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由于能源自主要求、政府反复无常、中东冒险主义以及中国的崛起,一些普遍共识正在崩塌。资深能源专家爱德华近日说到,以前美国依赖进口,而且与欧洲和亚洲的伙伴关系非常密切。但是,随着美国成为主要精炼产品和天然气出口国,还即将成为原油净出口国,“紧密的能源安全联盟和结盟正逐渐消失”。
随着美国越来越不愿意使用武力,爱德华看到经济制裁,尤其是能源制裁变得越来越常见。而且再加上美国本身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领先地位,使他在推行制裁措施时处于居高临下的优势,但也容易玩得过火。
“当你认为自己只有一把锤子时,每件东西看起来都像钉子。而事实上,你最好和螺丝刀或是扳手合作。”爱德华说道。
美国也面临着伪善的指控。“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向其他国家宣扬勿将能源安全作为政治工具。现在,我们正试图利用能源政策作为自己的工具。”爱德华警告说。
美国反对“北溪二号”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线路图(来源:自维基百科)
对于爱德华来说,跨大西洋联合体“非常重要”,欧洲必须解决如何应对以新能源为主的美国问题。最近发生的一个明显的摩擦,美国反对架设俄罗斯到德国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而且美国希望用液化天然气作为替代方案。
“毫无疑问,美国将连接俄罗斯和欧洲的天然气管道视为眼中钉,这种酸葡萄心理甚至可以追溯到苏联时代。”爱德华说道,他同时指出,美国似乎还没成功阻止过任何一个项目。
此外,由于美国的天然气出口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政府也不可能强迫它们流到欧洲去,“如果价格比其他地方高10美分,天然气自然会往欧洲跑。”爱德华说道。
但他并不排除美国会批准在“北溪二号”中的欧洲伙伴。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对俄罗斯最新一轮的制裁,并不是由特朗普政权推动的,幕后主导是国会中的一个自由民主党和鹰派共和党同盟。从这里可以看出,影响美俄关系的并不是美国外交政策,而是国内政治。
不过特朗普政权的反复无常无疑进一步增加了风险。有些人“天真地认为美国天然气可以取代俄罗斯天然气”,爱德华说道。而那些揣着明白的人“可能出于政治原因装糊涂”。
“问题不在于(政府内部)有没有常识,而在于如何将这种常识传递到最高决策层。”爱德华说道,“传递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通常也不会走常规程序。很大程度上全凭特朗普总统拍脑袋决策。”
“恐俄派”前景
“北溪二号”反对者一直是由“恐俄派”观点驱动的,同时美国能源部也在默默遵循这一路线。美国政策往往在无意中将本身未结盟国家推得更近,其中就包括俄罗斯和中国,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危险。美中贸易战“使包括液化天然气在内的美中能源合作停滞不前”。
“中国不愿与美国液化天然气项目发起人签署协议,因为美国将被视为不可靠供应商,”他继续说道,“中国将放眼别处……中俄能源合作有可能增长。”
皮埃尔·诺埃尔,来自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专家组的经济和能源安全高级研究员,也在持续关注着美中关系,特别是他们的竞争战略,经济对抗和对石油、能源安全供应的结构性影响。
5月在伦敦举行的标准普尔全球会议上,诺埃尔说道,全球石油安全体系的三大支柱是:国际能源机构(IEA)的储备义务及协调配合,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扮演中东警察角色的美国和压倒性的美国海军。
第二和第三根柱子有倒塌的危险。诺埃尔警告说,中东警察角色光环——那里“已经不会有人能与石油政权、石油设施和石油海路牵扯一起”——已经自动消失,无论是否在计划之内。
两个因素改变了这种情况。首先是武装入侵伊拉克,据诺埃尔称,武装入侵“摧毁了美国一以贯之的警察身份”。另一因素则是美国能源独立主张改变了优先事项。在诺埃尔看来,特朗普的中东政策已经清晰,确保能源安全的行动转变成了与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联合对抗伊朗的现状。
中国海军扩张
中国现在正在挑战第三根支柱——美国海军霸权,这种挑战遍及全球,而亚太地区尤为突出。诺埃尔说,其过程 “并不惊心动魄”。相反,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进行了“非常迅速且极其平稳”的过渡,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地缘政治分析意见是,中国将绕过他所不信任的市场,在石油采购中建立双边、基于安全的关系。但诺埃尔说,中国很快会意识到,确保供应安全最可靠的途径是完全融入全球市场。
然而,决定融入全球市场的话,中国就要依赖于一个由美国提供两个关键安全层面的系统。诺埃尔说,尽管中国可能已经得出结论,但是他对美国在中东的地位几乎无能为力。不过中国还是应该可以面对美国海军优势做些什么。
诺埃尔说,“美国不会承诺永远不对中国动武。”“这样看来,中国控制亚太水域是有道理的,他也不会与美国控制共存。”
中国已经增强了其蓝海能力,并已经建设起人工军事岛屿,诺埃尔认为,美国海军如今在亚太地区只剩下“控制假象”。而且成本也存在不对称性,诺埃尔说,单从后勤方面来看,中国控制岛链需要投入的资金,远远低于美国的“天文成本”,美国“必须修改其战略,以适应中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