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前最成熟、最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水电在我国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与国际比较,1900年之后中国水利水电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00年至1949年,中国高于30m以上的大坝只有21座,总库容约280亿m3,水电总装机54万kW,水灾是心腹大患,基本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技术落后。
第二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这一时期中国是国际上修建水库大坝最活跃的国家,30m以上的大坝由21座增加到3651座,总库容增加到约2989亿m3,水电总装机增加到1867万kW,大坝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防洪、灌溉等。由于受技术、投资等因素制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比还比较落后。
第三阶段从改革开放开始至2000年,以二滩等特大型大坝建成为标志,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实现了质的突破,由追赶世界水平到不少方面居于国际先进和领先,很多工程经受了1998年大洪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严峻考验。这一阶段工程的突出特点是设计质量高、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普遍达到了预期目标。
21世纪以来,以三峡、南水北调工程投入运行为标志,中国进入了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的第四阶段,先后竣工的小湾、龙滩、水布垭、锦屏一级等工程,建设技术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这一阶段中国更加关注巨型工程和超高坝的安全,注重环境保护,在很多领域居于国际引领地位,同时也全面参与国际水利水电建设市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际市场份额。
截止2016年底,我国水电装机3.32亿kW,约占我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16.40亿kW的20.3%;水电年发电量约1.18万亿kWh,约占全年发电量6.14万亿kWh的19.3%。
按发电量计算,世界水电开的经济开发度平均为40.7%。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开发程度总体较高,美国、瑞典、奥地利的水电经济开发度达80%以上,德国、英国、西班牙、瑞士、挪威等国水电经济开发度高达90%以上;世界水电开发的技术开发度平均为24.8%。奥地利、意大利的水电技术开发度达80%以上,瑞士、芬兰的水电技术开发度达90%以上。我国水能资源的经济开发度约为67.3%,技术开发度约为47.7%,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图1和图2。
图1典型国家水能开发度(发电量/经济可开发量)
图2典型国家水能开发度(发电量/技术可开发量)
国家能源局2016年11月发布了《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以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进一步转变水电发展思路为主线,提出“十三五”水电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规划保障,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水电发展的重要指南。《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开工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各6000万kW左右,新增投产水电6000万kW,2020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8亿kW,其中常规水电3.4亿kW,抽水蓄能4000万kW,年发电量1.25万亿kWh,折合标煤约3.75亿吨,在非化石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