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正式进入产业化元年,我国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及规划,部分地区已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运营。值此大环境下,国内各大知名汽车企业纷纷布局,传统能源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资本也相继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加码投入,希望能在氢能产业抢占一席之地。
纵观国际市场,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从资源、环保等角度出发,都十分看重氢能的发展,且在氢能和燃料电池的一些细分领域初步实现了商业化。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地区都已将发展氢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时制定战略规划路线图,探索产业化发展途径。
东京大学创新研究所教授、名誉教授Ken Okazaki在此次会议演讲中提到,日本发展氢能超过30年,并于2014年开始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销售与运行。
他认为:“在交通运输领域,氢能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为此日本专门制订了发展氢能的战略性路线图,第一阶段是扩大氢能的使用范围,第二阶段是完善加氢站产业链,第三阶段将实现全规模氢能产业化。”为此,日本于五年前于东京技术研究院设立了全球氢气能源研究联合会,旨在促进学界、政府、企业界进行信息分享、应对技术挑战、社会体系变革等。
韩国在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也有很大的野心,据韩国机械和材料研究院(KIMM)研究员、韩国氢能与新能源学会(KHNES)名誉主席Kook-Young Ahn博士所述,韩国于2019年年初公布了氢能发展路线图。该路线图目标,是利用氢能经济拉动创新增长,从而引领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发展。
Kook-Young Ahn表示:“燃料电池若想实现大规模应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抓紧。基于韩国现状,我国政府支持促进自由企业建站,或将液化天然气加气站转换成加氢站。”
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规划》已实施十年之久,但近几年仍持续公布未来的氢能产业规划。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部门前主管Heinz OSSENBRINK博士提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氢能是最佳选择,究其原因在于成本低、零碳排放。“欧盟现主要聚焦于可再生能源制氢,如利用光伏发电即可做到低成本、可持续的制氢。为此,我们在2017年花费巨额资金进行研究,现仍有80多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在运行。”
反观国内市场,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清华大学汽车系教授王贺武表示:“近年来,国内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此不难看出,能源的结构清洁化战略在国内逐步得到了实现。清华大学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去年曾做过分析,氢能与储能电池将成为一个互补共存的状态,共同构建以分布式为主,以零排放为特征的能源供应体系。将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家庭生活、工业生产等等各个方面。”
王贺武分析,根据我国发布的路线图,到2030年,中国将会有1亿辆的电动汽车以及1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据推算,这些新能源车辆大概有10亿千瓦电力的削峰填谷能力和50亿千瓦电力消纳的作用。若车辆与固定的系统匹配,将会构成一个安全、高效的能源互联网的存储系统,从而解决50%非化石原料发电的储能和电网平衡的问题。
然而,从当前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状况,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制约,产业政策体系尚未形成都成为国内发展氢能产业的瓶颈,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及产业链条的完善迫在眉睫,如何有效组织产业链企业协同有序竞争,做好顶层设计规划,仍需企业和政府等多方力量的推动,最终保证氢能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