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创集团八周年创新产业建设汇报会在广州举行,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中创集团打造的广东材料谷近年来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核心设备等多个方面持续参与探讨与投资。
未来,中创集团携广东材料谷或将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上带来更多的助力。
广东材料谷执行总裁刘俊杰,这位新材料专家从独特的角度解读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和突破之道。
广东材料谷执行总裁刘俊杰
谈作用
电池材料乃材料产业重中之重
据了解,中创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产业投资、产业孵化、产业运营,依据产业链垂直发布而建立起了广东材料谷,目的是打造世界一流的材料创新中心。而在刘俊杰看来,作为珠三角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是材料运用的主要产业,新能源汽车更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所以广东材料谷自成立以后,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研究新能源汽车的新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集聚上,为新能源汽车材料企业赋能,助其更好地发展。
刘俊杰表示,新能源汽车材料在材料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动力电池、储氢材料等新能源汽车材料在新材料产业中所占的份额非常大,占比达到40%。”刘俊杰表示,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例如电动汽车中的动力电池,其充放电问题能否得到根本性解决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其质量与产量也是制约电动汽车是否能大规模推广的关键性问题。
说问题
建议用好优势建立技术壁垒
在刘俊杰看来,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受材料技术的限制,性能不足,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而高昂的成本更是直接影响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以及导致了国产动力电池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被外资挤占。
就拿氢燃料电池来说,目前国内具备氢燃料电池完整生产资质的企业还很少,很多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厂还是采购国外的氢燃料电池产品然后再进行安装。中国在核心零部件技术上与国外企业还有差距,很多氢燃料电池客车目前还停留在示范运行的阶段,国内氢燃料电池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达不到商业化推广应用的要求,关键技术没有得到突破,生产成本较高。
刘俊杰表示,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材料就是工业的“食粮”,新材料的研发与运用对于工业产业来说至关重要,“任何产业竞争,归根到底都是材料的竞争,要想企业有强劲的竞争力,在材料上进行突破是关键。”
因此,他建议相关的电池材料企业要用好我们中国企业的优势,利用充裕的流动性资金、广阔的市场、庞大的人才库,引进相关的电池技术,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自主技术。同时企业需要坚持自主研发,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抢占市场份额。“其实现在的电池材料行业已经处于爆发的前夕,一旦我们的企业有突破性发展,就可能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占据垄断性的位置,这可是动辄上百亿元的产业!”刘俊杰说到。
数据库
中国产业信息网显示,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估计超过1200亿;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153亿。
渤海证券指出,根据中、日、韩政府相继提出的截至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的规划,测算出到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为1030万辆,市场规模超过3600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约为3500亿元。
论价值
相信材料研发终有所用
对于电池材料技术的发展方向,刘俊杰认为,任何一种材料的研发都需要资金与时间的“孵化”,但同时还带有一定的“风险”。不同材料的电池研发方向就像是不同的“选择赛道”,现在大家都不知道哪一条“道路”是未来汽车交通的主要方式,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与固态电池,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终极电池”,都需要花费资源去研发。
刘俊杰建议,企业应学会“一物多用”,为研制的电池等材料寻找不同的使用场景,哪怕新能源汽车用不上,如果在储能等方面能用上,也可以减少资产损失的风险。“我相信任何一种材料被研发出来都有其作用,只要找准合适的使用途径,就能体现价值。”刘俊杰鼓励企业与机构积极投身材料的研发与运用,共同为中国的材料产业发展谋篇划策、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