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矿井数量减少、产能增加,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对比2018年6月底的产能公告,即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齐全的生产煤矿3816处,产能34.91亿吨/年;已核准(审批)、开工建设煤矿1138处(含生产煤矿同步改建、改造项目96处)、产能9.76亿吨/年,其中已建成、进入联合试运转的煤矿201处,产能3.35亿吨/年。通过对比发现,煤矿数量合计减少了571处,但产能合计新增了0.93亿吨,单位矿井产能明显提升,行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其中,生产煤矿数量减少443处,产能新增了0.39亿吨/年,单位生产矿井产能105万吨/年,增加了13.2万吨/年;建设煤矿数量减少128处,但产能新增了0.54亿吨/年,单位建设煤矿产能102万吨/年,增加了16.2万吨/年,其中联合试运转煤矿数量增加2处,产能增加0.35亿吨/年,单位联合试运转矿井产能182万吨/年,增加了15.6万吨/年。
产能结构进一步优化,30万吨以下等小型矿井占比持续下降。截至2018年12月底,30万吨以下产能1.39亿吨,占比3.93%,矿井数量1181处,占比35.01%;30-100万吨产能7.49亿吨,占比21.22%,矿井数量1312处,占比38.9%;100-500万吨产能14.76亿吨,占比41.84%,矿井数量762处,占比22.59%;500万吨以上产能11.64亿吨,占比33.01%,矿井数量118处,占比3.5%。而2018年6月底,30万吨以下的矿井产能占比4.73%,矿井数量占比42.69%,30万吨以下煤矿的数量和产能明显减少。从建设矿井来看,30万吨以下产能0.35亿吨,占比3.28%,矿井数量228处,占比22.57%;30-100万吨产能3.14亿吨,占比29.7%,矿井数量578处,占比57.2%;100-500万吨产能2.63亿吨,占比24.9%,矿井数量155处,占比15.4%;500万吨以上产能4.44亿吨,占比42.1%,矿井数量49处,占比4.85%。
生产矿井的产能变化取决于5大因素,“晋陕蒙新滇”贡献主要增量。生产矿井的产能变化主要由首次公告、重新公告、取消公告、产能核增和产能核减等5大因素决定。截至2018年底,首次公告产能为1.21亿吨(根据我们统计,0.77亿吨由上期合法建设煤矿转化,0.44亿吨来自非法煤矿的合法化),重新公告产能为0.13亿吨(矿井复产),取消公告产能为1.13亿吨(矿井关闭退出),产能核减为0.17亿吨,产能核增为0.31亿吨,5大因素加总得到生产矿井产能新增约0.4亿吨。从区域来看,在产产能增量主要来自陕西、内蒙、新疆、山西和云南,5个省份在产产能分别新增0.38、0.24、0.17、0.15和0.1亿吨,合计新增1.04亿吨,占新增产能的289%,而在产产能减少主要来自湖南、黑龙江、河南和安徽等,4省份合计减少产能0.44亿吨。
行业产能进一步向三西地区集中。截至2018年底,晋陕蒙三个地区在产产能合计22.6亿吨,占比64.1%,而2018年6月底为62.6%。从建设煤矿来看,晋陕蒙三地建设产能7.73亿吨,占比73.2%,产能进一步向西部集中。从2019年1-2月原煤产量来看,虽然陕西由于矿难产量下滑16.1%,但晋陕蒙三地合计原煤产量3.49亿吨,占比68.0%,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
行业仍存在7亿多吨的违法违规产能,其中部分优质产能有望逐渐合法化。截至2018年末,能源局口径内煤矿数量4319处,总产能45.8亿吨,而未按法律法规规定取得核准(审批)及其他开工报建审批手续的建设煤矿、未取得相关证照的生产煤矿,不纳入公告范围。而根据中煤协2019年3月份发布的《2018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截至2018年底煤矿总数量5800处,平均产能约92万吨/年,行业总产能仍有约53亿吨,这也就意味着行业仍存在1400多处、合计7亿多吨的违法违规产能,其中部分优质矿井有望随着产能置换、证照办理等进度加快,为行业贡献新增合法产能。
2019年预计新增产量可控,大约新增1亿吨(或3%)左右。一方面,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调查统计,2019年企业排产新增煤炭产量1亿吨左右;另一方面,根据我们2019年度策略报告的判断,行业新增产量主要来自三种类型矿井的贡献,分别是进入联合试运转状态的在建矿井、未进入联合试运转状态的在建矿井以及未公告的“违法违规”矿井,预计合计新增产量1.2亿吨,但考虑到1月份陕西矿难带来的大面积停产以及安检力度强化,我们预计全年新增产量可能收缩至1亿吨左右,对应增速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