,通威股份表示,公司现有订单及意向采购量能够覆盖公司新项目投产后的产能。
 
年度关键词2:高效转型
 
技术实力就是企业最大的后盾,通威股份的信心并非空穴来风。2018年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是亮点多多,而细观通威的布局可以发现,他们似乎对高效化技术情有独钟。
 
2018年5月上旬,通威太阳能自主研发出了超420W的高效叠瓦组件,其72片版型组件组件转换效率可达20.7%,最高发电输出功率达421.9W,破PERC组件世界纪录。
 
5月22日,通威太阳能、上海微系统所、三峡资本在成都通威国际中心正式签订硅基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方将在推动SHJ太阳能电池实现产业化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在产业化运营、技术、资金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
 
据了解,项目将建设SHJ太阳能高效电池中试线和产业化运营,量产化SHJ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将超过23%,所生产的太阳能组件功率有望达到500W,同时硅材料成本将降低至少40%以上。
 
高效化的趋势已经是行业共识,通威股份在叠瓦组件、SHJ电池方面的尝试让人敬佩。毕竟他们一直以上游硅料、电池片业务为主,如此在新型高效技术方面投入并做出成绩并不简单。
 
编辑点评:
 
通威股份的发展速度业内人士有目共睹。以上游硅料、电池片业务为基础,以强大的成本管控能力为前提,通威股份的未来发展可期。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已有的业务基础之上扩张进取,通威股份正在顺应行业的高效化潮流,开始在高效电池技术领域有所布局,再结合他们在下游领域的“渔光互补”业务,通威股份在光伏产业的布局有望越来越完善。
 
NO4、晶科能源
 
晶科能源现在已经是全球当之无愧的组件巨头,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尽管国内市场火爆,但是晶科能源一直坚持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这样的全球化布局为晶科能源在“531”之后占得先机。这在其亮眼的财报中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晶科能源组件总出货量为2,953兆瓦,环比增长5.7%,同比增长24.4%,创全行业单季出货历史新高。总收入为66.9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4.3%,亦创历史新高。毛利率提升至14.9%,环比增长2.9个百分点。营业利润为1.880亿元人民币(2,740万美元),环比增长98.7%,同比增长104.6%。基于强劲的全球业务表现和对四季度的可见度,晶科预计2018年太阳能组件总出货量在11.5吉瓦到11.8吉瓦之间。
 
纵观晶科能源在2018年的表现,他们的年度关键词是“稳居第一”。
 
年度关键词:稳居第一
 
从2016年开始,晶科能源的组件出货量已经为当年第一。而自从晶科能源坐上全球第一这个宝座之后,就再也没有下来过。
 
在工信部组织开展的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中,晶科赫然上榜,这证明了晶科能源产品的高品质。而这样的品质也为晶科能源吸引了史上最大的光伏组件供货协议。根据协议,晶科能源将为美国电力公司NextEra Energy提供上限为2,750 兆瓦(约700万块)的高效光伏组件。
 
极高的市场认可度及恰到好处的布局让晶科能源在2018年取得了突破式进展。而在技术创新方面,他们依然不落后。
 
2018年4月,作为半片技术的引领者,晶科能源发布半片技术白皮书,对半片技术及产品的特性、特点进行了解析,有望引领半片组件发展热潮。
 
2018年5月,晶科能源宣布,公司60P规格高效P型单晶组件功率突破370W,N型组件功率达到378.6W,再破世界纪录。
 
在强大的技术实力基础上,晶科能源在上海SNEC展中一口气发布Cheetah 410瓦超跑组件、380瓦P型双面组件、全系列半片组件等在内的多款新品,大放光彩,引领产业新一轮技术变革和创新浪潮。
 
年度关键词2:晶科电力
 
尽管晶科电力与晶科能源并没有从属关系,但是同属于光伏大佬李仙德旗下的企业,晶科电力与晶科能源明显属于同一阵营。而除了晶科能源的大放光彩,同属“晶科阵营”的晶科电力在2018年也是收获满满。
 
与晶科能源定位于组件供应商不同的是,晶科电力主要专注在电站项目开发领域。据了解,晶科电力该在后期运维方面还积累了超过220座(超3GW)电站的实际运维经验及80TB的实际运维数据,位于公司总部的智能化运维云平台每分钟能够处理18万条运维数据。
 
