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太阳能董事长谢毅,是光伏行业同体量企业中最年轻的董事长。这位29岁便出任通威太阳能董事长的年轻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将不到100人的新生公司,快速发展成为拥有几千名员工的行业翘楚,并成为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产能规模最大的高效晶硅电池“智慧工厂”之一。
成都“智能制造”样板工程
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几乎看不见一个工人。12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手左右腾挪,智能运输机器人来往穿梭。这家位于成都双流区的“无人工厂”,就是通威太阳能双流生产基地——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晶硅电池生产线,每天能生产超过135万片太阳能电池片。
通威太阳能董事长谢毅介绍,“一辆IGV智能小车运输物料,就能替代90名工人的工作量。未来我们的车间都是这样,基本上都是机器人、机械手来完成工作。”
通威太阳能双流生产基地一期投资10亿元,仅用7个月即建成投产,创造了惊人的“成都速度”,也成为光伏行业快速建成、快速投产、快速达产、快速盈利的样板示范工程。二期2GW高效晶硅电池生产线项目也于2017年9月建成投产。
谢毅介绍,新项目建设将在智能化上再次升级,建成后将成为成都“智能制造”样板工程,以及单体规模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目前成都基地仍在大举扩充产能,新增投资额达60亿元,将以高效单晶电池无人智能制造路线为主,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物流仓储及相关配套设施,打造最大规模和最先进的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的通威电池“智慧工厂”。
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企业
除了成都,远在1800公里以外的合肥,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10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从2013到2018年,在光伏行业发展的起起伏伏中,通威太阳能一直从容应对、处变不惊。谢毅认为,行业总是有周期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市场、敬畏市场、紧跟市场。如今,大浪淘沙之后,通威太阳能已经成长为全球电池细分领域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今天成都、合肥两个10GW的超级项目,让谢毅信心满满。“两个新项目总投资合计为120亿元,可以新增120条电池生产线。”谢毅表示,未来3-5年内,随着成都、合肥两地项目全部建成,通威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将超过30GW,销售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按照目前电池片的市场需求推算,通威太阳能电池片市场占有率将超过30%,稳坐太阳能电池片企业头把交椅!
今天的大气污染已成世界性难题,穹顶之下,雾霾牵动人心。太阳能一直被视为最清洁、最经济的能源供应方式,随着其发电成本日益接近火电成本,新一轮能源革命已到临界点。
类似通威太阳能这样高度智能化的“超级工厂”,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品质,降低产品成本。从而使光伏产业快速实现规模化、低成本化,并有望挑战火电、水电等成本更低的能源生产方式。
谢毅自信地表示,通威太阳能已经在技术和成本上取得了压倒性优势,通威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企业”的战略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对话
通威太阳能利润占电池片行业80%
记者:通威太阳能“超级工厂”树立了中国智能制造的典范,具体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谢毅:通威太阳能2017年9月20日建成投产的首条全自动无人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满产、当年盈利,刷新了“成都速度”“中国速度”“全球速度”。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片产线相比,同等产能的“通威智能制造”生产线,能使用工减少约62%,能源消耗降低约30%,生产效率提升约161%,各项指标、成本、质量已经全面超越了欧美的晶硅电池生产管理。
记者:通威太阳能“行业最低成本”是一个什么概念?公司的低成本、高竞争力如何体现?
谢毅:通威太阳能电池片生产成本持续优化,成本管控成效显著,非硅成本降至0.2-0.3元/W,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开工率连续3年保持100%,产能利用率连续3年超过115%。在电池市占率仅占全球4%的情况下,利润占电池片行业80%以上,继续保持电池环节利润第一、市占率第一、生产指标第一、建设速度第一。
记者:现在有一种声音,称光伏行业随着技术飞速进步,已经逼近成本“临界点”。请问你对“临界点”有何看法?大规模应用是否时机已经成熟?
谢毅:我国已将光伏发电的应用提高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行业发展持续向好。截至2017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30GW,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从全世界范围看,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成本不断降低,未来几年有望实现平价上网,其作用也将逐步由作为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补充能源,向全社会的替代能源过渡。
此外,高效晶硅电池片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继续存在,通威太阳能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