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转型发展氢能产业 前景如何?

2019-02-13 10:30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  

近日,全国最大煤化工生产企业晋煤集团与法中能源协会签署战略协议,拟通过国际合作探索氢能开发,推动传统能源实现更深层次、更清洁化利用的转变。“以此为基础,我们将逐步建立氢能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氢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具备产业化生产及推广能力,最终形成盈利模式。”晋煤集团煤化工研究院院长原丰贞这样告诉记者。

而将目光投向氢能这一热门领域的,不止晋煤一家。记者梳理发现,仅在近1年时间中,就有国家能源集团、同煤、兖矿等多家煤企以不同方式参与其中。有预测显示,到2050年,氢能将形成10万亿元产业规模,广阔市场与激烈竞争扑面而来。

“煤老大们”不约而同视氢能为转型新方向

分属传统与新兴能源的煤炭与氢能如何产生联系?目前,煤企主要通过制氢及其上下游产业的布局发展氢能。而此“潮流”,或要从1年多前国家能源集团牵头成立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说起。

2018年2月,该联盟由10余家企业组建成立。作为发起者,国家能源集团不仅是第一任理事长单位,总经理凌文也出任了理事长一职。除明确将煤制氢作为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凌文还表示将“默默地做基础设施、做服务,像制氢、供氢、储氢,还有大量的前期投入”。而记者最新获悉,由该集团在江苏如皋自主建设、符合35MPa/70MPa双模国际标准的首座示范加氢站,有望于3-4月完成建设;另有2座新站于近期确定布局河北省张家口市。

央企之外,多家地方国企也纷纷入局。据原丰贞透露,晋煤集团现有40%以上的自产煤炭,通过煤气化形式用于自有煤化工项目,“在此过程中探索氢能开发,不但具有制氢成本优势,也可在清洁化利用方面产生可观效益。当前正值‘二次转型’的发展加速期,我们急需先进技术与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向更高质量迈进,发展氢能正是一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持相似观点的还有兖矿集团。今年元旦刚过,兖矿便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并牵头组建山东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计划以煤制氢为基础,合作开发完整的氢能生态产业链。据悉,兖矿还编制了氢能源产业3年行动方案,聚焦氢能、甲醇、合成气、燃料电池等领域,构建智慧氢能产业链。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包括山西潞安、阳煤、同煤在内的多家老牌煤企,也正通过国际合作、校企联合等方式发展氢能,“氢”装上阵已然成为煤企转型新方向。

有成本优势 也有基础薄弱、产业脱节等制约

煤企不约而同看好氢能,并非“一时兴起”。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表示,相比电解水、天然气等现有制氢方式,煤制氢是最经济、最实用的一种途径,煤企因此具有先天优势。

“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为煤制氢奠定基础,资源丰富、易得。取决于不同煤质,规模化制氢成本在0.8元/立方米左右,相比至少2元/立方米的天然气制氢,及成本更高的电解水制氢,前者优势明显。”资深煤化工专家任相坤称。

以晋煤为例,原丰贞也称,除了制氢成本,资源、技术等方面同样具备优势。“我们现有超300亿Nm3/a的大规模制氢能力,得益于分布在全国11省市的煤制氢企业,还有区位、管道等利好条件。在技术上,目前既包括传统固定床,也有新型加压固定床气化及多种粉煤气化技术。”

不过,要真正做大氢能产业,仅有制氢优势远远不够。氢能行业专家何广利坦言,除制氢环节,实际应用中还需解决储存、运输等一系列配套要求。“因加氢站多建于城市区域,要么在产煤地附近制氢后运出,要么将原料运至城市周边制氢。无论哪种方式,大部分煤企都将面临额外的储运成本。在目前暂未达到大规模需求的基础上,这部分甚至远超制氢本身,企业得不偿失。”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部长王树东也称,现有煤制氢多用于工业领域,产出后通过管道就近消纳,无需长距离输送。但用于燃料汽车等其他途径,就多了要求严苛的储运环节。“究竟如何储存,管道还是车运,配套成本由谁承担?多重不确定因素导致煤制氢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一位来自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称“氢标委”)的专家还发现,多家煤企虽宣布发展氢能,但真正进入实践的屈指可数。“大多煤企刚刚认识到氢能热度,或仅停留在方向、设想层面,更像是‘课题研究’的摸索阶段,距离实际投资、项目建设较远。因尚处发展初期、基础研究不足,很多煤企甚至感到迷茫,想做却又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就经常接到相关咨询。”

煤企发展氢能产业 要先算好经济账

面对喜忧参半的现实,煤企如何从“氢”出发,胜算又有多少呢?

