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2018》暨“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研讨会,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康重庆。主旨演讲:《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2018》介绍。
以下是会议实录:
康重庆:尊敬的孙嘉弥处长、郑宝森理事长、Saifur Rahman先生: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想代表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欢迎各位的光临。这次非常荣幸有机会受国家能源局的委托,来组织这次研讨会和白皮书的发布会,更有幸作为承担单位来编制这本《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2018》,在这里简要给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一下《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2018》编制的整体情况,也请大家对我们后期继续做好相关工作给出指导性意见。
我国的能源互联网事业发展,经过短短五年左右的时间,实际上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我们梳理过去五年中每个年份都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发生。
从2014年、2015年国家层面的领导人倡导的能源革命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到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工信部推进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国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55个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2018年,很多学会都逐步在学术角度探讨能源互联网的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成立了很多能源互联网的研究组织。这些进步,实际上在我们国家是非常显著的。正如刚才Saifur Rahman先生说的,从国际看,很少能看到一个国家在推进某一领域如此快速的发展。
编制白皮书的目的。首先,希望衡量我们国家能源互联网过去五年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整个从国家层面如何去衡量能源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情况。国家能源局给我们发了任务书,让我们牵头来编制白皮书。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觉得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五年中发生了很多方方面面的变革。这些变革如何在一个短的篇幅里面总结进去,对我们来说也是挑战。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贯彻咱们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部署,同时能落实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指导意见,给出一些阶段性的答案。
为此,我们在组织方面下了一些工夫。首先,组织了一个白皮书的工作小组,这跟国家能源局给了我们指导。从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抽调了若干的骨干人员组成编写小组开展专项工作。我们从去年9月份开始筹划,11月、12月正式开始运作,到现在为止不到半年的时间,工作得到了孙处的直接指导,电话和微信“骚扰”孙处无数次,非常感谢。
工作方式。首先开展了资料调研,这几天来能源互联网的相关资料非常丰富,我们在文献角度的角度来看,从中国织网,国际检索机构来看,都能检索出很多的以“能源互联网”为关健词的结果出来。从政府网站,公众网站都能看到能源互联网的报道。同时出版了一些能源互联网相关的材料,我们希望能把这些材料进行汇总,进行分析,这是第一阶段的工作。
第二,高峰院长说了我们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能源互联网的工作,不能限制在窄的范围看,我们希望更多的能源互联网行业的同仁参与,发布了三份问卷调查。其中参与度最高的能源互联网十大标志性事件的评选活动,我们发布了通知之后,公众参与度非常踊跃,给出了自己心目中过去五年我们国家的十大标志性事件的选择,我们进行了汇总,给出了最终评选结果。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梳理。第一,梳理了能源互联网的理念。从能源互联网开始提出到这几年的发展,中间从技术层面已经做了很多的探讨,特别是说在有一些企业已经做了很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装备研发。我觉得这相当不容易。我们受国家能源局的委托,上上周开始做咱们相关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评审,在一些现场看到很多企业做了非常领先性的工作。这些方面我们如何把工作梳理到一起,在能源互联网物理基础层、信息融合层、应用实践层、体制机制层分别梳理。梳理出这样一张能源互联网的整理理念的构成图。展示了能源互联网的大的图景。这个大的图景应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贡献,特别是在中国能源互联网相关行业,各种从业人员,不管是企业界、学术界、政府界都给出了非常大的支持。
同时,建立了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我们衡量一个行业发展变化过程非常好的模式。特别是过去已经有了五年德利城,我们在五年历程中如何通过指标体系梳理看到每年的动态,看到未来的演进。从政策、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和公众生态等六方面全方位评估我们国家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态势。这里特别注意,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给出全局性指标,同时有一些结构性的指标。希望有三个“性”:
第一是包容性。这是客观的。
第二是可复现性。如果每年检索结果的时候,能得到同样的反应,这表示它的权威性。
第三是可追踪性。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做到白皮书的所有相关评价方法和指标,能够够出一个结果。
围绕这几个“性”的要求,给出了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在专门的文档中描述了,白皮书没有印出来,但是后期所有跟白皮书的书里都是围绕这个指标体系来做的。
