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再谈氢燃料:重点突破膜电极、空压机和储氢罐的产业化

2019-01-13 11:59  来源:搜狐汽车  浏览:2204  

“很高兴,一些整车厂开始把燃料电池当做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有更多的企业来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进步。”1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万钢在2019年电动汽车百人会的演讲上说了这样说到。
 
这是继12月15日,万钢副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重点要向氢燃料电池拓展后,再次在公开场合讨论氢燃料电池。
 
据万钢副主席介绍,上汽、潍柴、福田、长城等骨干企业已经明确规划、加大投入、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商业化。2018年2月,由国能(神华)牵头,联合能源骨干企业,牵手汽车、运输及相关制造业和院校成立了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联盟。
 
在他看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已经确立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并明确了纯电驱动的产业化战略,下一阶段应该协调推进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研发。
 
“要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攻克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难关,当前重点要突破膜电极、空压机和储氢罐的产业化。”万钢副主席如此表示。
 
 
 
同时他提出,要充实、拓展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发达国家把氢作为能源管理,创制了科学安全的氢加注站建设和车载氢罐技术标准和监测体系,有力推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
 
对此,万钢副主席建议,应借鉴先进经验,总结试点成果,抓紧研究修订氢能、加氢站和储氢罐技术标准,提升检测能力,尽快破除标准检测障碍和市场准入壁垒,加强和完善氢能生产、储运和供销体系建设。
 
此外,他还表示,“相对于远程公交、双班出租、城市物流、长途运输等交通方式,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续驶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的特点,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最佳选择。”对此,万钢副主席建议,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经过多年研发积累,我国已形成的电-电混和技术优势,适合燃料电池技术特点,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特点。”
 
 
 
同时,从能源储备的角度,我国氢能来源广泛,既有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气,又有大量的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可供制氢的存量资源。但由于规模化供氢体系不完善,输运成本较高,用氢价格偏贵,技术标准不完善,还未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一带一路培训班

深圳核博会

投稿

WorldEnergy

相关推荐
内蒙古首台套氢燃料电池重卡下线

内蒙古首台套氢燃料电池重卡下线

北奔100kW级氢燃料电池环卫重卡由北奔重汽和上海交大共同研制开发,车辆搭载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功率等级达到150kW、功率密度3.5kW/L,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车辆匹配40Ah的稀土镍氢动力电池,可以保证低温大倍率放电,实现整车低温启动的高性能需求。
两会热点 | 换电声声不绝、氢能热度不减,新能源汽车产业痛点仍待解决

两会热点 | 换电声声不绝、氢能热度不减,新能源汽车产业痛点仍待解决

自去年9月开始,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时间表,到目前,全国2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已经提出2021年将研究、制定碳达峰方案,各企业也应声而动。而聚焦汽车产业层面,新能源汽车、氢能、新能源消纳、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成为近年来的发展重心。
丰田燃料电池(FC)系统将于今年春季上市销售

丰田燃料电池(FC)系统将于今年春季上市销售

丰田公司日前宣布,已开发出一种将燃料电池(FC)系统封装成小型模块的产品,并打算在2021年春季或以后开始销售该产品。新的FC模块将可被开发和制造燃料电池产品的公司利用,应用范围广泛。这些应用包括实现卡车、巴士、火车、船舶和固定式发电机的可移动性。
提前发明了120年的电池,终于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提前发明了120年的电池,终于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19与20世纪之交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一款可以产生氢气的电池。而在120年后的今天,这款电池终于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在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一条碎石路上,一辆电动汽车从行人身边飞驰而过。车子宽敞的内部空间显然令一些人惊诧不已。它的速度是当时传统车型的两倍,卷起的尘土高高扬起,使街上拉车的马匹忍不住皱了皱鼻子。
景春梅: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出现了虚火现象

景春梅: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出现了虚火现象

“30多个地市发布氢能源规划,各地出现很多氢能产业园,有遍地开花的倾向,而且规划的氢能产业规模达到上万亿元,产业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风险日益增加。”

推荐阅读

热门关注


核电设备 石油 天然气 国家电网 储能设备/系统 制氢 特高压电网 观点 氢能项目 泛在电力物联网 新基建 节能环保产品 华龙一号 综合能源服务 地热 储氢 特变电工 SNEC 施耐德电气 南方电网 大国重器 智慧能源 一带一路 OPEC 油价 双碳目标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