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用实践回答了发展三代核电行不行的问题之后,近两年,受首批三代机组建设进展受阻、我国一些地区电量趋于饱和遭遇调峰、电价下行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因素困扰,三代核电的经济性与竞争力——发展三代核电值不值的话题浮出水面。
4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三代核电首批项目试行上网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535号),明确了三代核电首批项目试行上网电价:广东台山一期核电项目试行价格按照每千瓦时0.4350元执行;浙江三门一期核电项目试行价格按照每千瓦时0.4203元执行;山东海阳一期核电项目试行价格按照每千瓦时0.4151元执行。试行价格从项目投产之日起至2021年底止。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相关省份要按照原则性满发原则安排上述三代核电项目发电计划。其中,设计利用小时以内的电量按照政府定价执行,以外的电量按照市场价格执行。
同日,在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我国三代核电经济性及市场竞争力研究》表明:按现行的核电电价条件测算,首批投产运行的AP1000及EPR项目上网电价均在0.50元/千瓦时左右,近期批量化建设的“华龙一号”、CAP1000三代核电上网电价将在 0.43元/千瓦时左右,预期规模化建设的三代核电项目电价可降至0.4元/千瓦时左右,最终与多数沿海省份目前的煤电标杆电价(含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加价)趋近。如何看待当前三代核电测算电价与试行电价之间的差距?按“首批示范、近期批量化、远期规模化建设”划分的这样一个价格曲线来看,发展三代核电到底值还是不值?《报告》以及行业协会专家给出深度解读。
优势不止于电价
“不要孤立、简单的看成是几分钱的区别。”张廷克特别强调这一点:“目前,三代核电已成为我国核电建设的主力,对我国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对于发展三代核电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首批三代核电项目已取得重要进展,为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三代核电的持续建设,有助于推动我国实现核电强国战略目标。然而,三代核电的安全要求更高、投资大、建设工期长,其经济性及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影响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核能行业协会联合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电投集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现在看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常及时和必要。”
《报告》指出,为满足更高的安全标准和60年设计寿命的要求,三代核电采用了更高性能的设备、材料和更高安全水平的系统设计。加之技术引进费用、研发费用和装备制造投入,三代核电首批依托项目单位造价明显高于二代核电平均每千瓦约12000-13000元人民币的造价。我国首批三代核电依托项目建设成本高,投产后经营压力巨大。然而,在随后的批量化建设中,价格上的劣势会被逐步消弭。“三代核电远期规模化发展后,还具备继续降低投资成本的潜力。而且综合比较,三代核电在我国清洁能低碳能源供给侧具有相对明显的比较优势,其在能源结构调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廷克告诉记者。
“三代核电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清洁低碳能源多元化安全供应。”在张廷克看来,这是三代核电发展战略意义的根本体现。他认为,三代核电作为低碳、安全、稳定、经济的本地化非化石能源,可有效替代一部分煤电的发电电量,发挥大规模减排作用,提高我国能源供给安全。“按照我国核电发电量平均占比接近目前全球核电发电量平均占比10%测算,考虑到我国核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核电发展需要,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可达1.5亿千瓦左右,核电在我国清洁低碳能源构成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除了这一优势,《报告》还指出了三代核电的另外两项比较优势。一是,核电具备承担电网基本发电负荷的优势及负荷跟踪的能力,电能质量在清洁低碳能源中总体位列前茅,同时三代核电与二代核电比较具有显著的安全和技术优势。“三代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这一点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到了。与此同时,三代核电的设计寿命更长,电厂可利用率更高。相较二代改进型机组,三代核电的设计寿命由40年延长到60年,电厂可利用率由85%提高到90%以上。这些都是三代核电明显的竞争力。”张廷克表示。二是,从发展趋势看,三代核电在清洁低碳能源中的市场竞争力较强。“目前看来,三代核电的预期价格低于风电、生物质、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
挑战有待积极应对
从0.5元/千瓦时,到0.43元/千瓦时,再到0.4元/千瓦时,这显然绝非一条坦途。对此,《报告》也给出了明确建议。“消纳、持续和创新”《报告》发布单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战略研究部主任陈荣向记者总结了这样三个关键词,“一年多的时间中,我们组织专家开展了多轮的沟通、讨论以及测算,专家们的建议最终聚焦到这三个关键词上。解决了这三个关键问题,我们对三代核电的经济性是非常有信心的。”
核电消纳近年来成为掣肘核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全国电力供需情况从供应偏紧转向平衡有余,部分地区出现过剩的情况,国内部分在运核电机组不同程度出现降负荷运行、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减少。随着《保障核电安全消纳暂行办法》的推行,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从技术、经济和安全角度分析,核电机组都不宜频繁、深度、长期的参与负荷调节。而且从国际上看,大多数核电国家将核电机组作为基础负荷,一般不参与电网负荷调节,使得核电电价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陈荣介绍。因此,《报告》建议:确保三代核电基荷满发运行。与之相配套的是,将目前核电标杆电价的定价方式调整为在跨省的区域电网内或全国范围内统一核电标杆电价,促进核电在更大范围内跨区域消纳。保障三代核电带基荷运行的基础上,区分核电的基荷电量电价和市场化电价。“对于核电机组在7000小时以内(80%负荷因子)的电量,属于核电带基荷运行电量,执行国家核准的核电标杆价格,7000小时以上的电量可执行市场化价格。”陈荣进一步解释。
“对核电行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参与课题的专家们达成的绝对共识。”陈荣表示,“科学把握核电产业发展节奏,有利于核电上下游产业人、财、物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及工程建造的整体水平,对有效提升我国三代核电的竞争力大有裨益,并将促进我国核电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此,《报告》的建议简单直接:在三代核电首批依托项目厂址,建议近期尽快核准二期等后续项目,以提高依托项目整体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
至于创新,《报告》明确建议,核电行业要制定主动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有关措施,通过优化设计,优化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提高国产化率,标准化建设及专业化运维,数字技术与AI技术应用等多种方式提升三代核电市场竞争力。“通过持续的自身优化改进、管理提升、机制创新降低成本,才能让三代核电的经济性划出一道更好的学习曲线,从而具备行业竞争力。陈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