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一些整车厂开始把燃料电池当做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有更多的企业来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进步。”1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万钢在2019年电动汽车百人会的演讲上说了这样说到。
这是继12月15日,万钢副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重点要向氢燃料电池拓展后,再次在公开场合讨论氢燃料电池。
据万钢副主席介绍,上汽、潍柴、福田、长城等骨干企业已经明确规划、加大投入、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商业化。2018年2月,由国能(神华)牵头,联合能源骨干企业,牵手汽车、运输及相关制造业和院校成立了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联盟。
在他看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已经确立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并明确了纯电驱动的产业化战略,下一阶段应该协调推进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研发。
“要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攻克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难关,当前重点要突破膜电极、空压机和储氢罐的产业化。”万钢副主席如此表示。
同时他提出,要充实、拓展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发达国家把氢作为能源管理,创制了科学安全的氢加注站建设和车载氢罐技术标准和监测体系,有力推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
对此,万钢副主席建议,应借鉴先进经验,总结试点成果,抓紧研究修订氢能、加氢站和储氢罐技术标准,提升检测能力,尽快破除标准检测障碍和市场准入壁垒,加强和完善氢能生产、储运和供销体系建设。
此外,他还表示,“相对于远程公交、双班出租、城市物流、长途运输等交通方式,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续驶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的特点,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最佳选择。”对此,万钢副主席建议,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经过多年研发积累,我国已形成的电-电混和技术优势,适合燃料电池技术特点,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特点。”
同时,从能源储备的角度,我国氢能来源广泛,既有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气,又有大量的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可供制氢的存量资源。但由于规模化供氢体系不完善,输运成本较高,用氢价格偏贵,技术标准不完善,还未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