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全球煤炭市场表现有些诡异:最大的煤炭出口商嘉能可表示将限制产量,最大的海运煤炭买家中国对于一些煤炭进口采取限制措施,而且澳洲的一家法院称煤矿应当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印度一家大型火电公司的高管称,由于煤炭竞争不过可再生能源,他的公司以后将不会兴建新的火力发电厂。这也难怪环保主义人士都忍不住要打开香槟庆祝了。
所有这一切的核心主题是,煤炭在未来的全球能源组合中越来越难以找到一席之地。这些事件的发展值得我们予以拆分,评估除了公关造势之外可能产生的实质性影响。本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嘉能可(GLEN.L)在2月20日宣布,将把煤炭年产量控制在当前大约1.45亿吨的水平。
嘉能可是全球第四大煤炭公司,也最大的海运煤炭市场供应商,因为前三大煤炭公司--印度煤炭公司、中国神华能源以及美国的博地能源(Peabody Energy)都侧重于国内市场。嘉能可称此举旨在帮助缓解气候变化,这促使评论员和维权人士宣称在弃用高污染的煤炭上又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
限产有利可图
或许在阻止全球变暖上嘉能可真是想尽一己之力,但也有可能是这家矿业巨擘早就打好算盘:限制煤炭产量会给生意带来好处。
人们普遍认为,未来几十年煤炭需求将会下降,欧洲和北美将降至近零水准,亚洲方面也将会开始减少。
嘉能可可能已经算好,这场煤炭消耗渐渐趋于“死亡”的过程将会是缓慢且有利可图的,并重新定位抓住机会。
虽然整体煤炭消耗对气候因素至关重要,但嘉能可的兴趣在于海运市场,而且即使整体煤炭需求下降,其在这块的业务也可能在很长时期内保持良好。
海运市场会越发紧俏,尤其是在亚洲,因该地区很多国家建的是燃煤发电厂,仰赖进口燃料。
这些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其他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不过,出于各种原因,全球最大三个煤炭出口国或许都不能在当前基础上增加出口量。
全球最大的动力煤出口国--印尼有一项国内预留政策,当国内发电厂的煤炭需求增加时,煤炭出口就会减少。
全球最大的焦煤和第二动力煤出口国--澳洲可能会发现其难以增加出口,因该行业遭到的国内反对声浪越来越大,而且新矿场难以获得批准、融资和保险。
全球第三大煤炭出口国--南非的铁路系统运力有限,此外还要试图在国内市场的煤炭需求和出口创汇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嘉能可去年斥资约37亿美元收购澳洲煤矿,可能已获得其所需要的所有煤炭行业资产。它现在的任务就是高效地经营这些煤矿,并且努力确保价格尽可能维持在高位。这么说可能有点刁钻,但该公司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一个办法就是限制产量,藉此来保持海运市场紧俏和价格高企。
中国海关受限原因
据路透周四报导,中国大连港海关无限期禁止进口澳洲煤炭,并限制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
不过周五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对此作了否认,耿爽表示路透社报道说大连海关管辖的5个港口将无限期停止为澳大利亚输华煤炭办理清关。我要在这里澄清,路透社的报道并不属实。
“据我了解,目前全国海关各口岸均接受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输华煤炭进口报关。近年来,中国海关在对进口煤炭进行安全质量风险分析和监测中发现,进口煤炭存在环保不合格的情况。因此,中国海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进口煤炭的质量安全检验和环保项目检测,目的是更好地保护中国进口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环境安全。”
另据路透社周五报道,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伯明翰表示,对中国的煤炭出口延迟是因为进口配额所导致,并非中国全面禁止澳大利亚煤炭。伯明翰否认澳大利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我们没有依据认为中国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或禁止进口到中国的某个地区,”伯明翰对记者表示。
伯明翰说,“执行这些配额,再加上不同的检测、质量保证以及环保监测,或许放慢了中国某些地区处理煤炭数据的速度。”
不过中国近期煤炭进口确实受到了影响。第二大煤炭进口国印度是该领域的巨大希望,但本周在新德里召开的印度国际煤炭大会(Coaltrans India)显示,虽然今明两年的煤炭进口可能增加,但由于缺乏新项目,加上国内煤炭供应状况可能最终改善,应会导致印度市场萎缩。
在印度,新建的煤电厂难以与风电和太阳能电厂抗衡。印度主要民间电力公司Tata Power一位高层Rajit Desai在大会上表示,公司不寻求新建电厂,而是专注于收购受困的电厂资产。
澳洲一法院2月8日裁定一个矿山开发项目不得进行,指因可能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此为气候保护主义者取得的又一胜利。
综合看待近期的事态发展,不难发现煤炭简直是四面受敌。
但或许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很多亚洲煤电厂都处在使用寿命的初期阶段,还可以运行好几十年。煤炭可能式微,但远未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