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0多年的发展,我国核电事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乏燃料后处理能力相对滞后,补齐乏燃料后处理的短板,统筹规划我国核电厂乏燃料处理处置产业,核燃料循环的完整产业链才能够形成,我们核大国的地位才能够提升。
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纪带来了4条建议,而关于统筹规划我国核电厂乏燃料处理处置产业的建议被他放在第一个。在朱纪看来,其技术短板对推动核电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铀资源循环有效利用等都造成掣肘。
乏燃料是指在反应堆内烧过并卸出而不再回堆使用的核燃料,其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铀和钚,以及辐照产生的大量超铀元素和裂变元素。目前我国已确定了“后处理再循环”的乏燃料“闭式循环”处理策略,乏燃料需转运至专门的中间贮存设施集中暂存后进行后处理,回收并再循环乏燃料中约97%有价值的铀和钚,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2016年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论证并推动大型商用乏燃料后处理厂建设,集中攻关核电乏燃料后处理技术。
朱纪介绍,我国目前有在运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3680万千瓦;在建机组18台,总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于核电建设。
朱纪建议国家进一步提高对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短板紧迫性的认识,加强核电乏燃料后处理顶层设计,加快后处理厂的建设进度,并统筹安排好短时期内部分核电厂乏燃料的处理处置问题。