而真正让业内意识到晶科电力强大实力的是该企业在第三期领跑者项目企业优选中的突出表现。
 
在今年的应用领跑基地竞争优选中,面对各巨头以及央企的激烈竞争,晶科电力在应用领跑者项目、技术领跑项目的优选过程中拿下10多个项目,成为今年领跑者优选最大赢家。
 
根据最新消息,中信建投已完成了对晶科电力的上市辅导工作,辅导效果良好。也就是说,晶科电力已经具备发行上市条件。
 
编辑点评:
 
晶科能源高瞻远瞩的全球化布局为企业赢得了先机,使得企业在“531”之后脱颖而出。而在光伏中概股纷纷自美股退市的情况下,晶科能源在美股的坚守也赢得了收获。另一方面,晶科电力的成长极大的强化了“晶科阵营”的实力,如果晶科电力上市成功,那晶科阵营或将形成产业生态圈,得到更好的发展。
 
NO5、天合光能
 
从纳斯达克退市之后,天合光能低调了很多,但尽管如此,没有人能否认天合光能巨头企业的身份。截至2017年11月15日,天合光能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已突破30GW,全球排名第一。资料显示,天合光能早在4年前便夺得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宝座,其时行业正值爆发前夜,但是天合光能并没有选择大肆扩张,反而选择了趁势转型。2018年,天合光能的转型来到关键阶段,在这一年他们专注做了两件事,一是修炼内功,二是转型升级。
 
 
 
年度关键词1:修炼内功
 
作为光伏产业巨头,天合光能虽然相对低调,但是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增强自身竞争力。2017年12月18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名单的通告》,天合光能凭借在光伏组件产品制造领域的精钻深耕,荣登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2018年以来,天合光能的技术创新成果颇丰,领先推出了包括P型晶硅PERC组件、双玻组件、全背电极(IBC)高效组件、智能组件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带动光伏产业的技术升级。在户用领域,天合光能旗下的户用品牌天合富家发布的第三代原装系统也在业内引起了良好反响。
 
而在“531”新政发布之后,天合光能展现了极强的应变能力。在国内中标多个领跑者项目的同时,还在乌克兰、欧盟等海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多点开花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天合光能的领先优势。
 
2018年11月,2018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榜正式出炉,作为唯一入选的光伏企业,天合光能展现了极强的实力。
 
年度关键词2:转型升级
 
事实上,早在几年之前,天合光能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光伏企业。2018年,天合光能开启了3.0新时代,致力于成为全球能源物联网的引领者。
 
2018年1月,天合光能与西门子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的合作代表了能源行业两家领先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他们将携手探索能源物联网以及智能微网领域的综合能源服务。
 
据了解,天合光能将通过创新、品牌、全球化、平台化、智能化和产融协同六大战略,从光伏产品、光伏电站向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延伸,开启发展的新篇章。
 
2018年,天合光能的转型迎来了突破,3月份推出的天合智能优配产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该三维一体的智能光伏系统可以让光伏系统提高30%以上的发电量。此外,今年10月,天合热泵3.0产研基地投产,标志着天合光能将为用户提供从电源到热源的“光伏可再生能源+热泵高能效产品”的总体能效管理解决方案。
 
编辑点评:
 
在巅峰时期选择韬光养晦,开始转型升级,天合光能卓越的远见与魄力令人钦佩。恰当的全球化产业布局让天合光能拥有了抵御行业风险的能力;极具远见的能源布局让企业的未来充满希望。蜕去世界第一的光环,天合光能修炼的内功已经快要大成。
 
NO6、晶澳太阳能
 
与晶科、天合类似的是,晶澳太阳能也是一家以组件闻名的产业巨头。在工信部公布的《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公示》中,晶澳的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数字化车间榜上有名。在国际市场,晶澳在日本的组件发货了达到3.3GW,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与天合类似的是,晶澳也从纳斯达克退市,但是相对于天合,晶澳的回A进程明显要快的多。
 
 
 
回首2018年,晶澳太阳能的年度关键词是“飞速借壳”。
 
年度关键词:飞速借壳
 
作为从纳斯达克退市的光伏中概股之一,晶澳太阳能的回A之路一直备受关注。2015年6月,晶澳太阳能就宣布了私有化计划,然而直到2018年7月17日才正式退市。但是正式退市之后,晶澳太阳能便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飞速借壳”计划。
 
