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宽:皮博迪的滑铁卢我们不能再演

2018-03-07 16:34  浏览:  

近日,网上的一则短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美国纽交所显示,陷于巨亏的美国能源巨头皮博迪Peabody Energy(NYSE:BTU)每股涨到39.690美元,涨幅接近0.8%;再往前的2017年11月14日,Jefferies评级报告首次覆盖皮博迪能源,首次评级为买入,最新目的价为38.00美元;再前的2017年9月7日,Macquarie评级报告首次覆盖皮博迪能源,首次评级为中性,最新目标价为30.00美元。去年底,Newcastle动力煤的期货价格一年多来首次超每公吨 100 美元,6 个月以来涨幅已达39%;皮博迪自2016年宣布破产后,一直在困境的泥沼中苦苦挣扎,近来综合美国国内国外形势,让这个美国第一的煤炭巨头股价节节攀升,东山再起或许有了一线曙光。

一路狂飚致马失前蹄

要不是这几则短讯,读者恐怕早已忘记了皮博迪能源为何物,殊不知,Peabody Energy(NYSE:BTU)是美国煤炭业巨头,总部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是美国及世界最大的私人上市煤炭企业,煤矿主要集中在美国及澳大利亚。

细说起来,皮博迪的发展具有传奇的故事性。1883年,24岁的弗朗西斯•皮博迪在芝加哥创立了皮博迪煤炭公司,当时的皮博迪“固定资产”仅仅是100美元、一辆马车和两头骡子。1895年,他在伊利诺伊州的威廉姆森县开发了第一个煤矿,并开始购买伊利洛斯产煤区数千亩的储量。1949年,皮博迪煤炭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955年,世界第三大煤炭公司辛克雷尔公司与皮博迪公司合并,由于皮博迪的上市资格可以为辛克雷尔公司提供资金来源,皮博迪煤炭公司的名称得到保留。1957年,皮博迪开始美国西部勘探计划,并在澳洲昆士兰建立首个北美洲以外的业务。1984年,皮博迪收购阿姆科的西弗吉尼亚州煤矿,之后便是一路的攻城略地式地买买买……直到1998年,皮博迪一跃成为美国和世界最大的煤炭公司并于2001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在纽交所上市后,皮博迪开始进军煤炭储量丰富的澳大利亚。2002年,皮博迪收购毕威•登煤炭公司在西肯塔基州的煤矿,以及阿克拉煤炭股份25%的资产。2003年,皮博迪收购黑•博伊特煤炭公司18%的资产。2006年,皮博迪收购澳洲Excel Coal公司。截至2014年,皮博迪保持着美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地位,年煤炭产量达到1.9亿吨,占美国全国产量的近20%,拥有位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26个煤矿。直到2016年4月13日,皮博迪向美国破产法院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按照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公司在该交易所上市的的股票将暂停。

皮博迪在申请破产的新闻公告说,为缓解前所未有的行业低迷带来的债务压力,公司希望通过申请破产减少整体负债水平、降低固定支出、提高流动性资金的利用。皮博迪公司首席执行官格伦•凯洛无奈地表示,对皮博迪而言这是个艰难决定,但却是条正确道路。

受全球煤炭需求萎缩、煤炭价格下跌等多重行业压力影响,皮博迪公司不是美国第一家申请破产的煤炭企业。2016年1月,美国第二大煤炭企业阿奇煤炭公司申请破产,此前美国爱国者煤炭公司、阿尔法自然资源公司和沃尔特能源公司已先后提出破产申请。

聪明反被聪明误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煤炭较早的国家之一,从工业革命开始美国的煤炭产业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到了二战以后,美国的煤炭行业自1950年就开始出现产能过剩,此后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消化过剩的产量。到2005年,美国的煤炭国内产量及消费量达到顶峰,绝对量开始回落。

