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的下滑在今年市场整体下滑的背景下或许不算大问题,但排放造假问题则十分严重,大众的排放造假就是前车之鉴,而如今江淮也陷入了“排放门”。
日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发布了一则延期听证公告,其内容直指江淮汽车排放造假,这无疑又让身处亏损漩涡中的江淮汽车“雪上加霜”。
“满身疮痍”的江淮困难重重
公告内容显示,江淮汽车涉嫌机动车生产企业对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拟对江淮汽车的行为进行重大处罚。有消息表明,该案原定2019年4月11日举行听证会,经江淮汽车申请,延期至5月16日举行。
关于此次的排放作弊问题,根据江淮近期公开澄清的消息表示,此次被指排放造假的车型主要是商用车,在排放标准升级过程中,有一些卡车的排放没有达标。
据了解,此次涉嫌存在问题的三台载货汽车所采用的发动机均为外购发动机,非江淮自己生产。但江淮方面并未透露具体涉及的车型、规模以及可能罚款金额等数字。有信息显示,此次江淮或将被处以近亿元的罚单。
根据江淮汽车2018年年报显示,在2018年度报告期内,江淮实现营业收入约500.92亿元,同比增长1.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7.86亿元,同比下降282.02%。
同时非常严重的问题是,由于2018年车市整体下行的情况在新的一年并没有好转,市场环境仍然不佳,因此江淮汽车预计2019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69%。
从江淮汽车的整体业务来看,其在SUV、MPV、轿车、轻卡、皮卡、客车、新能源等领域均有涉及。有业内人士表示,江淮汽车业务过于繁杂,没有明显的主营业务;而公司综合毛利率太低,导致净利润持续走低;并且江淮汽车过分依赖于政府补贴,不利于长久发展,其商乘并举的战略并没有真正使江淮的业务有所好转。
新能源的救命稻草能否让江淮“出坑”?
公开报道显示,江淮汽车早期就已进入新能源风口,从2013年前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2014年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曾一度成为江淮汽车的销量亮点,但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退坡,江淮的新能源产品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江淮汽车举行了“2019JAC品牌日”。对于2019年新能源的规划,江淮汽车展现出的技术并不能让众人信服。
除了等速续航、最大续航已经过时的字眼之外,江淮自己所研发的470公里综合续航、40万公里电池寿命在如今的新能源行业中已经不能算是领先。
所以对于新能源,江淮新能源显然更依赖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江淮汽车目前正在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代工。此外,2017年中旬江淮汽车还与大众汽车(中国)签署了合资企业协定。
作为江淮大众合资后的首款车型——思皓(SOL)E20X去年5月就已举办正式下线仪式,其原计划在去年三季度正式上市,但是据江淮的说法,大众方对于产品还在进行调整,该款车型到现在仍旧没有消息。
在新能源合作板块,江淮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蔚来在上海车展上表示,蔚来ET车型将不会交由江淮代工;而江淮大众在新的大众方要求改变股比的博弈之下,首款车型仍旧怀胎难产,这一切也让江淮大众的前景扑朔迷离。
更让人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江淮汽车拿到了大量政府补助。
公开数据显示,江淮汽车2014年2018年,累计利润为总计21.95亿元。其中2016年最高,为11.62亿元。但这五年间,江淮汽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29亿元,其中2018年达到12.78亿元。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这些巨额政府补助,江淮汽车早已深陷困境。
江淮在此前预亏公告里提到,公司继续坚持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新车型平台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加。在车企不断对新能源技术革新的当下,对于现时的江淮,新能源的最后这根“救命稻草”,能否让深陷亏损漩涡的江淮顺利“出坑”?这背后的关键确实值得江淮汽车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