7月23日,在晶澳太阳能正式退市的仅仅6天之后,天业通联公告称,拟购买晶澳太阳能100%的股权,构成借壳上市。
 
而在借壳计划被报道的同时,晶澳太阳能早已通过股权变动及关联公司的各种变更等股权变动以及关联公司的各种变更等一系列操作简化了股权结构,并加强实控人对公司的掌控力度。不但有效规避未来的关联交易问题,而且加快了借壳上市进程。
 
在回归A股这个方面来说,晶澳太阳能虽然退市过程稍显曲折,但是在迅速上市这方面领先其他企业太多。而晶澳太阳能一系列操作让人重新认识了这家企业强大的底蕴与实力,在行业震荡的今天,晶澳太阳能一旦回A成功,便如蛟龙入海,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编辑点评:
 
尽管多有波折,但是晶澳太阳能的回A之路却走到了最前。越是行业低谷时期,企业越是需要资金,晶澳太阳能如果能率先回归A股,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巨大的帮助。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政策影响,市场的不景气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光伏行业的信任度,晶澳太阳能在上市之后也将面临不小的考验。
 
NO7、阿特斯
 
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阿特斯,组成了纳斯达克退市三人组。不过与天合、晶澳不同的是,阿特斯并未明确要回归A股,仅仅只是准备私有化退市而已。而阿特斯的退市之旅似乎并不那么顺利。但是另一方面,阿特斯在今年的业绩却远比大多数企业要好。
 
 
 
数据显示,阿特斯第三季度组件出货量1590MW,营收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8%,毛利率高达26.1%,净利润0.665亿美元,相比2018第二季度的0.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7%。
 
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保持盈利已属难得,像阿特斯这样逆势增长的便更加少见。这也难怪财报出炉之后,阿特斯股价涨幅高达11.09%。取得如此上佳的成绩,阿特斯有何秘诀?
 
年度关键词1:深耕海外
 
全球化的布局是今年光伏企业创收的关键,对于阿特斯来说也不例外。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31日,阿特斯处于开发后期的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总量(含在建项目)约2.9GW,其中处于海外的项目占比90%以上;在运营中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约1.1 GW,其中海外电站占比57%。
 
由此可见,阿特斯的电站开发及运营业务主要在海外市场,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531”之后能够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阿特斯在制造端也是春风得意。据了解,阿特斯2018年全年销售额预计在35.3~36.4亿美元(约合240~247亿元人民币)。到2018年12月31日前,阿特斯硅锭、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1,650兆瓦、5,000兆瓦、6,250兆瓦和8,700兆瓦。此外阿特斯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扩大组件产能,预计到2019年6月底,组件产能将达到9,360兆瓦。
 
年度关键词2:退市计划搁浅
 
2017年12月,阿特斯宣布,董事会已收到了董事长兼CEO瞿晓铧博士的私有化要约,这标志着阿特斯将开启从纳斯达克的退市之路。
 
但是横空出世的“531”新政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阿特斯的股价也因此震荡下跌。也正是因为行业形势不乐观,阿特斯的私有化之路受到影响。
 
根据最新消息,因为瞿晓铧博士提出私有化建议以后的时间里光伏行业变化显著,瞿晓铧博士获得足够融资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阿特斯已决定向董事会推荐解散为其私有化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并停止审查拟议交易。瞿晓铧博士已同意撤回私有化建议书。
 
也就是说,在“531”政策的影响之下,阿特斯的“私有化”之路宣布搁浅。
 
在提出私有化计划之初,阿特斯并没有流露出回归A股的意向。目前来看,其私有化搁浅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未来不排除瞿晓铧博士修改方案之后继续提出私有化要约的可能性。
 
编辑点评:
 
与其他同行相比,阿特斯在海外市场的开拓明显要更加深入。特别是在美国不断对我国光伏进行不公平的贸易管制的情况下,阿特斯仍然在美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收获,令人感慨。而在私有化被阻碍之后,阿特斯的退市计划或许将要延期。未来行业度过寒冬,阿特斯在美股或许有其他市场机遇也犹未可知。
 
NO8、阳光电源
 
在光伏系统中,逆变器相当于系统的“大脑”。逆变器的品质也会对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而在这一领域,阳光电源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根据财报,阳光电源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45亿元,同比下降15.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7亿元,同比下降19.16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7.49亿元,同比下降43.581%,实现净利润2.24亿元,同比下降41.301%。
 
 
 
阳光电源的三季报显得稍微有点“骨感”,然而在行业“寒冬”的前提下,业绩出现下滑也是情有可原。业绩稍微下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对问题的方法,在2018年,阳光电源仍然在进步。
 
