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铁路--2018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30年,30年流淌“黑金”60亿吨,装满万吨大列可绕赤道20余圈。
1985年动工、1988年正式开通的大秦线,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全长653公里,是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由210节车厢组成,长度超过2.5公里的重载列车,在同煤塔山矿装车完毕。自湖东站发出的运煤列车,来自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
如今,每天约有90列火车从大同湖东站出发,将“三西”煤海的“黑金”运至港口,然后装船出海,到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用户手中。一直以来,大秦铁路担负着我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和上万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以及十几个省区市的生产生活用煤的运输任务。
作为“西煤东运”的“主动脉”,大秦铁路宛若一条温暖的“河”:运的是煤,流淌的是光和热。
大秦线开通之初年运量仅有2000多万吨,2002年达到了设计年运输能力1亿吨的目标。随后运量加快攀升,2005年突破2亿吨,2007年突破3亿吨,然后是4亿吨、4.5亿吨,今年有望实现新突破。
2014年4月2日,长近4公里、总重达3.15万吨,由4台电力机车和315节货车组成的3万吨重载列车实验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大秦铁路作为目前世界上运输密度最大的重载铁路,创造了单条铁路年运量超过4.5亿吨的世界纪录。”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刘振芳说。
每当冰雪灾害、迎峰度夏、煤炭供应紧张、电煤告急之时,大秦铁路这条温暖的“煤河”,总是冲在保运输、保供应的最前线。
“大秦线上的重载机车,从最初的直流传动技术的韶山系列,到交流传动技术的和谐系列,实现了对国际同行业的追赶。”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梁镇中说,基于大秦线上的技术实践,他们已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重载领先标准的30吨大轴重电力机车。
“这里就像一个庞大的试验场,几乎每天都有创新成果。”这是不少重载铁路专家的共识。30年来,在千里钢轨“试验场”上,大秦铁路锻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产运输”对接、“集疏运”一体、“速密重”并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体系。
“大秦铁路是我国发展重载铁路运输的一个成功典范。”原铁道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说,在大秦铁路的引领下,我国先后建成了朔黄、瓦日等重载铁路。
在环保方面,现在的大秦线,可谓一条“绿色运输线”。一块煤,从出井装车,到港口装船,一路都是封闭的皮带和管道,很少抛洒。
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电力机车运输没有废气排放,绿色效益显著。有人测算,每一列2万吨大列驶过,相当于减少了约700辆30吨运煤卡车对环境的污染;按日运量130万吨计算,相当于大秦线每天可减少约4.3万辆30吨运煤卡车对环境的污染。而大秦铁路4.5亿吨的年运量,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量1200多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