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间,东方锆业发布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中核集团拟以公开征集受让方的形式,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全部东方锆业股份。若此次股份转让获得批准并得以实施,将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
对于为何打算退出,记者暂时未能联系到中核集团方面发表置评。但有核电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两核”重组完成,中核集团也有了自己的核级锆公司,退出东方锆业理所当然,而且自从入主东方锆业以来,中核集团也未能与之成功整合。东方锆业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转让公司股份事项“须经有权机构履行相关国有资产监管审批后才能公开发布及组织实施。”
三年前或已萌生退意
中核集团与东方锆业的“缘份”源起于2013年的一场股权置换。根据当时的公告,中核集团以其持有的中核科技部分股份置换陈潮钿、王木红(陈潮钿妻子)持有的东方锆业部分股份,且双方均互不支付任何对价。换股完成后,陈潮钿让位于中核集团,退居公司第二大股东,中核集团所持股份占东方锆业总股本的15.66%,为其第一大股东,此后通过董事会改组成为东方锆业的实际控制人。
彼时,对于这场股权置换,业内分析认为,东方锆业所产的海绵锆与核级锆均为核燃料的重要组件,并有望成为中核集团核级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这也为中核集团核燃料资源的注入提供了想象空间。
但自从中核集团入主东方锆业后,一切并未按照业内预想的轨迹发展。在2016年11月的股东大会和12月的董事会上,中核集团始终未提名董事候选人,反而任由持股3%以上的股东黄文超悉数换掉上市公司原来的董事会成员,这也为如今的退出埋下了伏笔。
在深交所向东方锆业下发关注函后,中核集团才回应称,提名需通过其内部决策程序决定,建议推迟至2016年12月11日后召开董事会补选董事。推迟期满时,中核集团再次发函建议东方锆业继续推迟召开董事会补选董事,但未明确推迟期限。直至2016年12月23日,东方锆业才收到中核集团提交的提名函,仅提名了两名非独立董事,并于2017年1月时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董事会成员。
2017年1月,东方锆业发布公告称,结合公司目前股东持股及董事会成员构成情况,经审慎判断公司认定,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已由中核集团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2018年5月,东方锆业转让澄海农信社股份议案在股东大会上被中核集团投票否决。耐人寻味的是,这份议案在此前的董事会决议已全票通过。当时东方锆业相关人士就向记者解释称,因为中核集团是央企,涉及集体决策,后有一些领导提出了反对意见,因此股东大会上投了反对票。
“中核是央企,很多决策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时间效率上难免会大打折扣,而且虽然为第一大股东,但持股比例并不算高,与第二大股东差距不大,中核对东方锆业的掌控力不强,这也导致双方在融合上难免有一些摩擦”。另有接近中核集团的人士向记者这样表示。
中核集团已具备相应产业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中核集团2013年入主东方锆业还有一个重要的行业背景。当时我国核电所需的核级海绵锆全部来自国外,核级锆材国产替代势在必行。通过入主东方锆业,中核集团希望向锆材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力图充实完善核燃料产业链缺失环节。
不过,随着中核集团吸收合并中核建集团,原本所属中核建集团的核建高温堆控股有限公司也划归到中核集团,而核建高温堆控股公司旗下拥有中核晶环锆业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核级氧化锆、核级氧化铪、核级海绵锆等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同时实现从原料生产、锆铪分离、到核级海绵锆铪制备的全产业链企业。
实际上,除了东方锆业外,早在2013年4月,包括中核集团旗下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在内的4家企业还在西安注册成立了西部新锆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自主化核能用锆合金材料的生产与销售等。
去年11月24日,中核集团对外宣布,首个自主研发的满足三代核电要求的锆合金材料——CF3核燃料组件N36锆合金材料批量化首批产品成功下线通过验收,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
“客观地讲,中核集团在核级锆、锆合金的产业链中已具备大部分相应能力,尤其是在核级海绵锆等关键材料上,中核集团自身体系中已有准备,中核晶环锆业完全可以替代东方锆业原在中核集团产业链体系中的地位。”上述核电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反观东方锆业,近几年的业绩表现却不如人意。2018年,东方锆业实现营业收入5.03亿元,同比下滑40.91%,扣非净利润则亏损4826.68万元。在此前中证鹏元发布的对其2012年公司债券2019年跟踪信用评级报告中,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主要原因包括:公司主要产品销量下降明显,短期债务偿付压力大,流动性偏紧;公司第二大股东虽对公司融资继续提供支持,但其股票质押比例较高;公司内部治理仍需进一步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