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 2018》表明,能源互联网理念已经从五年前的理念和概念,逐年走向产业实践,泛在电力物联网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理念的最新实例,将长远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能源体系。
该项由国家能源局委托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编制的报告认为,我国的能源互联网发展已取得一定的业绩和成果:
在政策层面,国家能源互联网政策覆盖了能源网建设的各个方面,相关项目正在落地。2014年,中央提出能源革命战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到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位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国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55个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2019年3月首个项目在广东珠海获得验收通过。
在产业层面,能源互联网行业的活跃程度。截至2018年底,与能源互联网相关的注册企业从2014年底的3667家,发展到超过2.4万家;与能源互联网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有287家,总市值高达3.37万亿元。
在科研层面,能源互联网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强烈共鸣,截至2018年底,能源互联网相关研究机构增至3118家,当年申请专利299项;能源互联网相关的社会团体有1343个,微电网、智能电网及能源互联网相关的研究基金一年支持200多个项目。
能源互联网相关企业、专利及研究数量的增加,让人们对产业未来看到了希望。专家认为,智慧电厂、源端的智慧是能源互联网的关键起点,泛在电力物联网也容易和新能源行业结合,但如何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去培育市场、解决成本控制仍然破局挑战性。
电网将成为未来能源的枢纽和核心已成必然。泛在电力物联是能源互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实例化,其使命就在于打破“各种墙”——阻碍开放共享能源生态形成的各种壁垒。
无论是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消费,还是交通绿色化的应用;无论是通过数据方式,还是能量本身的互联,某种意义上,这是在突破一种生产关系,一种不适应于能源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生产关系。只有突破这些壁垒,才能真正走到用户中去,走到交通中去,走到原来走不进去的地方。每打破一堵墙就像打开一扇窗,将会迎来新的世界、新的机会、新的挑战。
如今跨界已成为能源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跨界方式和领域也显示出了从单一到多元,从单向到多维,从单节点到全流程的特色。
这种突破的颠覆性在于,一是会给传统行业带来创造性的破坏,但也会促进整个行业大发展; 二是利润空间会发生转移,但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由此,传统企业或许会被新兴企业所取代,但产生新的业态最终的效果一定是颠覆性,这种颠覆性像电商、微信、优步,对传统行业产生的化学反应,因此,除了技术还需要在商业模式方面进行探索突破。
能源互联网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在专家看来,检验其成功与否的唯一试金石,就是电力能源领域是否已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中国的能源体量足以容纳一大批能源独角兽,一旦根植于创新创业的沃土,其生产力和创新积极性必然会不断释放,诞生一大批具有颠覆性的能源企业、数字企业、信息企业,金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