年度关键词1:“光伏+储能”
 
近年来,阳光电源持续领跑全球逆变器市场。逆变器产品早已经涵盖大型光伏电站、光伏扶贫、分布式、领跑者等市场。到了2018年,阳光电源布局多年的“光伏+储能”领域开始放量。
 
2018年,阳光电源先是发布工商业储能系统PowCube 100,堪称工商业储能全能选手。此后不久,又推出全新的大型储能集成系统ST2134kWh-4000,引起业内极大关注。
 
事实上阳光电源在储能领域布局多年,只不过在2018年才开始大规模发行产品。据悉,目前阳光电源全球累计参与储能项目超过600个。
 
年度关键词2:加码海外
 
国内市场需求的转弱让海外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阳光电源也早有布局,2018年7月27日,阳光电源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工厂举行了盛大的投产仪式,该工厂年产能达3GW,是阳光电源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基地。该工厂的投产标志着阳光电源在印度乃至整个海外市场的业务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此外,由于国内储能成本依然相对较高,阳光电源将储能业务的重心也放到了海外。据了解,2018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持续发力,先后拿下欧洲、北美、日本等海外市场多个数十兆瓦时大单。而早在2018年初,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便成功突破了北美及加拿大市场。
 
编辑点评:
 
阳光电源作为老牌光伏企业,却表现出了生机勃勃的一面。在国内市场放缓的情况下,他们在海外的建厂速度不可谓不快,这就使得企业的应对风险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而在储能领域,阳光电源已经走到了大多数企业的前面。与储能相结合是光伏发电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心布局储能的企业有很多,但是都因为国内储能成本过高而停止了布局。而阳光电源大力发展储能并将重心放到海外,这样的发展模式非常成功,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NO9、汉能
 
汉能是整个光伏行业极为特殊的存在,论其在薄膜光伏产业的地位,称之为“独角兽”也不为过。2018年汉能也是历经风波。
 
 
 
年度关键词1:黑科技
 
相对于传统晶硅电池,薄膜光伏电池有柔性、弱光性能优越的特性,因此薄膜电池可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市场。而汉能将这些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发电纸、发电背包、充电宝、汽车、幕墙,这些黑科技总是让人大开眼界。2018年,汉能的黑科技依然没让人失望。
 
4月16日,汉能推出新一代汉瓦产品——单玻汉瓦。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高透光玻璃相结合,可替代各类传统屋面瓦。
 
4月27日,汉能薄膜发布新品“汉伞”,这是全球首款基于柔性薄膜太阳能的科技伞。拥有159项专利,可提供长达10小时的夜间照明。
 
9月29日,汉能发布新品“汉墙”, 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玻璃、墙面、建筑乃至城市的认知与想象。创造性地将先进的太阳能薄膜技术“植入”,让普通玻璃变身“发电体”。
 
黑科技产品的发布依靠的是汉能强大的技术实力,今年2月,汉能薄膜太阳能技术打破三项世界纪录。其子公司Alta Devices制备的单结砷化镓GaAs薄膜太阳能组件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5.1%,创下最新世界纪录。此外,汉能旗下的玻璃基大面积铜铟镓硒(CIGS)薄膜组件转化率达到18.7%;溅射法制造的柔性铜铟镓硒薄膜组件转化率达到17.88%,均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
 
年度关键词2:从复牌到私有化
 
自2015年股价“腰斩”而被勒令停牌之后,上市公司的复牌一度是近几年汉能持续努力的首要目标,但是这一情况在今年有了极大的转变。
 
今年4月,汉能薄膜公告称已完成香港证监会提出的第二个复牌条件,复牌得到巨大进展。如无意外,接下来的就是等待证监会根据规则同意汉能的复牌申请。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自4月汉能达成两大复牌条件之后,一直到8月,关于复牌的事情仍然未见风声。更为让人担忧的是,根据最新生效的“上市规则修订除牌架构”条款,如果2019年7月31日还没有复牌,那汉能将面临被强制退市的困境。
 
在这期间,尽管汉能薄膜的业绩表现堪称惊艳,但是其复牌事宜的受阻却也是事实。在此情况下,汉能不得不开始了自己的私有化过程。
 
10月23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鉴于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停牌已经超过三年,出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公司决定对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
 