从国际行情看,多国政府已出台氢能及其相关发展战略规划,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更将氢能升至国家能源战略高度;从国内需求看,氢能未来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占比至少达10%,有望与电力共同成为能源消费主体。“可以说,发展氢能是清洁能源利用、能源系统优化的大势所趋。介于能源安全、结构、成本等因素,煤制氢一定是未来主流氢源。“上述氢标委专家称。

但同时,我国氢能预计到2020-2030年左右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产销尚不平衡的现实下,多位专家建议煤企也不宜操之过急。

“我们所说的煤制氢成本优势,是要在达到百万方应用的情况下才可凸显。大规模需求是煤制氢发展的前提,小规模一定是赔钱、难有效益。就好像除在试验阶段,我们从未听过谁上几千、几万吨的煤制油装置。”该氢标委专家直言,煤企进军氢能产业,首先必须算好经济账。

何广利给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按照在运加氢站10座左右、每站每日最多加注1吨氢气计算,年需求量也就在3000多吨。“由于燃料汽车数量不多,并非每个站都能达到那么多量,实际用量一年可能还不到3000吨。目前在需求有限、零散的情况下,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更合适,现有加氢站主要也由此购得氢源,煤制氢更适用于集中供应。”

而在现阶段,何广利建议,煤企可先做好基础研究等前期功课。“在国外,很多大型能源企业至少在5年前便开始关注氢能,虽未快速进行大规模投入,但早已展开探索、示范等工作。相比之下,我国不少煤企缺乏扎实的基础铺垫,其中不乏看到氢能热度才参与进来的企业,整体处于认识初级阶段。但要知道,未来参与氢能领域的不仅是煤炭行业自身,而是来自整个产业的竞争,换句话说,这跟是不是煤企并无多大关系。拼的是资金,更是实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景春梅: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出现了虚火现象

景春梅: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出现了虚火现象

“30多个地市发布氢能源规划,各地出现很多氢能产业园,有遍地开花的倾向,而且规划的氢能产业规模达到上万亿元,产业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风险日益增加。”
东方电气集团与阜阳市政府签订氢能源示范项目

东方电气集团与阜阳市政府签订氢能源示范项目

“牛年使牛劲,氢力更亲为”。牛年春节刚过不久,就传来好消息!2月24日,东方电气集团与阜阳市政府签订氢能源示范项目。东方电气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俞培根,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正东出席签约仪式。东方电气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继烈,阜阳市副市长刘玉建、市政协副主席秦煦等参加签约仪式。阜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玉峰主持签约仪式。
意大利推动制定国家氢能战略

意大利推动制定国家氢能战略

2020年底,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公布了《国家氢能战略指南》草案,将在进行公众咨询后于2021年初正式对外发布。经济发展部部长斯特凡诺·帕图安内利表示,意大利是最早相信氢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国家之一,氢能可以助力加速脱碳进程,迈向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意大利是地中海地区生产、运输和存储绿色氢能枢纽的候选国。
刘常福:以奖代补’政策对氢燃料电池发展有激励作用

刘常福:以奖代补’政策对氢燃料电池发展有激励作用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常福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氢燃料电池处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的高速发展阶段,并不断进行商业化导入。‘以奖代补’政策对氢燃料电池发展有激励作用。”
济南市持续推动氢能产业项目建设

济南市持续推动氢能产业项目建设

为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尽快构建氢能产业发展全链条,推动氢能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2021年1月19日上午,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到章丘明泉集团和历城济南公交第一加氢站项目建设现场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查看项目进展,并与明泉集团、市公交公司相关领导进行座谈。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