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2019年(第三届)中国配电技术高峰论坛上获悉,国网公司设备管理部和中国电科院均发布了系列创新成果。
高峰论坛展览会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配电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涛
在第二届中国配电技术高峰论坛上,国网公司设备管理部提出了以“云、管、边、端”为架构的配电物联网构想,在近一年时间里,国网公司在“云、管、边、端”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重要理论、技术、产品等快速涌现,配电物联网持续推进。“近一年以来,配电物联网技术发展系列创新成果,其中包括:《配电物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11项团体标准(草案),2项国际标准(立项),56份技术报告,1个微应用管控系统、全流程试验环境、多套检测流水线,8类、183项关键技术及典型场景测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配电处处长吕军介绍。
“未来配电物联网的发展是深化关键技术研究,比如电网资源业务中台、人工智能、中压配电网应用等。”吕军认为,配电物联网规范发展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制定及国际专利申请均有待完善。
高峰论坛会场
高峰论坛上,中国电科院聚焦配用电领域,构建了“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三流合一能源互联网技术体系,提出 了“站-线-台-户-云”5类“10+1”能源互联网创新成果。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涛介绍,站指多合⼀能源站;线是高可靠一二次融合配电开关和分布式智能⾃自愈终端;台是指台区智能终端 、能量路由器、能量交换机;户指电力集能器、用户智慧网关、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装置、负荷侧虚拟同步充电桩;云指配电物联网云平台。
刘海涛把多合一能源站比喻为“区域能源心脏”,采用模块化、集约化、融合化设计理念,整合变电站、分布式能源、储能站、充放电站、数据中心等多类型功能,创新变电站、能源站建设模式,具有提升能源转换效率、提高电网可靠性、平抑负荷波动、拓展数据应用增值服务等作用,可大幅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建设周期和运维成本。
“高可靠性一二次融合设备是能源联动关节。”刘海涛表示,采用预制舱结构、双隔离核心模块、状态量自动识别差动保护和一二次深度融合技术,实现了相同功能模块任意互换,具备状态实时监测、故障在线诊断与控制功能,打破了传统开关柜不同电压等 级和不同电流等级之间技术不通用的屏障。
分布式智能自愈终端是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网免疫助手,通过实时运行监测和分布协同分析控制,使电网具有自主智能分析决策能力,实现运行状态调节、风险识别与预防、故障诊断与保护等功能,提升能源互联网运行状态管控和安全防御控制能力。
智能终端是台区能源管家,通过APP以软件定义方式实现业务功能,支持业务快速部署及便捷扩展,以APP方式实现各单位技术资源优势互补。
能量路由器是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灵活配电系统关键装备,具备传统配电变压器、断路器、电能质量控制器综合功能,嵌入能量管理系统,作为能源互联中枢,可构建多电压等级交直流无缝混合配电网,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交直流负荷、信息流的有机融合。
能量交换机作为能源交换节点,是构建园区、厂房、建筑或重要部门能源子网的核心装备,集成并网模块、分布式电源接入模块、储能系统和中央控制器,具备多电压等级交直流混合配用电功能和双端并网功能,真正实现园区型能源子网一站式建设。
电力集能器作为能源互联末梢,面向家庭用户需求,改变用能方式。它融合并网逆变器、光伏变流器、储能、电动汽车充电器和交直流混合用电等模块,可即插即用地接入户用光伏、家用电动汽车,家电直流负荷等。基于云平台和移动端 APP,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对自家供能用能情况进行管控,实现经济电能交易。
用户智慧网关作为用户能源管家,即“数据全采集、状态全感知、用能全 覆盖”,提供用户侧用电设备信息精准采集、精益化管理、用能指标分析等服务,支撑用户侧能源精细化管理、智能交互与综合能效管理等业务。
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装置是清洁能源纽带,能够实现硬件异构互联和软件自适应配置,是一种智能型高效率并网装备,具备主动参与电网调整、电能质量控制、多机自动协同、支持故障穿越、阻抗和电压自适应等交互功能。
负荷侧虚拟同步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柔性充电装置,能够实现惯性和阻尼自适应调节,可根据电网频率和电压的变化自主决定吸收功率多少/快慢,具备惯量模拟、有功调整、无功支撑能力,是电动汽车和电网灵活友好互动的纽带。
据悉,国网下一步将按照技术引进、实践验证、标准制定、全面推进的步骤,充分借鉴成熟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并结合电力行业的实际应用特点,以建设技术先进、开放共享的配电物联网为目标,着力构建配电物联网产业生态。
