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署长高级顾问杨雷指出,中国能源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中国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越来越关注资源国的发展诉求,实现了互利共赢,并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与区域能源转型。
亚洲能源需求增长强劲
近年来,尽管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但亚洲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增长仍然强劲。报告预计,到203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能源需求总量中的占比,有望从2017年的20%攀升至2030年的接近1/3。
报告举例指出,从目前至2030年,印度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需求量将分别以每年约4%、6%和4%的速度增长,远超同期全球石油(0.7%)、天然气(1.6%)、煤炭(近零增长)的需求增长速率。同时,东南亚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每年也均将以2.3%的速率增长,煤炭增速也达到3.9%。
IEA中国合作部副主任彭旦文指出,能源行业的发展有赖于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投入。以电力行业为例,本世纪以来,发展中经济体的电力需求量几乎为先前的三倍。虽然在2000-2017年间,在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中总共有超过9亿的人口获得了电力供应,使得该地区的电气化率从2000年的67%提升至2017年的91%,但在一些亚洲国家,电力短缺仍在限制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目前该地区仍有超过3.5亿人无法获得电力。
据IEA预计,该地区每年需要投入200亿美元才能在2030年实现人人获得电力的目标。届时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电力装机将超过16亿千瓦,几乎是2017年的两倍。
“整体而言,到2030年,亚洲新兴与发展中国家需要在电力、油气、煤炭和生物燃料方面的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投资3.6万亿美元。”彭旦文说。
电力投资备受中企青睐
多年来,中国能源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围绕油气勘探与开发、火电、核电、水电、光伏、风电、能效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特别是2013年以来,中国能源企业在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投资有超过80%流向电力行业,主要提供工程服务并且供应设备。大多数中国国有企业都有能力提供一揽子服务,特别是交钥匙工程。”彭旦文说。
根据报告,基于发电装机成本估算,2013-2017年间,中国公司作为工程服务提供商为亚洲地区承建了价值超过410亿美元的发电厂。而在 2013-2022年间,中国公司在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已建和在建项目的装机规模达到 5400 万千瓦,约占该地区所有新增发电装机的15%。
“通过与亚洲新兴国家加强合作,中国在加快自身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致力于与其他国家一道,推动清洁技术发展、提高能源效率,进而推动全球能源的清洁转型。”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说。
报告显示,从新增发电装机的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公司在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新增装机容量市场份额以核电、水电占比更高,分别达到了 35%和 20%,而煤电仅占 16%。
但报告同时提醒,在亚洲,电力装机快速增加的同时亦不能忽视个别区域过剩风险。数据显示,2017年,东南亚、印度以及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电力装机过剩的比率已达到20%左右。
全方位参与油气合作
“多年来,中国企业在与‘一带一路’新兴经济体国家,尤其在中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中,油气一直起支柱作用,合作也是全方位的,涉及投融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炼油、化工等全产业链。”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朝全在会上说。
一方面是中国国内油气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促使中国油气公司近几十年来积极参与包括亚洲油气资源国在内的海外能源投资。据介绍,目前,中国有以“三桶油”为主导的十几家公司积极参与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不仅保障了中国的资源供应安全,也服务了其他市场。
不过,在石油领域,由于油价波动,中企的投资决策更加谨慎,近年来项目支出呈现下降态势。而在天然气领域,参与积极性却日益增长。“亚洲新兴经济体在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每年可为中国提供约20%的天然气资源,占中国进口天然气总量约40%。”彭旦文说。
报告显示,2013年—2017年间,中国油气企业在亚洲地区直接参与经营的天然气开采权益已经翻番。同时在中游领域,中国企业不仅投资于跨国的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如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也积极参与建设该地区的油气基础建设等,同时提供工程服务并投资炼油行业。
数据显示,在该地区,中国企业参与的炼化项目总产能已经达到100万桶/日,共涉及7个国家的10个炼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