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供暖即将成为现实? 内陆区域开始纷纷布局核能供热项目!

2019-01-08 09:11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  

近年来,随着中国北方冬季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雾霾天气,不少省区的内陆区域开始纷纷布局核能供热项目。有意“成为国家重要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的青海,便是最近的一个例子。

2018年12月2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称,稳步推进核能供热及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以2019年初启动核能供热及核电建设项目初步可行研究报告编制为工作目标,重点完成厂址踏勘报告、确定候选厂址、启动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与此同时,以2020年底争取国家核准核能供热及核电建设项目为目标,重点完成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

除了青海之外,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目前,核能供热产业已在中国北方地区积极推进。中核集团、中广核和国家电投以及清华大学已经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宁夏等多个省区开展了相关厂址普选和产业推广工作。

核电巨头布局核能供暖

2018年,国家能源局在北方地区核能供暖专题会期间,同意国内首个核能供暖示范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而该项目是由中广核和清华大学共同合作的,项目采用的反应堆技术名叫低温核供热技术。

从中广核获悉,低温供热堆采用先进的一体化反应堆设计理念,安全性高,应用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可用于电、热、水、汽等多个能源领域,包括居民供暖、工业园区供热、偏远地区能源综合供应等应用场景。

与此同时,低温供热堆所具备的厂址适应性强、技术上可取消厂外应急等特点,决定了它可以靠近用户,建在城市周边、内陆偏远地区等厂址区域,从而使电、热、水、冷多种能源供应成为了可能。在实现批量化模块化之后,低温供热堆建造、部署时间大大缩短,仅需要2~3年即可建成。而沿海的大型核电项目,建设周期至少需要5年时间。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中广核之外,中核集团也在布局小型核反应堆的供暖产业。2017年11月28日,中核集团发布其自主研发可用来实现区域供热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从中核集团获悉,一座400MW(1MW=1000KW)的“燕龙”低温供热堆,供暖建筑面积可达约2000万平方米,相当于20万户三居室。

中核集团将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型号、代号分别确定为“燕龙”和“DHR-400”。该堆研发于燕赵大地,应用于燕赵大地(延伸至北方城市),且属于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龙”系列反应堆型号之一,所以命名为“燕龙”。

同样,从国家电投获悉,该公司也在研发用于供暖的小型核反应堆。“我们研发的小堆核反应堆已经成熟。”国家电投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它可以在陆地上用于供暖,也可以在海上用于发电。”

清洁供暖成为治理雾霾的现实选择

核能供热有两种方式,一种为低温核供热,即单个模块供热能力在200MW左右,与400万平米供热面积、1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或县镇相对应。另一种是核电热电联产,单台1100Mwe机组供热能力超过2000MW,供热面积逾5000万平米,对应125万人口规模的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与常见的用于发电的国内沿海大型核反应堆不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小型核反应堆定义为发电功率小于300兆瓦的核反应堆动力装置,简称小型堆。随着全球核电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小型堆的应用,原因是这些小型堆相对经济和安全。

中国在核能供热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发论证工作。从中国三大核能巨头中核集团、中广核和国家电投获悉,目前,这三家企业已经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核能供热反应堆。

利用核能开展清洁供暖成为中国调整能源结构、治理雾霾等问题的现实选择。早在2017年,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环保部等十部门共同制定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就明确提出,研究探索核能供热,推动现役核电机组向周边供热,安全发展低温泳池堆供暖示范。

核能供热的一大优势是低碳清洁,效果显著。以一座400MW的供热堆为例,每年可替代32万吨燃煤或1.6亿立方米燃气,而放射性物质排放仅为燃煤的2%。与煤炭相比,核能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64万吨、二氧化硫5000吨、氮氧化物1600吨、烟尘颗粒物5000吨。

核能供热另一个优势是,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在此前的一次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说,它“经济性较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泄漏到环境中去。”近日,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紧急 "投资,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在2040年投运!

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新报告称,如果对该项目进行 "紧急 "投资,一个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在美国投入运行。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科学院的一份新报告建议,如果美国想利用其对ITER等多国项目的贡献,并乘着私人绿色能源投资的浪潮,现在是 "紧急 "推动重大投资的时候了,以建立一个试点核聚变能源工厂,并在2035-2040年之间投入使用。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为了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阳”,我国科学家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极端环境“熔于一炉”。近日,记者走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大科学装置“内核”,从多项尖端科技的突破中感受我国创新的勃勃脉动。
中国强流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研制再创世界纪录

中国强流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研制再创世界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独立自主研制的加速器驱动的嬗变系统(ADS)取得新进展,其关键系统超导直线加速器样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束流强度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176千瓦运行指标,并于12日凌晨2:20实现10毫安束流稳定运行。
“十四五”内陆核电能否有所突破?

“十四五”内陆核电能否有所突破?

今冬寒潮席卷全国,华中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再次凸显,再加上“十四五”开局,内陆核电的话题也被再次提出来讨论。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