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硬质翼型风帆完全展开后,面积相当于一个篮球场。经过多个航次测算,“风帆”系统可节省约5%的能源,而根据不同船型定制安装多对“风帆”则能够实现16%至30%的节能效果。
“风帆”系统的成功应用是大船集团创新驱动发展的缩影。我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第一艘超大型原油船、第一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造船史上数十个“第一”的大船集团,骨子里充满了改革、创新的“基因”。
“天天有改革,日日有创新。”关英华说,大船集团近年来以绿色环保、智能化等国际船舶技术发展趋势为自主创新主攻方向,不断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产品,先后自主研发了6代8型号超大型油轮。
在大船集团厂区船坞里,塔吊高悬,机器轰鸣,工人正在涂装两艘即将交付的超大型油轮。大船集团总工程师助理、集团科技部部长牛淑鸿说,在国际船舶制造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大船集团自2002年交付第一艘超大型油轮以来,共承接109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订单,已交付97艘。由大船集团建造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在世界船队同类型船舶中占比超过10%。
创新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大船集团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一系列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和指导各项技术创新工作,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同时,大船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十二五”以来,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6.5%。
今年6月,大船集团交付了其最新自主研发的我国首艘超大型智能油轮“凯征”轮。“‘凯征’轮通过构建服务智能系统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船舶航行辅助自动驾驶、智能液货管理、综合能效管理、设备运行维护、船岸一体通信等五大智能功能。”牛淑鸿说,该船促进了世界大型远洋智能船舶发展。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船集团投资兴建的“船舶改装和绿色拆解”基地已投入使用,退役船舶将在这里完成绿色环保拆解。积累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的“造船骄子”已形成从船舶产品研发、设计、建造,到维修、改装与绿色拆解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助推企业持续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