而在私有化要约发布之后不久,汉能掌门人李河君退出了汉能控股大股东的行列,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弟弟李伟均。另外,李河君也将其在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的持股的24%转让给了李伟均。而在此之前,李河君已经辞去了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汉能控股集团的法人代表一职。
 
分析认为以上李河君股权转让等操作是为了实现回A而提前准备。
 
编辑点评:
 
近年来,汉能在业绩、战略伙伴、订单等各方面都情况良好,似乎早已万事俱备只欠“复牌”。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复牌事件的受阻原因令人疑惑。不过,汉能最终选择私有化也许能打开新的机遇。而在未来的时间里,汉能还需要用更多的成绩来证明自己,并带领全球薄膜光伏产业迅速发展。
 
NO10、国家电投
 
国电投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其业务涵盖核电、火电、水电、新能源、铝业、金融等多板块。很少有人知道,在能源领域有巨大影响力的国电投也是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投资企业。截止2017年,国电投电力总装机容量1.2亿千瓦,其中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风电,在全部电力装机容量中清洁能源比重占44.37%,具有鲜明的清洁发展特色。
 
 
 
年度关键词:制霸全球
 
国家电投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世界第一,拥有科技研发、规划设计、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工程施工、生产运营、培训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截至2017年底,国电投拥有光伏装机1166万千瓦,形成了酒泉、共和、格尔木、哈密、盐城等大型新能源基地,资产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新疆、河北、江苏、甘肃等30个省区( 不含境外)。
 
另外,国电投通过水光互补、风光互补协调运行,关键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光伏发电日内出力的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较大问题,提高了光伏发电电能质量和电网运行稳定性,填补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
 
数据显示,2018年底国电投预期并网的光伏电站规模将高达13GW。预计到2020年,国电投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15 GW,届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达50%。
 
2018年,国电投用了更多精力放到了光伏扶贫方面。数据显示,截止10月17日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国电投建成光伏扶贫项目126万千瓦,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甘肃、河北等10个省区的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可为4万贫困户创造20年户均增收3000元的收入。
 
9月,欧盟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于9月3日到期后终止。国电投水电与新能源部板块负责人王海民表示,作为中国光伏产业最重要的市场,欧盟此举将在全球范围产生示范效应,公司将加速重返欧盟市场,并加大在该市场的合作与开发。
 
编辑点评:
 
国电投是毫无疑问的能源巨鳄,尽管光伏产业只是国电投众多能源业务中的一属,但其体量和规模依然稳居全球第一。而作为能源界的领导企业,国电投正通过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来提升清洁能源发电比重,对于清洁能源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欧盟双反终止之后,未来的2019年,我国光伏产业有望在国电投的带领之下在欧洲市场再创辉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晶澳科技再次豪掷50.24亿元扩产能!

晶澳科技再次豪掷50.24亿元扩产能!

3月1日,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同意公司下属子公司包头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于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建设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项目投资总额50.24亿元。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

在沙漠腹地、在楼宇外墙、在农家鱼塘,一块块光伏“蓝板板”,将清洁电力送向千家万户,有的还成为老百姓的“阳光存折”。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48.2吉瓦,同比增长约60%,累计装机规模已达253吉瓦;在制造端各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6%、19.7%、22.2%和26.4%。
地铁车库屋顶能发电!华为光伏发电落地上海!

地铁车库屋顶能发电!华为光伏发电落地上海!

位于上海浦东的地铁龙阳路基地为地铁2号线和7号线服务,每天都有列车进进出出。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的地铁车库还是一座隐藏的“发电厂”。登上车库屋顶,看到屋顶几乎铺满了太阳能板。其中大大的M字样光伏板嵌套着绿色草坪分外显眼,Metro代表着地铁,绿色象征着环保。地铁车库屋顶能发电!源源不断为地铁列车提供绿色清洁电能。
隆基股份公开碳化硅及折叠电池专利!

隆基股份公开碳化硅及折叠电池专利!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隆基股份公开多项电池相关专利,包括“一种叠层电池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公开号为CN112259686A),以及“碳化硅电池”专利(公开号为CN112259631A)。
下游需求旺盛,光伏企业满负荷生产

下游需求旺盛,光伏企业满负荷生产

在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引领下,光伏行业在碳减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近期一系列扩产计划密集实施,光伏企业订单激增。春节期间,多家光伏企业铆足了劲头生产。由于下游需求旺盛,加之春节期间下游企业按惯例有提前备货需要,导致对多晶硅料的需求激增。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