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将迎来真正的行业春天 上市公司纷纷布局

2019-04-30 14:13  来源:中国经营报  浏览:  

4月26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布协会发布《2019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2019/2021/2023年预计是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较为重要的时间拐点,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功率规模约 28.6 GW,以储能工程项目作为计量,市场份额将达到 1287 亿元,整个产业的市场规模具备万亿级市场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指出,目前国家提倡建设智慧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必不可少,但目前由于储能技术的限制,我国多个地方面临风电、光伏的大量浪费,希望能建立起协调的管理机制,建立起一个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应用和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来解决问题。

上市公司纷纷布局

此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计划在未来10年内完成“两步走”,到2025年,使储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能源领域经济新增长点。

2017年,国家能源局将东北、山西、福建、山东、新疆、宁夏、广东、甘肃等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试点。

2018年,这些省份出台政策鼓励建设电储能设施、以第三方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并分摊相应的补偿费用,这是2018年储能市场迎来“风口”,得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政策的刺激下,电池领域上市公司纷纷开启储能产业布局。4月2日,科士达(002518.SZ)发布公告,公司拟与宁德时代合作设立储能合资公司,以求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公司储能产业链核心设备的生产及经营能力。

亿纬锂能(300014.SZ)在2018年业绩快报中指出,当前磷酸铁锂在储能领域的循环寿命大幅增加,储能的商业价值有所体现,亿纬锂能仍会继续发力磷酸铁锂在动力和储能领域的应用,将继续扩产。

作为目前国内储能产业的头部企业,目前南都电源(300068.SZ)已完成从上游材料到电池本体、新型电池技术研发、电池回收等多产业链延伸与布局,尤其是在用户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以及国际储能市场保持一定优势。

南都电源总工程师吴贤章表示,虽然很多人都说储能产业迎来了爆发元年,但他看来目前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南都电源的储能项目主要以锂电为主,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并在燃料电池领域进行了研发。

政策加码 营利模式仍待探索

目前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爆发,锂电池的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在各项储能技术中,以锂电池为核心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也较为受到企业青睐。

上述《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累积装机功率规模为1033.7MW, 同比增长146%;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累积装机容量为 3103 MWh,同比增长127%。

从技术路线来看,在装机功率占比方面,磷酸铁锂储能技术占比最高,高达 57.8%,其次是铅蓄电池(25.5%)、三元锂电池(10.8%);在装机容量占比方面,铅蓄电池占比最高,高达51.7%,其次是磷酸铁锂(37.0%)、三元锂电池(5.2%)。

但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如何确保储能项目可持续的收益成为关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指出:“目前,储能的价值收益难以充分体现,很多储能项目只能依靠短期调峰调频及峰谷电价套利,但调频调峰的补偿机制不健全,峰谷电价套利依赖于电价水平,具有不确定性,是一种非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前的储能市场尚处于商业化初期,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经济效益,如果不依赖政策补贴,储能产业想要做到盈利仍需要不断提高技术,降低成本。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副研究员柴麒敏认为,2017年国家出台了《储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电力补偿服务的工作方案》等支持政策,开启了比较好的储能应用开端。但总体来说这方面的政策还是不足,需要进一步从立法、财税、规划、基建、交易、监管等各方面进行政策推动的可行性。

刘勇认为,储能产业要迎来真正的行业春天,就要把握好力度,保持政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国家层面要对储能技术参与能源结构调整、建设模式、运营效率、电网安全性灵活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建立储能的产业规划、配置结构、技术规范、管理规则等细则。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发展新型电池,大连理工大学带来新思路!

发展新型电池,大连理工大学带来新思路!

近期,能源领域旗舰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以“A quasi-solid-state rechargeable cell with high energy and superior safety enabled by stable redox chemistry of Li2S in gel electrolyte”为题刊载我校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研究进展,报道了一类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准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新体系。文章第一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
《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17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由国家能源局委托该公司牵头开展的《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研究》工作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次开展该项研究,将填补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的技术空白,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
美国研究人员借助新型自修复材料保证固态锂电池的性状稳定

美国研究人员借助新型自修复材料保证固态锂电池的性状稳定

近年来,许多研究团队都在努力为锂电池寻找性能更加优异的固态电解质和电极材料。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麻省理工团队开发的一款原型固态电池。特点是借助新型自修复材料,克服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难点,为其赋予了稳定的高容量存储前景。
助力350 Wh/kg、快充、安全的单壁碳纳米管锂离子电池解决方案

助力350 Wh/kg、快充、安全的单壁碳纳米管锂离子电池解决方案

TUBALL™单壁碳纳米管是将电动汽车用电池提高到新技术水平的解决方案。OCSiAl是占全球95%的单壁碳纳米管产能的领导厂商,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提供有效和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新研发的多孔碳气凝胶超低温电容器可为火星和极地任务提供支持

新研发的多孔碳气凝胶超低温电容器可为火星和极地任务提供支持

现在,研究人员在ACS的《Nano Letters》中报道了一种新研发的3D打印多孔碳气凝胶,可用于超低温超级电容器的电极,减少了未来太空和极地任务的加热需求。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