高峰论坛展览会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配电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涛
在第二届中国配电技术高峰论坛上,国网公司设备管理部提出了以“云、管、边、端”为架构的配电物联网构想,在近一年时间里,国网公司在“云、管、边、端”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重要理论、技术、产品等快速涌现,配电物联网持续推进。“近一年以来,配电物联网技术发展系列创新成果,其中包括:《配电物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11项团体标准(草案),2项国际标准(立项),56份技术报告,1个微应用管控系统、全流程试验环境、多套检测流水线,8类、183项关键技术及典型场景测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配电处处长吕军介绍。
“未来配电物联网的发展是深化关键技术研究,比如电网资源业务中台、人工智能、中压配电网应用等。”吕军认为,配电物联网规范发展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制定及国际专利申请均有待完善。
高峰论坛会场
高峰论坛上,中国电科院聚焦配用电领域,构建了“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三流合一能源互联网技术体系,提出 了“站-线-台-户-云”5类“10+1”能源互联网创新成果。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涛介绍,站指多合⼀能源站;线是高可靠一二次融合配电开关和分布式智能⾃自愈终端;台是指台区智能终端 、能量路由器、能量交换机;户指电力集能器、用户智慧网关、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装置、负荷侧虚拟同步充电桩;云指配电物联网云平台。
刘海涛把多合一能源站比喻为“区域能源心脏”,采用模块化、集约化、融合化设计理念,整合变电站、分布式能源、储能站、充放电站、数据中心等多类型功能,创新变电站、能源站建设模式,具有提升能源转换效率、提高电网可靠性、平抑负荷波动、拓展数据应用增值服务等作用,可大幅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建设周期和运维成本。
“高可靠性一二次融合设备是能源联动关节。”刘海涛表示,采用预制舱结构、双隔离核心模块、状态量自动识别差动保护和一二次深度融合技术,实现了相同功能模块任意互换,具备状态实时监测、故障在线诊断与控制功能,打破了传统开关柜不同电压等 级和不同电流等级之间技术不通用的屏障。
分布式智能自愈终端是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网免疫助手,通过实时运行监测和分布协同分析控制,使电网具有自主智能分析决策能力,实现运行状态调节、风险识别与预防、故障诊断与保护等功能,提升能源互联网运行状态管控和安全防御控制能力。
智能终端是台区能源管家,通过APP以软件定义方式实现业务功能,支持业务快速部署及便捷扩展,以APP方式实现各单位技术资源优势互补。
能量路由器是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灵活配电系统关键装备,具备传统配电变压器、断路器、电能质量控制器综合功能,嵌入能量管理系统,作为能源互联中枢,可构建多电压等级交直流无缝混合配电网,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交直流负荷、信息流的有机融合。
能量交换机作为能源交换节点,是构建园区、厂房、建筑或重要部门能源子网的核心装备,集成并网模块、分布式电源接入模块、储能系统和中央控制器,具备多电压等级交直流混合配用电功能和双端并网功能,真正实现园区型能源子网一站式建设。
电力集能器作为能源互联末梢,面向家庭用户需求,改变用能方式。它融合并网逆变器、光伏变流器、储能、电动汽车充电器和交直流混合用电等模块,可即插即用地接入户用光伏、家用电动汽车,家电直流负荷等。基于云平台和移动端 APP,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对自家供能用能情况进行管控,实现经济电能交易。
用户智慧网关作为用户能源管家,即“数据全采集、状态全感知、用能全 覆盖”,提供用户侧用电设备信息精准采集、精益化管理、用能指标分析等服务,支撑用户侧能源精细化管理、智能交互与综合能效管理等业务。
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装置是清洁能源纽带,能够实现硬件异构互联和软件自适应配置,是一种智能型高效率并网装备,具备主动参与电网调整、电能质量控制、多机自动协同、支持故障穿越、阻抗和电压自适应等交互功能。
负荷侧虚拟同步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柔性充电装置,能够实现惯性和阻尼自适应调节,可根据电网频率和电压的变化自主决定吸收功率多少/快慢,具备惯量模拟、有功调整、无功支撑能力,是电动汽车和电网灵活友好互动的纽带。
据悉,国网下一步将按照技术引进、实践验证、标准制定、全面推进的步骤,充分借鉴成熟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并结合电力行业的实际应用特点,以建设技术先进、开放共享的配电物联网为目标,着力构建配电物联网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