政策方面给出了政策总揽。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在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给出了很多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是我们发展能源互联网事业的基础,这方面也对我们后期做好能源互联网的相关工作给出了很好的指导。我们梳理了相关的政策。第二是产业。产业行业的龙头,发电行业、输电行业、电动汽车、石油石化、新能源、天然气等各个方面梳理了不同行业发展的过程。
给出了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变化情况。到2018年为止,大概2.4万多家能源互联网相关企业注册,这是相当快的发展速度,同时给出与能源互联网相关的上市企业数量有287家,表示能源互联网行业的活跃程度。
技术方面是这次白皮书里最主要的内容。能源互联网技术成熟程度表示了能源互联网从理念诞生,到技术萌芽,到现在快速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个技术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非常看重技术评价。这方面有一个内部的技术资料来支撑发展。白皮书中从纵向和衡量两个层面展示了技术发展的历程。
纵向层面,从多能融合的能源网络技术,信息能源信息系统,创新能源运行技术来总结。
横向层面,从能源生产转换技术,能源传输技术,消费技术,存储技术进行总结。形成矩阵式的脉络,去统领后期的技术体系的描述。因为技术体系的描述很复杂,大家看后面的资料就可以。
第四创新方面。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在学术界的共鸣是非常强烈的,这方面表现在我们能源互联网的相关研究工作的展开。特别是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机构的数量蓬勃发展,到2018年为止,已经看到3118家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机构诞生,它们在能源互联网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展开了全方位研究。在国家科技体系中,也看到能源互联网相关的研究基金的数量增加。从一开始可能一开始是个位数,到现在一年支持200多项能源互联网发展基金。
创新发展另外一个表现是能源的成果发布,这里包括论文发表和专著出版。这两个方面在这几年看到的数量非常快速。论文发表在近五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无论是中国织网看国内文献还是从SI等相关机构的网站看英文论文的增长情况,都看出非常可喜的变化。右上图给出了不同类型的检索机构所给出来的论文增长的情况。这方面其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中国人的贡献。同时,这几年有若干的能源互联网的专著出版,有的专著名字直接叫能源互联网,有的是相关领域,不管如何我们看到能源互联网的专著在短短几年能积累起来,同时能够给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材料,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创新方面还有一个表现是专利。我们中国政府现在也非常强调,保护知识产权。所以能源互联网事业发展过程中,能够看到大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我们目前能看到,在专利申请方面,每年在快速增加,特别是在2018年已经达到300个专利。高校、研究机构重视研究生培养,从2014年、2015年刚刚萌芽到后期2016年-2018年已经产生了一个井喷式发展,这表明2014年、2015年阶段已经有一些高校注意了能源互联网研究生的选题工作,所以在2016年-2018得到开花结果。目前看到研究生毕业论文已经查到非常多的数量,每年大概有100多篇。
建设方面。我们给出总体的指标,这个大家从各种报道中都能看到,从不同视角能看到能源互联网的量化的变化。同时给出示范项目。因为国家能源局在2017年6月份公布了55个示范项目,启动之后一批的示范项目进展顺利,才能在今年3月分得以顺利通过验收。
第六,公众生态。能源互联网新兴事物在这几年在中国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可以从几方面得以印证。
一个,能源互联网相关的社会团体,现在能查到的1343个,这个量非常大。
同时,用百度指数的方式来展现能源互联网热度。可以看到它进入公众视线之后热度持续稳定,表示能源互联网受关注程度一直在高位运行状态。
能源互联网的新闻报道量这几年非常活跃。特别是在最近三年中,能源互联网作为一个社会热词,在各种媒体中反复出现。我们梳理了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词汇,给出一个词汇表。词汇表中跟能源互联网相关的热词排了一个序,其中有一些词汇检索量非常大。这表明能源互联网受社会关注的程度非常高。
这是最后我们中国能源互联网十大关键事件评选结果,我不一一念了,评选中我们特别注意,一个是覆盖过去五年,每年都有关键性事件,同时覆盖政府文件,覆盖行业进展,覆盖研究机构的研究,包括机构的成立等等方面。所以,全方位用十个关键事件来代表过去五年快速发展的历程。
与此同时,我们能看到国际上有很多的国家也在做类似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启发,所以我们把国际的相关发展也列入到白皮书中,作为我们的参考。这方面我不仔细介绍了。
我们也进行了一些专家访谈,引用了他们的一些观点,对未来我们蝈蝈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给出一些指导性见解。这里我们引用了若干位专家的评论或者是展望,我想这些院士,权威专家的评论和展望,对我们后期能源互联网事业发展有非常强指导作用,我们后期工作中希望跟专家保持密切的沟通,让他们精髓的理念指导我们后期工作。
白皮书主要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些。我们希望白皮书能凝聚社会各界对能源互联网的共识,能梳理出来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性技术,关键性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指导我们后期的工作。特别是所梳理的结果能够为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一些关键性的项目提供技术支撑。这些都是我们所期望的。整体来说,希望能够把白皮书作为未来推动我们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工具。
我想再次感谢国家能源局对我们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充分信任,也感谢在座的各位对我们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编写组的各位成员,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实时关注,希望未来,我们将与更多的机构进行合作,把白皮书做成精品,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再次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嘉宾确认,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