而此时的中国,正是所谓的煤炭“黄金十年”启动和高速成长期,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需求最旺的时候,国际油价也是一路飙升最后国际油价达到创纪录的147美元/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所有这些因素深深地刺激着皮博迪扩大再投资的欲望。皮博迪的高层认为,只要有资源就等于有钱,于是开始到处疯狂地找矿找资源。2008年美国爆发的的次贷危机没有使它警醒,更没有让它停下高杠杆收购优势资源的脚步。2011年,它完成了对澳大利亚Macarthur煤炭公司的高杠杆收购。要知道,Macarthur煤炭公司当时的定位是为亚洲钢铁冶金行业供应优质焦煤,皮博迪通过51亿美元高杠杆收购了该公司。记得当时英国《金融时报》(FT)对此评论为:“皮博迪为收购澳大利亚煤炭业同行Macarthur,与收购对象的三大股东独立接洽,使对方无法对自己的33亿澳元主动收购要约不屑一顾,这步棋走得很聪明。” 《金融时报》进一步解释“皮博迪这步棋走得很聪明。其33亿澳元的收购方案相当复杂,其中一项安排是将Macarthur私有化,同时维持该公司三大股东现有的所有权结构——三大股东为中信澳大利亚资源(Citic Australia)、阿赛洛-米塔尔(ArcelorMittal)和浦项制铁(Posco),合计持有47%的股份。收购规则中,没有哪一条禁止皮博迪与三者独立接洽。所以它这么做了,很清楚Macarthur在答复时不敢摆出一幅委屈相:这些钢铁制造商不仅是股东,也是大客户。”显然,当时的皮博迪是采用了独立洽谈、各个击破的战术,将皮博迪的三大股东分散瓦解而得以实现对Macarthur的整体收购的。皮博迪的聪明之处在于,并没有把三大股东作为谈判的敌对方,而是从未来长远角度看把他们视为产业链下游战略伙伴,不能不说是明智之举。

然而天不遂人愿,聪明反被聪明误。2011年底,作为全球经济发动机的中国,国内的钢铁和煤炭产能也达到了顶峰,从而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压力,国内部分地区环境恶化、雾霾严重,调整经济结构势在必行。与此同时,自2012年开始,中国煤钢由于产能严重过剩,煤钢价格一路下滑,进入深度低迷。时至今日,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煤炭行业权威人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明确指出,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煤炭行业进入“四期”并存。“三期”是指增长速度换档期,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不可能总是高速发展;结构调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四期”不难理解,一是煤炭需求增速的放缓期,二是超前产能与库存的消化期,三是环境制约的强化期,四是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发展期。

“三期”叠加和“四期”并存,对钢铁工业也是大同小异,同时煤电行业也是大干快上,新的超级工程此起彼伏、遍地开花,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致使中国国内煤炭、钢铁、煤电行业哀鸿遍野,进而传递到全世界。皮博迪在刚刚以高杠杆收购Macarthur之后,当然也未能幸免。

高杠杆是罪魁祸首

想当初皮博迪在“非常聪明”地收购Macarthur之时,恐怕还在偷着乐呢。然而接下来的产能过剩风暴始料未及,国际油价、钢价、煤价忽喇喇似大厦倾——这正如《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所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是的,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次的皮博迪确实油尽灯枯了,最终导致2016年4月13日,这位美国煤炭巨头、全球第三大煤炭生产商、全球最大私营煤炭生产商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皮博迪破产保护并不是个案。在皮博迪申请破产前,2016年1月,美国第二大煤炭生产商阿奇煤炭公司(Arch Coal)申请破产保护;2015年8月3日,美国第三大煤炭生产商阿尔法自然资源公司(Alpha Natural Resources)申请破产保护;2015年5月,美国爱国者煤炭公司(Patriot Coal)申请破产保护。仅仅3年,美国已有50多家煤炭公司申请破产,煤炭行业被西方视为日渐衰落的夕阳行业。

回想皮博迪公司首席执行官格伦•凯罗(Glenn Kellow)在声明中说的话依然振聋发聩: “启动这一过程(破产保护)将有助于我们加强资金流动性,减少债务,为未来的长期稳定和成功奠定基础。”可以看出,当时的皮博迪是多么无奈、无力和无助。

财务数据显示,皮博迪2015年亏损额达到20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皮博迪的债务总计达63亿美元,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资产规模仅有2.613亿美元。

无疑,高杠杆是压倒皮博迪的最后一根稻草。自2011年其斥资51亿美元杠杆收购澳大利亚Macarthur煤炭公司之后接下来的几年,Macarthur并没有带来收益反而不断报亏,2015年Macarthur煤炭公司资产大幅减记7亿美元。

此外,全球长达数年的煤价下跌和煤炭市场需求的萎靡,更是杀死皮博迪的主因。美国能源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简称EIA)3月份的报告显示,自2011年以来煤价已经下跌62%,过去的12个月来下跌了约18%。此外,页岩油气革命,也重塑了美国能源板块的版图。EIA在前述报告中称,2016年将是美国天然气发电量超过煤炭发电量的第一年。EIA还称,2016年美国天然气发电量比例将为33%,煤炭发电占32%。而在2008年时,燃煤发电曾占据美国用电量的一半。

