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的核电道路 该如何走下去

2019-03-21 17:22  来源: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浏览:  

一、以“生态核电”理念推进核电建设

生态核电是对于现有绿色核电、朴素生态观的总结和进一步的升华,是一个不断改进、持续优化的过程。生态核电是继承现有核电清洁低碳绿色的属性,并与社会环境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关系,与核电和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生态核电要将生态作为贯穿核电设计、建设运营全周期的核心理念,主动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占用,结合周边发展规划,与地方协同发展的一种理念。生态核电的理论研究提出了生态核电的“三生论”。“三生”指共生、互生与再生。共生是指与生态友善,减少资源占用,减少环境影响,保护原生态,与环境之间形成相互依赖、共同获利的关系;在保持原生态自然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原生态共生融合。互生是参与者与环境交互作用,创造更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周边基础设施村镇发展,推动双方的健康发展,实现与环境共生、共享更好的生态平衡。再生是贡献者提供清洁电力等优质生态产品,构建绿色和谐繁荣的核电产业链、生态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圈的进一步发展。

二、核电人要自己加压

核电将来的发展趋势对我们核电人自己来说是有压力的。要叫上级领导放心,我们核电是安全的,得我们自己说话。把我们现有的核电站运行好,让核电运行指标走在世界前列。哪一些事故绝对不能出,哪一些事故可以预防,也是核电人的事。核电人的目标,就是让周边群众觉得建设这样一个核电站,大家都受益,不仅没有破坏当地的生态,而且为当地带来很多的好处,包括很多生态上的好处。我们最近在想,要把核电发展下去,除了领导下决心之外,我们自身也要自加压力,把我们自身的事情做好。我们在研究核电先进技术方面已经不再落后,设备制造方面也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很多事情了,我们的核电运行者、设计者、管理者要不要也自加一些压力呢?最近我们研究了这个关于生态核电的概念,而且我想早研究比晚研究好,自己加压比别人加压好。因为生态环境是中央特别重视的,我们核电是一定要走在前列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东京电力公司宣布:日本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乏燃料棒全部移出

东京电力公司宣布:日本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乏燃料棒全部移出

东京电力公司2月28日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乏燃料池中的乏燃料棒已全部移出。这也是2011年福岛核事故中堆芯熔毁的三个机组中第一个移出所有乏燃料棒的机组。同样堆芯熔毁的1号和2号机组乏燃料池中仍然保存着上千根乏燃料棒。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泄漏到环境中去。”近日,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中广核“和睦系统”实现多堆型应用覆盖

中广核“和睦系统”实现多堆型应用覆盖

中广核在前不久召开的2021年度媒体通报会上,向社会披露了一年来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科技创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情况。据中广核新闻发言人袁昌红介绍,2020年,中广核实现上网电量2721.9亿千瓦时,较2019年增长超过100亿千瓦时。同时,中广核24台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紧急 "投资,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在2040年投运!

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新报告称,如果对该项目进行 "紧急 "投资,一个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在美国投入运行。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科学院的一份新报告建议,如果美国想利用其对ITER等多国项目的贡献,并乘着私人绿色能源投资的浪潮,现在是 "紧急 "推动重大投资的时候了,以建立一个试点核聚变能源工厂,并在2035-2040年之间投入使用。
核电站处理负担沉重 日本走出“余震”路漫漫

核电站处理负担沉重 日本走出“余震”路漫漫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突发大地震、海啸,并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10年后的今天,当地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已基本恢复,但核电站拆除、核垃圾处理尚未启动。日本首相菅义伟1月下旬在国会答辩中表示:“今后的救灾重点将转入心理抚慰,福岛的复兴重生需要长期支援,这仍旧是日本政府最重要的课题。”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