特朗普新政管用吗

自2015年美国煤炭业大规模倒闭潮以来,可以说美国煤炭业一直低谷在沉睡,即便是新上台的特朗普总统千方百计兑现竞选承诺,试图挽救岌岌可危的煤炭产业,皮博迪也数次苦苦挣扎,力图咸鱼翻身。

2017年1月18日,美国政府破产监管机构驳回了最大私营煤炭公司皮博迪关于企业重组以削减50亿美元债务、退出破产程序计划的部分内容,并称,“皮博迪提出的2.4亿美元交易手续费过高”。

此前,皮博迪获得联合银行财团价值15亿美元融资,并提出7.5亿美元的私募配售和7.5亿美元新股增发以进行企业重组,从而退出破产程序。

皮博迪股东仍然有一部分反对重组计划,并要求在这起价值80亿美元的破产案件中发出官方的声音。他们认为,煤炭价格上涨意味着公司有足够的价值偿还那些在破产中产生损失的股东。显然,皮博迪与股东的博弈还要经过相当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初,美国的煤炭大州帮助特朗普成功当选总统,特朗普当然承诺重振美国煤炭行业,然而在特朗普登上总统宝座接近一年之后,该行业前景依然黯淡。路透的矿业数据评估显示,美国煤炭业前年只有小幅的就业和生产增长,而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外需临时上升,而不是因为总统政策的利好。美国公用事业公司正以较快步伐关闭燃煤发电厂,改用较便宜的天然气以及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国内需求占美国煤炭市场的大约90%。分析人士认为,煤炭的未来由经济决定,而不是根据某一届政府的政治因素决定,矿业之兴衰被非白宫椭圆办公室所能掌控。这表明,特朗普重振煤炭业所能打的牌并不多,因此类似皮博迪这样的多家煤炭巨头只能自力更生、自谋生路。这也就是最近Jefferies和Macquarie的评级报告引起笔者关注的重要原因。笔者查阅到再往前的8月14日皮博迪能源(股票代码:BTU)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17财年第二财季净利润为-20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91.42%;营业收入为12.58亿美元,同比上涨20.97%。这表明深陷巨亏泥潭皮博迪的苦苦挣扎有了一丝起色。

毋庸置疑,有着135年发展史的百年老店皮博迪的教训十分深刻,触目惊心。皮博迪的发展之路和发展战略与我国的一些老牌煤炭企业十分相似。我国自晚清洋务运动以来,一些近代民族工业包括煤炭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民族工业的脊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柱作用。毫无疑问,他们“特别能战斗”,他们在关键时刻“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然而,回想一下自2002年-2012年的所谓煤炭“黄金十年”,我们国内的煤炭企业哪一家不是在攻城略地、大举圈占资源?哪一家不是在“做大做强、再造一个新某矿”?哪家不是利用银行高杠杆、勒起裤子举债大搞投资扩张?而且,有如此做法的何止是煤炭企业,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在克隆同一种模式。当然,不是说这种模式绝对要不得,而是一定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对此,笔者想说的是,皮博迪的滑铁卢我们绝对不能再演。

作者简介:张立宽,河北师范大学学士、北京语言大学双学士、澳门城市大学MBA。资深媒体人,光明网、经济网、中国网特约撰稿人,能源观察员、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研究员。历任人民日报社京华时报国际新闻部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刊《中国煤炭工业》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生产力学会高级研究员、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出版能源类专著5部,发表各类新闻报道数百余篇。QQ:452668538,手机13911790970(微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20年来首次,中国对澳大利亚动力煤对进口归零!澳盼日本、印度“接盘”

20年来首次,中国对澳大利亚动力煤对进口归零!澳盼日本、印度“接盘”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该国的动力煤出口大幅下跌至1577万吨。其中,受到中国去年11月发起的煤炭限制影响,澳大利亚1月对华的动力煤出口为零,为近20年(自2000年以来)来首次。
以区域能源革命为抓手,协调推进能源革命与区域发展

以区域能源革命为抓手,协调推进能源革命与区域发展

能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始终是我国面对的重大议题之一。虽然各地区在能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区域内存在不同类型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因地制宜推进能源革命。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退出煤矿约5500处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退出煤矿约5500处

记者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步伐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国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9.5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总装机的76%左右;散煤综合治理和煤炭减量替代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散煤用量消减超过2亿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3月3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39亿吨,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左右,建成智能化煤矿1000处以上。培育3-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10家亿吨级煤炭企业。
自然资源部举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发布会

自然资源部举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发布会

十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不断完善自然资源政策、强化创新驱动,组织有关方面推动找矿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方面情况,今天,我们有幸邀请了自然资源部地勘司司长于海峰、科技部社发司二级巡视员徐俊、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副主任覃家海,请他们三位领导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